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2016-05-14张旭超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张旭超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教学方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从而顺利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充分利用好有限的45分钟开展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课题。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简洁有效。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众所周知,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数学学科也是如此。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推理和演算为主的学科。要想让学生爱上数学并积极思考,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去发现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样才能持久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节时,如果从理论上来探讨秒的存在价值是空洞而乏味的,不仅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且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笔者充分发挥多媒体CAI的作用,将生活中一些激动人心的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新年的倒计时钟声,让学生充分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堂简笔画示范教学,通过2~3秒钟能完成一个简笔画的创作;或者让学生通过课件观察一秒钟步行、自行车、汽车、飞机的行驶距离,了解百米赛跑中1秒钟对于运动员的影响等。这样的情境为学生充分认识秒的时间长度提供了直观感受,也增强了时间观念。

二、组织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将所教知识简单地“给予”学生,而是应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而且还能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完全相等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各一对,任意三角形三个等学具,启发学生借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提问:“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已学会的计算面积的图形呢?”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鼓励学生利用手头的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的关系,说出相同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以此正确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又如,在讲解“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情境(大象和小兔跑步)来提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猜测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逐步进行验证,这样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简化求证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采用合作式学习能够使他们集思广益,达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与此同时,合作学习还会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轻压力,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第二课时)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笔者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活动。上课之前,先将学生以5~6人为一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塑料量具以及沙子,上课时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如何计算圆柱的面积,然后用多媒体呈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图形(如图所示)。让学生猜测一下两者之间的体积关系,并思考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在得到学生的各种答案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每个小组用往量具里倒沙子的方式探究等底等高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关系。由实验得知,圆锥的计算公式为: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积极尝试,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种学习模式更加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运用课堂评价,增强学生自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历程和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全面了解课堂上师生互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应用水平和能力以及非知识方面的成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程度、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促进小学生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教师的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获得了什么,怎么获得的。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率的行为。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追求的是“人人都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必须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我将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构建高效课堂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艺.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5).

[2] 倪红梅.有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3] 黄安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10(3).

[4] 董兴纪.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