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学模式下学生自评与互评作用探究

2016-05-14刘诚郭晓峰陈冰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互评形成性评价

刘诚 郭晓峰 陈冰

摘 要:文章从新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评及互评方式对形成性评价的影响入手,探讨了针对新的课程方案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自评;互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34

一、形成性评价现状

目前,形成性评价已经成为学生某一门课程成绩综合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系统工程专业课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且涵盖内容广泛,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并不仅仅采用讲授这一单一的方式。由于采用了多种课程设计方案,如课程实践、分组研讨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仅通过教师一人对学生的印象进行打分容易造成片面的结果。为了从更全面的角度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教师应该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注意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认识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综合评价和最终评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映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更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形成性评价对自评与互评的要求

(一)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的要求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综合评价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主体是教师,更加注重最后的课程考试。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不仅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因为评估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周期性,可能会因教师的鼓励而有所变化。教师在练习和小组讨论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参与小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充分发挥主体互动的评价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核心是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课堂参与”“知识技能”“团队精神”和“自我控制”四个方面研究的综合评价结果。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效果会更好。系统工程专业课程有许多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和动手实践的内容,更适合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体现学生参与的程度

在以往的课堂中甚至是分组讨论中,某些学生仅是在被动参与活动,即形式上的参与,而非实际内容上的参与,最后教师给予的也只是一组的成绩,并不能反映组内学生的不同努力及参与程度。实施学生自评及互评,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各种研讨及实践活动中,保证学生参与的广度,最终通过教师的综合评定保证其参与的深度,因此教师要让全体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贯穿教学始终,这样才能实现真实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目标。

(四)通过互评进行自我评估

通过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别人对自己的评论是高还是低,就不能很好地参与到集体学习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孤僻性格,无法增强适应能力。在互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估,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自评与互评的实现方式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评与互评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并进行一定的设计。

(一)正反对比策略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如何评价及其参照的准则,让学生明白主题内容的评价标准,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成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行有效自评与互评。

(二)教师的示范策略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互促进,这是一个示范评价通过过滤器指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亲自示范的基础上,为学生实现评估创造条件。

(三)一步一步的指导策略

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积极寻找问题。如引导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做了什么?我能做得更好吗?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在哪里?如何改善?通过这些问题的指导,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估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己。

(四)共同努力策略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通过不断更新组人员,共同尝试,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彼此之间的互动,而学生则可以将其他团队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结果比较,促进相互了解和公平。这种评价方式,消除了评价“小团体”,提高了学生评价的准确性,增加了学生评估的勇气,提升了学生评估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仁平.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改革探索——以中职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为例[J].英语教师,2010(6).

[2] 陈殿生.项目研究式教学中的“自评互评”考核评价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0(19).

[3] 周情如.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互评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 2009(3).

[4] 王健荣.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互评与自评的评价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 2009(33).

[5] 周飞.用有效评价催发学生的生命活力[J]. 新课程:小学版,2010(1).

[6] 禇荣伟.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自评与互评方式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Z2).

[7] 周爱玲.课堂有效评价:激励性 启发性 机智性[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0(Z1).

[8] 朱兰京.教会互评,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7(1).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互评形成性评价
高职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