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年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6-05-14徐碧玲
徐碧玲
中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别于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课堂教学,它介于两者之间,此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原先低年级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过渡到具备一定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阶段。那么,面对中年级学生,如何构建一套适合他们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谈几点看法。
一、课前:用心提供导学提纲,指明学生自学方向
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他们渴望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此时,教师要拿捏好分寸,扶放有度。实践证明,教师课前用心为学生提供导学提纲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教学“认识东南西北”(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课前,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如下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
1. 我们之前学过的表示方位的词有哪些?
2. 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有什么好办法?
3. 关于东南西北你知道了什么?
课前,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导学提纲,明确了学习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课堂: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自主式”教学模式
1. 这一种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留给学生,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教师作为引导者,只需适时加以点拨。
(3)知识难易程度为中等,学生通过“跳一跳”,有能力自主合作完成预期学习任务。
2. “自主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
(1)导入: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开门见山、复习导入、情境导入等),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本课新知。
(3)汇报:汇报过程层层递进,即组内交流→代表汇报→学生质疑解难→教师小结。
(4)应用: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由教师精心设计,面向全体,结合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分为基础练习与拓展练习。
(5)回顾:教师引导学生说收获(或疑惑)总结盘点本节课知识要点及今后还需要努力的地方。
该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在各个学习小组中,优等生与后进生同学习,共成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
(二)“引导式”教学模式
1. 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扶放有度。
(2)知识难易程度为较难。学生通过“跳一跳”的学习环节,仍有一定困难。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合作能够完成预期学习任务。
2. “引导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
“引导式”教学模式中的导入、汇报、应用、回顾与前文“自主式”教学模式相似,但探究环节有较大不同。
探究:这一环节有别于“自主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点在于涉及知识点较难,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顺利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此时,教师课前需要做到:为学生备好“导学提纲”,充分利用“班班通”的通讯功能,准备学具、教具等。
(三)教学模式的使用策略
1. 学生方面。
(1)明确教学对象:该模式面向的主体是中年级学生。
(2)关注学生学习差异性:同一学习小组成员的组合尽量做到优等生与后进生均衡搭配。
(3)结对子,“一帮一”:同一学习小组内,优等生与学困生“手拉手,同学习,共成长”。
2. 教师方面。
(1)教师要充分了解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2)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对小学数学各个知识板块阶段性的安排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3)教师要针对知识难度,合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4)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
三、课后: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课后的练习巩固。面对学习基础良莠不齐的学生,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此,分层作业的设计很有必要。笔者所在学校针对这一情况精心设计的校本作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以“口算乘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校本作业设计为例。
(1)“基础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巩固本课时所学的新知,它分为“基础大练兵”“能力大比拼”“生活大舞台”三个板块,每个板块层层递进,由浅入深。
(2)“快乐导航”面向全体学生,它是本节课的知识、方法小结,为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数学故事”面向全体学生,它是数学课堂的延伸,引导学生认识课堂外另一个别开生面的“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美与趣。
(4)“小小神算手”面向全体学生,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凸显计算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细心答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5)“奥数大闯关”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闯关中,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体会挑战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学习数学的最优状态:好学、乐学、爱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