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名称及类型
2016-05-14胡国庆
胡国庆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表征,需要以简短明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本文在解析人才培养模式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对已有人才培养模式名称进行了解析,归纳了字母型、数字型、时间型、课证融合型、校企合作型、技能培养型、关键词型等七种类型,旨在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命名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命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职院校的重大实践问题。以往研究文献报道了各地高职院校采用的诸多人才培养模式,但其命名却十分繁杂,部分名称词不达意,难以被人理解和认可。本文在解析人才培养模式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报道的部分人才培养模式命名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试图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命名提供思路,使其产生广泛的社会认知和应用效应。
一、人才培养模式命名的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的命名需要厘清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并结合人才培养的最新理念。也可以通过借鉴已有人才培养模式名称加以升华。命名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本专业任课教师的集体智慧,使人才培养模式名称能够全面展示人才的过程、方法与规律。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体现模式特点。听其名知其情,人才培养模式的名称能很好地反映该模式的内涵特质。与普通本科教育比较,高职教育强调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名称应该体现这些内涵。
第二,高度概括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名称能很好地反映模式的构建理念,即使不能把模式的诸多要素都反映出来,也应该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关键性特征。
第三,文字简洁明了。通过运用一些简洁的数字或文字,表达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同时也可以让别人便于记忆,达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及认知效应。
第四,应有文字解释。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名称既要简短,也要反映模式的诸多要素,因此,模式名称都应该有对应的文字说明,进一步阐述模式的实质和内涵。
二、已有培养模式名称的类型
对已有研究文献报道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名称进行解析,发现各类名称具有相互交叉,相互包容等特征,但基于排他性原则,仍可归纳为以下七个类型。
(一)数字型
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名称由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组合构成,举例如下:
1.“2+1”人才培养模式。指高职学生二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校外顶岗实习。校内两年的学习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实训为辅;校外一年的学习以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为主,以少量的理论教学为辅。
2.“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三业”就是指学业、就业和创业。高职教育“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为载体,在课程体系中除了专业课程内容外,还融入了创业、就业等教学内容。
3.“1234”人才培养模式。“1”指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2”指遵循岗位能力标准和职业道德标准等二个标准;“3”是指整合政府资源、学校资源、企业资源等三种资源;“4”是指实现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学校师资与校外师资,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等四个结合。
(二)时间型
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名称通过反映教学时间安排的方式来描述,举例如下:
1.“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于1903年开始实施了“三明治”教育,其实质是工学交替“三明治”是西方国家一种比较流行的食品,分为上、中、下层。这里借用了三明治的名称,比较形象地表达了“实践—学习—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就是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完成专业能力所需要的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技能素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淡入旺出”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针对某些实践具有季节性的专业实施。如旅游管理等专业,在“十一”国庆节及“五一”劳动节前后旅游业兴旺的时段将学生的实习场所改在酒店、风景区等地方,运用所学知识亲身实践锻炼,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课证融合型
该模式充分体现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比较典型的有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举例如下:
1.“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岗”是指岗位;“证”是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单”是指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其特点是通过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距离;通过设置课证合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实现专业知识和社会认证的结合;通过签订“订单培养合作协议”,使学校按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促进就业。
2.“课证融合,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课证融合”指将课程教学与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毕业时既能取得毕业证又能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学训合一”是指在教学中大量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
3.岗课证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岗”指就业岗位,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人才;“课”指课程,要求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证”指包括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赛”指各种技能竞赛等。“融合”则指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生在获取毕业证的同时,也能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四)校企合作型
该模式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举例如下:
1.“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均为人才培养的主体,通过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的。
2.“校企园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指高职院校通过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企业紧密合作,以园区企业为依托,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订知识、订技能、订就业”为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签订人才订单协议,确保人才培养有质量,学生就业有保障,企业人才有数量。
(五)技能培养型
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名称反映了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举例如下:
1.“品、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品、评”一体化是指教师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后,根据专业能力培养需求,让学生完成企业某项任务。学生形成最终作品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双评”,即成绩评定和作品点评。该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为引领,以学生作品为阶段成果,以“双评”为关键,强调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的模拟或收集,重视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
2.“学训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教学加项目实训的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以赛引领、学训合一”的方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成绩考核模式,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六)关键词型
该类模式的名称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过程特征,以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进行表达。举例如下:
1.“实践导向、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突出“实践”的导向作用,以实践引导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通过工学交替完成课程实施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过程按实习实训项目的难易程度及学生认知规律,交替进行见习、实习、实训等环节。
2.“一主线、三平台、四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分析为主线,以构建由人文素质、职业领域、持续发展三大课程模块为平台,采取教师身份与师傅身份合一,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合一,教学场所与工作环境合一,学生作品与工业产品合一的培养方式,将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纳入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操作规范纳入教学过程。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数以千万的高技能人才。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对其科学合理的命名至关重要,因为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命名的原则和规则,才能避免词不达意等现象。同时,科学、准确地命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会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孝明.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刘雨涛,李雁彬,冯甫,等.高职教育“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8(20).
[3]王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研究.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4]李军,李南峰,刘建潮.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养探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