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

2016-05-14文加丰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方法

文加丰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基本上都是数学基础知识,而数学概念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很多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不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研究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40

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就是理解数学概念,并运用它来判断和推理数量关系的过程。如果小学能够掌握完整的、清晰的数学概念,就能够顺利掌握数学定律、数学公式、运算方法、解题技能等,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倘若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就不会有正确的、合理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概念教学,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既能够帮助他们顺利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概念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些教学借鉴。

一、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都非常缺乏,基本上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获得感性认知,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数学是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概念虽然是基础知识,但是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多借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引入教学,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直观,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关于平均数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用9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摆出三堆,分别为1块、2块、6块,之后问学生:“每一堆的木块数量一样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把这些小木块混到一起,再平均分为三堆,每堆3块,并告诉学生“3”是之前那三堆小木块的“平均数”,之后教师再演示一遍,让学生思考“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了解了把原来的三堆木块混在一起,变为一堆,再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都是3块。通过直观的演示过程,学生既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最后,教师再把木块摆成1块、2块、6块的三堆,让学生用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这样,学生就更加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恐惧心理,它们会表现得非常活跃;如果没有畏难情绪,它们的思维会更加灵活。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它们的已有知识的储备量,有了丰厚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会信心十足,没有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来引入新课。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且有些概念教师很难通过语言描述或者直观演示来展现出来,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概念、旧知识存在着某些联系。因此,遇到这类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分析新数学概念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来引入新概念,这种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顺利掌握新的数学概念。比如,在学习质数、合数概念时,可用约数概念来归纳:“请同学们写出数1,2,6,7,8,12,11,15的所有约数,它们各有几个约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吗?你能找出多种分类方法吗?你找出的所有分类方法中,哪一种分类方法是最新的分类方法?”再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把学生的已有知识转化为他们学习新知的基础,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新的数学概念,还帮助他们复习和巩固了旧知识,同时使他们掌握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谓一举多得。

三、通过问题来引入新概念

问题引入法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以问题的形式来归纳和引出新的数学概念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入数学概念。比如,在学习“平均数”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呈现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争拿糖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高兴,有的小朋友很不高兴?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都高兴?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个幼儿园的老师可能会怎么做?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引入“平均数”这一概念,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二是通过数学问题或者数学理论的发展需要来引入数学概念。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将得到多少,你能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说每人得到一半月饼,这时教师就就可以说将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之后教师让学生动手来感知四分之一、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这种方法体现了数学理论的发展过程,而且引入的过程自然,学生很快明白了“分数”的概念。

综上所述,概念是数学学科最基础的内容,概念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的、乏味的,也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直贯穿在数学学习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数学概念教学有足够的认识,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概念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交流探讨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具体的活动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鑫.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初探[J].未来英才,2015(9).

[2] 石景科.基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的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4(3)

[3] 刘志兰.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简论[J].新课程导学, 2012(3).

[4] 孙秀荣.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浅论[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2(5).

[责任编辑 赵景霞]

猜你喜欢

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