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随想
2016-05-14毛琳
毛琳
摘 要:对于体育老师来讲,体育课是最神圣的舞台。教师是这个舞台的设计者、参与者、表演者、反思者。教师必须认真而又严谨,严肃而又活泼,保守而又创新。
关键词:体育课堂;运动热情;技术技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体育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育教材书本漂亮了,体育教师视野开阔了,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方法也多形式;学生更是如虎添翼,自我展示、自我调节、自我张扬的运动、锻炼使得他们对体育课愈发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在享受教学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愉快的运动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然而,新课程的实施对一线教师带来的困扰也不少。教学形式不拘一格,不注重运动技术与技能,只追求身心愉悦,使我们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感到无从下手,身心俱惫,不得不要求我潜下心来,阅读他人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借鉴他人成熟的、优秀的教学成果,重新审视我的教育目标、教学设计,我们到底教学生什么呢?
当全社会在提倡全民健身活动时,我不禁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若干年以后,我的这些学生会有哪些人去健身?用什么方式去健身?会不会科学合理地健身?他们身上会有多少留下我们的痕迹?留下多少深刻的记忆?留下多少对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一、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都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有专业素养、丰富的文化内涵、优雅的教学姿态、幽默且逻辑性强的语言的教师,他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他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兴趣与爱好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强身健体的锻炼中去。所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是我们在教学工作当中的首要任务。
二、精授运动技术与技能
我们应该准确区分技术与技能的定义和内涵。技术与技能虽交叉融合,但所指的内涵却不同。技术是指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或操作方面的技巧。技能是指运用技术的能力,在上课之前我们主要思考的是:我们应该教什么动作技术、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那么我们必须认真备课,钻研我们的教材: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在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并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进行了阐述,深刻指明了技能教学的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向。
当下全省体育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技术 体能 运用”为核心思想,它是基于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到底是不是以技术为核心来开展课堂教学的,这也是困惑我们很久的一个话题。用时髦的一句话来解释:课堂离开技术教学是不行的,但光靠技术教学是万万不行的。余立峰老师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恰恰解决了我们当务之急的困扰。技术教学是根本,离开了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能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身体素质,以该技术特点,专项发展能力,以达到更好的巩固技术。运用是围绕该项目的特征与特点,充分挖掘该技术在项目中的价值,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目标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借鉴、引用、实施技术体能运用核心的教学组织实施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1.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抓住重难点,就能够处理好教到什么程度。例如篮球投篮、水平三与水平四,我们在分析教材与学情时,就要在课中出现侧重点与方向。水平三我们要在技术的形成下功夫,水平四要在运用下功夫。综合来说,就是水平三在技术上学习,水平四应该在技能上学习。只有明白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角度去教学运动技术,慢慢转化成运动能力需要,这是体现教材的价值,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
2.认真备课,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就会明白该怎么教?体育教师应该像一位优秀的导演,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生应该是什么队形,在做什么活动;也应该是一位出色的演员,讲解得是否清楚,示范的动作是否规范,哪种示范要求更合理?还应该是一名认真的裁判,哪些学生做得出彩,哪些学生不够合理,问题又体现在哪里?更是一名安全员,在哪些环节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考虑得是否周密?
3.课前认真练习动作,争取技术动作完美、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产生兴趣,认真学,主动学。
4.课中认真组织实施,精练的语言表达、优美的教学姿态、良好的组织协调,将一堂完美的课演绎下来。其中两点需注意:(1)解决重难点,需要特别生活化的手段。光靠书本上的术语学生很难接受,简单直白的技术教学枯燥乏味,不太容易接受,不得不要求我们从生活中接近动作的内容启发学生,形象化,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转化为主动学习,让抽象的动作逐渐丰满起来。(2)坚持简单技术多样练,复杂技术学、运、赛的原则,追求技术、技能、趣味有机融合的练习方法和技巧,实现技术教学向运动能力的转化。
5.课后的总结反思才是重中之重,这是被我们忽视的环节。课后反思不仅能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更能让我们潜下心来思考更深层次的思想,思索更有内涵的思维。教学手段巧妙了没有,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组织调动是否精致,课堂效果是否有效等都是在反思中获得,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我们老师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成长。
三、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无论怎样的教育都是紧紧围绕育人为核心地位的。德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贯穿始终,除结合教材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德育外,还应把握住解决突发事件的机会及时地发扬先进思想行为,遏制不良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避免冗长的说教,发挥体育课生动、具体的长处,采取多种形式,形象、活泼地渗透德育。
四、抓实技术动作基础练习
我们在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要特别重视动作的基础练习和规范,这也是体现体育教师的价值所在。如篮球投篮练习、水平二开始都是胸前投篮,到水平四以后开始学习单手肩上投篮,肘关节外展、手指拨球等重难点都是难以克服的技术卡点。由此,我们不是说不重视技术教学,而是重视的“点”没掌握好。技术教学基础不扎实,何谈技能和运用?在进行技术教学时,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泛化—分化—运用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更要遵循学习—巩固—提高—发展的学习规律。学习一个新的动作技术,必须建立在原来已经学习过旧的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前面一个动作就是后面一个动作的基础,前面一个动作的学习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后面一个动作的速度和质量。现在很多课堂教学在提倡课课练就是对抓实技术动作基础练习有益的方法。
其实每堂课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细节需要修剪,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实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做得完美,将一节课的亮点突出来,减少瑕疵,减少争议。在吸取前辈精华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醒学生需要什么,接受什么,对我们的教学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我们的教学才有动力、活力、生命力,我们的教学生涯就会精彩并出彩。
参考文献:
董玉泉.一个体育人的五十年[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