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及其培养途径探讨
2016-05-14田林
田林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能让大学生清楚认识到双肩的责任。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积极推进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每一个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使命。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并阐述了相关解决途径,以期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大学生作为“中国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教育提升道德认识,也需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以素质化教育观念推动学生发展。
一、新时期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大学生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只有充分了解清楚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以网络冲击为主的社会因素
互联网的普及,让网络迅速进入日常生活,一方面让大学生接触到先进技术和文化,能够推进大学生融入现代生活,但网络上有很多比较消极的文化,如极端民族主义等,这些不良文化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选择文化的过程中,受到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影响,对信息筛选与甄别缺乏相应的是非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煽动,被人利用。类似于网络冲击的社会因素还有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日益繁华的物质生活等。
(二)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教学为主的学校、家庭因素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这个大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学校本身校风、校训等精神文明建设,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大学生容易受到身边教师和朋友的影响,通过学习别人行为或者是价值观的方式,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本身价值取向和理想。
家庭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父母等人的教育方式和为人处世之道都能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父母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如攀比等心理,会不利于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修养、品德为主的自我因素
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差异性让自身在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能利用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加强自我修养,积极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是当代大学生必须从自我角度出发思考的问题。
二、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1]。蓬勃朝气、积极向上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提醒大学生双肩的使命和责任,不断督促大学生为之奋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特别强调青年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应该抓好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确定时期,促进青年科学、全面发展。”
三、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
在市场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建设新形势下,学校和教师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马克思曾说:“实践出真知”[2],只要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提升大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爱国主义情感”是核心价值观中最关键的内容,学校要提供多层次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中华文化的璀璨,通过实地感受等方式,如组织去烈士公园等,学习榜样先进事迹,用优秀的文化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可以开展多种有意义的讲座,聘请对祖国有杰出贡献的人来学校演讲,让学生意识到与先进力量的“距离”,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二)多层次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影响[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更新教学观念和方式,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优势,多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教育学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制力。以人为本,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深入了解学生生活背景和方式,多关心、体贴学生,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影响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融合其他专业课程,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
思政教育应该与大学其他专业课程完美融合,每一科专业教师在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应该利用高科技产品传播与宣传核心价值体系,如校园媒体等,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榜样,在身边发现先进事迹,培养大学生知行统一的优秀品德。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大力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联合各科教师力量、学生力量,建设有特色的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它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克服外部、内部环境的消极因素,践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体系。学校要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核心价值观内容,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红莲.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究——以保定学院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7):47-48,58.
[2]王茂敏.以素质成长档案引领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赤子,2015,(4):9-9.
[3]黄建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分析[J].青年时代,2015,(21):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