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6-05-14曹丽娟田拴虎
曹丽娟 田拴虎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基于此,本文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优化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仅限于此,还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小学生可以自主阅读、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说明小学生的阅读量也是比较大的,这样就增强了小学生的识字认字能力、丰富知识内容、增强文学素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成为了促进小学生提升自身修养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现状
1.教师不够重视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意识还很模糊,对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对课文、诗词等进行背诵或者是抄写,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忽视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能够满足小学生未来发展。这也是阻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2.阅读教学开展的范围比较窄
要想促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对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就不能够仅限于小学语文的教材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多个方面来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并用此来当做对学生自身的教学,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提升文学素养,增强小学生认字识字的能力。但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状况来说,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没有必要培养其阅读能力,或者是认为,阅读可能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还有就是学校没有提供小学生良好的阅读条件,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受到极大地限制,难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阶段,一些风景名胜、动植物描写、童话等文章,要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比较容易,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行了。但是一些以说明为主的课文就不同了。尤其在小学的中年级,学生遇到一些以说明为主的课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电脑住宅》和四年级下册中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样的文章语言平实,逻辑性强,比较难懂。学生往往缺少兴趣。为使学生喜欢阅读,可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能回答问题的段落。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就能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体段落,并积极去弄明白“黄河变化”的原因。然后再去读与主体内容相关的段落,学生就能把握课文的内容了。又如在学完《电脑住宅》之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座电脑住宅或电脑学校。学生们就会议论纷纷,然后在班上进行评选“最佳设计师”活动。这样,学生既完成了阅读,又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来说,略读是对文章粗略的阅读,略读的目的就是对文章进行主旨和内容把握住,然后再对文章的段落进行了解。精读是学生对整篇文章的仔细研究,在学生对文章精读时,要对文章进行全面的理解,理清思路,更准确掌握文章内容,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时,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重点语句、主旨段落和不解之处等进行批注,并且要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先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比如,学习《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课,要求学生在读中去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习《索溪峪的“野”》,想一想“野”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学习《大自然的启示》,想想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通过想象画面,理解重点词含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等各种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想象、概括、分析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的境界。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阅读教学首要的是要抓学生的习惯培养,对小学生尤应如此。他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是习惯培养的最佳年龄期,习惯是达成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习惯养成需要经常历练。
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在阅读时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关键是教师要严格地教会他们学会计划和安排。阅读过程中不能三心二意,去想其他学科和玩,心在用在一处,其效果才会好。
养成多读的习惯。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文章需要多诵读,多背诵。这样才能经久不忘,终生受益。只有广泛读书,才能增长见识。古今文学大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
养成质疑设问的习惯。古语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有疑而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让学生先读文,使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有疑,如“张冠李戴”、“囫囵吞枣”、“碰壁”等。然后叫学生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释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以设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解疑中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
养成复习的习惯。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复习是很重要的。经常性进行复习,能有效的防止遗忘。
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学生在阅读中,不能为读而读,要自觉养成动手收集资料,动手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才能在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学习目标之上。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去阅读,去实践。
4.重视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增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但能够丰富阅读内容,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增强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对课堂中阅读教学不足的方面加以弥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帮助学生分辨好书和坏书,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文章内容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例如:历史故事、少儿科普、童话寓言、和名人轶事等,指导学生可以将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名人名言,或者是自己通过阅读后得出的体验和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样能够促进小学生增长见识,在阅读中寻找乐趣,更加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词句训练,鼓励小学生增加阅读量,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够提升我国整体的阅读水平,因此,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志格.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2008·(10)
[2]林若男.改进小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