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豆产业发展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2016-05-14杜晓燕
杜晓燕
摘 要:中国是大豆的发源国,也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如今国内大豆偏低的自给率与迅猛增长的国内大豆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在产业规模、生产成本和收益,以及进出口贸易方面均与美国大豆产业呈现较大差距。因此,通过对中美大豆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获得提高中国大豆产业产量的启示。
关键词:大豆产业;比较分析;生产成本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27-02
引言
大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一国增加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中国是大豆的发源国,也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但是,近年来中国国内大豆偏低的自给率与迅猛增长的国内大豆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成为全球大豆产业强国,其大豆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均位列世界第一,大豆出口量占世界大豆总出口量的1/3以上,目前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与美国相比,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借鉴美国大豆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推动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大豆产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国外学者对于大豆及大豆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大豆产业的经济效益、盈利能力等领域的分析。美国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Kamiljon Akramov和Mehrab Malek(2012)运用PAM和DEA技术研究加纳的玉米、大米和大豆生产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指出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农作物体系的整体效率,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将家庭劳动因素从国内成本因素中剔除。研究表明,玉米、大米和大豆生产能够为农民创造价值,同时也能够增加社会的福利收益。Seyed Hashem Mousavi-
Avval和Shahin Rafiee等(2011)运用一个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使用面对面的调查,对伊朗最重要的大豆生产中心的94个农场进行数据收集,对实现大豆能源消耗的最优化进行估计分析。刘战伟(2011)通过研究指出,中国欠发达地区粮食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明显波动性,并就不断完善惠农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从已有成果来看,目前针对大豆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别研究,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将不同国家之间大豆产业对比分析的文献较为欠缺。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以中国和美国大豆产业为比较研究对象,对两国大豆产业的规模与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促进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启示。
二、中美大豆产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一)大豆产业规模
在大豆产业规模上,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较为显著。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全球大豆总产量已达24 184万吨,其中,美国大豆总产量为8 205.48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比重33.9%,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大豆总产量为1 280万吨,占全球比重5.3%,居世界第六。图1显示,2001—2012年的12年间,美国大豆年均总产量实现8 148.78万吨,大豆总产量呈现波浪形波动上升的趋势,2012年比2001年总产量上涨4.3%;中国大豆年均总产量实现1 518.13万吨,大豆产业规模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2012年比2001年总产量下降16.9%。从中美大豆总产量来看,2012年美国大豆总产量是中国的6.4倍,而美国近12年以来的大豆年均总产量也是中国的5.4倍。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
从大豆的种植面积来看,从2001—2012年期间,除2007年略有下降外,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表现出稳步小幅上升的趋势,2012年达到3 079.85万公顷,占比接近世界大豆总种植面积的1/3;2001—2009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实现年均922.96万公顷,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开始逐年下降,2012年降至675万公顷,仅为美国同年种植面积的21.9%。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尽管中美两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均较为平稳,但是无论是大豆总产量和规模,还是种植面积,美国在全球大豆市场均占据巨大份额,中国大豆产业与美国相比,在产业规模上尚且具有一定差距。
(二)大豆生产成本和收益
从大豆生产成本来看,2006年以来,中国和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相比较而言,中国大豆生产成本的增速要高于美国。2012年美国大豆生产成本为6 505.14元/公顷,比2006年的5 474.83元/公顷增长了18.8%;而同期中国每公顷大豆生产成本比美国高2 124.71元,大豆生产成本为8 629.85元/公顷,较2006年大幅增长116.1%。从大豆的总产值来看,近年来,中国和美国大豆的总产值均在稳步增长,2012年中国大豆总产值实现10 549.70元/公顷,略高于美国的8 970.66元/公顷(见表1)。上述分析表明,尽管中国大豆的总产值略高于美国,但是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增幅较快,绝对值也均大于美国。其结果,一方面表现为自2011年以来,中国大豆的利润开始下降,并低于美国大豆的利润;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大豆产业生产效率发生变化的直接反映。生产效率的降低不利于中国大豆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并影响中国大豆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由此可见,与美国相比,中国大豆产业总产值高于美国,但是中国大豆产业的生产成本增速要高于美国,这造成中国大豆产业的仍然利润偏低。
资料来源:《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2013年)、美国农业部。
(三)大豆进出口贸易现状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大豆进口总量高达9 081万吨,大豆已经成为世界进口量第一的农产品。中国对国际市场的大豆依赖程度较高,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作为世界大豆产业强国,2011年美国的大豆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豆出口位于全球第十,出口总量与美国悬殊巨大,仅为美国大豆出口量的0.61%。2001—2011年,美国大豆的进口量与出口量均有所增长,但是出口量远高于进口量。2011年,美国大豆出口量是进口量的92.9倍,占世界大豆总出口的37.6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豆进口量远远超过出口量,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差额持续扩大。2011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5 245.29万吨,是同期出口量20.83万吨的251.81倍,而大豆进口量占世界大豆总进口量的比重也达到57.76%的历史高峰。对进口大豆严重而持续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国粮食安全的风险。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比较分析法,对中美两国大豆产业生产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主要结论有:第一,中美两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均较为平稳,但美国在全球大豆市场占据巨大份额,中国大豆产业在规模上与美国的差距十分显著。第二,与美国相比,较高的生产成本致使中国大豆产业的利润仍然偏低。第三,中国大豆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美国大豆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对进口大豆过高的依赖性加大了中国粮食安全的风险。基于以上分析与结论,得到促进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启示。
大豆是中国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借鉴美国经验,推动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促进大豆生产的技术进步是实现中国大豆产业增产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利用科技推动大豆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要实现相关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以实现大豆总产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与美国相比,中国大豆产业的规模效率较低,中国大豆产业规模效率的持续负增长阻碍了其生产效率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大豆产业较为发达,已经形成了从大豆育种、研发、种植、采购、加工、销售、贸易、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对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较高;相比之下,中国大豆产业的规模偏小,效率较低。对此,可以在逐步扩大机械化和自动化种植的同时,完善大豆产业生产的产业链,从而提高规模效率,实现大豆的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