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05-14段惊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8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学生

段惊涛

【摘 要】创造思维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含有较多创新成分的思维,在教育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面对并希望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过程是学生的一种“再发现”,“再创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结合自身的实践,从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方面,做以下二方面的思考。

一、组织“以问题为灵魂”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能否从学科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学科问题是其该学科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正如爱因斯坦说过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所在学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问题的就在我们身边,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

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潜能。如果教师冷漠生硬,过多指责,课堂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学生产生的是压抑感,学生的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无从产生。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才能得到提高。

2.引导学生从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里所说的自学,是指学生看书自学。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从以下几方面提问题:从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提问题;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定律、特征和公式上提问题;从算理、解法或关键字词上提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的后续教学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随着问题一个个妥善解决,学生已不知不觉,顺利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3.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在课堂中可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当尝试中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或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见解时。适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在尝试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随着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在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4.组织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概念知识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如果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尝试采用观察、动手、探究等教学策略解决发现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活动时空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新知识才能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当学生已积极投入问题解决活动中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只有给学生提供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途径,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该学科问题的由来,才有利于概念的形成,结论的获得,才有利于知识的应用以及相应知识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所在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以及良好的学科体验。

2.引导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学科探究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将“游离”状态的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学科知识结构,而且将模糊、杂乱的学科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3.发掘有价值的专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会看问题,会想问题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学科问题。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实践活动、作业,也可以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该学科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开放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学科开放题与那些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甚至唯一正确解法的“传统问题”相比,由于自身的开放性质,不再是条件充分、结论唯一,决定了学生不可能按照既定的模式机械的去从事解题活动,而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去进行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动态的眼光,用活现行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各擅其长。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学生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