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园林绿化探析

2016-05-14田羽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发挥作用城市园林园林绿化

田羽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和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建设优美的环境已逐渐成为各城市的园林建设,也成为工作的重点。绿化是园林景观的主体,选择与应用好绿化的要素决定了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加快园林绿化美化的建设,建设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具有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城市园林美景。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绿化;发挥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周围事物不仅会采取功利的态度,而且也会追求精神享受。这就使城市园林绿化不但具有生活实用价值,生态作用等实用功能,还具有精神功能,心理调控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园林绿化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我们在发掘其实用功能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其精神功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含义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二、建设城市园林的原因

建设城市园林式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此外,建设园林城市还是发展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现阶段,我国文化国际化倾向的加剧,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落。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样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唤。

另外,随着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而且,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园林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

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亲近大自然,消除疲劳。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围墙,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三、园林城市发挥的作用

(一)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

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把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

现阶段,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因而,引入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中国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师法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其指导思想是天人合一,最适合人群需要。美好的园林景色,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由于它能产生负氧离子,因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们到了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道路立交桥的绿化搞好了,会使人感到市容很美好,美好的市容风貌,是映入来到该市所有人眼帘的第一印象,而且会长记在心,影响很大。美好的市容风貌,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能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美好的市容,仅仅依靠有限的公园是很不够的,必须把居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道路河道绿地以及隔离防护绿地等处都加以园林化。

(三)要把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作为一项独特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当整个社会处于温饱型阶段时,精神生活需求还不那么强烈,到了小康阶段后就变得日益强烈了。然而,现阶段,现有的公园的数量和所能提供的活动项目都已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解决之道一是要尽快增建新的公园;二是要在居住小区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中适当增加些文化设施,以便于就近参与活动;三是要适应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需要,如建体育公园、音乐绘画公园、科技公园等。

(四)在郊区发展园林,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

仅在城市中心地区发展园林,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园林的建设势必要扩展到郊区。郊区的农田和山地是归农民所有的,是农民赖以为生的,简单地让农民改种粮为种树种草以获取生态效益是行不通的,惟一可行之法就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使之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五)要把园林绿地明确定为防灾避灾的场所

城市里楼房林立,人烟密集,一旦出现大地震、大火灾之类的灾害,必须有就近可疏散的防灾场所,不然想躲都无处躲,这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城市建设者必须设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就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平常时期公园和绿地供人游,非常时期就是绝好的避灾场所。

(六)要发挥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

城市是用大量物化劳动建成的载体,应该想方设法使之能够永续利用,使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重大作用。一个城市能否永续利用,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市民素质的作用,起到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作用,还能使城市房地产增值,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使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城市绿化是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氛围、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也就是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色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为了促进城市绿化建设与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发展进程全面接轨,我们可将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思想与模式引入绿化建设实践中,从而促进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行业可持续的发展与绿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走进世界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1]王寿;城市绿化事业发展政策的再思考 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2]罗蒙;深圳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策略;中国园林2000/4.

[3]杜桂祥;大力推进绿化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园林2001/1.

[4]杨文悦;城市发展 规划在前 环保为先;园林2001/4.

猜你喜欢

发挥作用城市园林园林绿化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田玉科:老促会组织和政协可协作发挥作用
让中国标准发挥作用
认清形势积极作为 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