国学经典诵读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和策略
2016-05-14贾婷娟
贾婷娟
【摘 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势在必行。在教学中“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可以起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意义;策略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品质,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1)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国学可以提高孩子品质,比如,《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育人教材。它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做到“首孝悌、次谨性、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才学文。”这些基本人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说明学知识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我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班的学生诵读,并按其中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比如,有的孩子特别聪明,可就是不爱护书本,一本新书在手里几天就变得又脏又乱,究其原因是他经常、乱拿乱放,可以让他背“列典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不光要能背,还要能讲出这句话告诉他的意思,从此他就“照章”行事,每当有学生出现乱丢乱扔现象时,我就让全班孩子将上面那一句背给他们听,这方面的坏习惯就渐渐改掉了。当我们的孩子坐姿站姿不正确时,我就让他们背诵“步从容、立端正……”;当我们的孩子过分讲究吃穿时,我会让他们时时以“以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提醒自己。经过两年的诵读实践,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与同年级孩子确实有不同之处,得到学校一些老师的认可,还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赞同。不同的读物里面有不同的知识,能懂得许多课本上或家长老师讲到的之外的道理。
(2)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识字量。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起蒙》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比如我班的孩子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一学期下来即认识近三千个汉字,在我班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一两万汉字,自然为孩子阅读其他书籍时扫清了许多字词障碍。
(3)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晓得时候孩子记忆惊人,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我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多诵读国学经典,一定会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4)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我班过近两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为提高孩子文化知识素养,我觉得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以前我们在教学一首古诗时,通过读、想、画等许多方法,都难以让学生学懂,现在一接触到古诗词,孩子们只需在反复诵读、吟诵中的过程中,就大体能把握诗的大意,能区分诗的题材,还能轻松的找出韵脚字、划出诗词的格律等,有时还能了仿着写一些小诗。比如说在学了《静夜思》一诗后,孩子们三三两两在一起作了首打油诗:“床前明月光,小弟喝鸡汤。喝了一大碗,尿了一裤裆。”孩子们写完后交给我一看,当时有些生气,我觉得他们的语言有些不文明,但作诗的孩子却理直气壮地说:“我这首打油诗虽然读起来不很文雅,但它不但押韵,而且还是讲究格律的。”细想也是,只要孩子们敢说敢写,只要我们给他们正确地引导,他们的佳作总有一天会出来的。还有,我班的孩子学习了《笠翁对韵》以后,他们明白了对联的特点,掌握了贴对联的方法,随便一幅对联,他们一眼就能分出上联和下联。我想孩子们这些能力的获得,应该归功于孩子们长期诵读经典的结果吧。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
(1)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第一老师。”作为国学经典原文而言,就连有些老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我们七八岁的孩子了,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经典,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可以告诉孩子们经典文学的价值、国学经典与现代文相比的优势等等。
(2)小学生诵读的原则。不求甚解,须知大意。小学生诵读经典应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做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再熟读成诵。让学生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效果。
(3)选择合适的内容。现在市面上的书可谓是琳琅满目,走进书店难以选择。所以这就要我们学会取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进行选择。低段的孩子可以先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这些蒙学书;中段的孩子可以选择背诵《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和大量的古诗词;高段继续背诵大量古诗词外,可选择背诵《孟子》《古文观止》《史记》中的精篇名段。其次是优秀的散文、优秀的外国经典读本、童话寓言等,最后还要涉及一些国学经粹,如我国的《西游记》、《红楼梦》,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法国莫里哀的《悭吝人》、俄国果戈理的《死魂灵》等名著,我们都可以带孩子多读一些。
(4)合理安排时间。孩子们可以读的书这么多,是不可能一下子或短时间里完成的,这就需要一步一步来,究竟怎么带他们读呢?首先要得到时间的保证。每天早课前用二十分钟读经典,其中拿五分钟复习前一天的内容,然用十五分钟让学生读新内容,为了及时巩固,每节课前课后可用一两分钟温习一遍,照这样下去,一篇课文当天内至少可以就读二三十遍,孩子们基本能背诵了,即使不能背下来的,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复习五分钟,学生就能牢牢记住了。
(5)教给孩子们好的方法和技巧。国学经典的学习,除了诵读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吟诵。自古诗人作诗都是先吟后写的,用这种方法学习,是还原经典学习的必要,而且还会减轻学习疲劳。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根据文体遵循吟诵规则: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依字行腔等等,有时候配上喜欢的动作,有时配上喜欢的调子,学生根据声音的不同很快且很牢地记住经典。
(6)以诵读经典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搜集整理本年级的诵读内容,打印成册,制成简易实用的校本教材。音乐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指导学生编排一些相关的文艺节目。美术学科则可以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著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指导学生给经典诗文配画,使学生充分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学校统一购买一些相关书籍,发放到各班,并在学期末回收,循环使用。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将为我和我的孩子们带来一片生机。只要坚持我们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下去,一定会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培养更加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