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案例

2016-05-14李文品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问题生策略

李文品

摘 要:许多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产生了较多的困惑,虽然问题学生在班级中占极少数,但他们对自己和其他同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小。教师应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学生的症结,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应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关键词: 问题生;策略;标签效应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07

【引言】

在参加2014国培研修的过程中,我留意到许多教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提出的困惑较多,这些学生有的是学习吃力,有的是行为习惯差,有的是思想意识不良,有的是性格方面的问题。问题学生的教育有一定的难度,虽然他们在班级中占极少数,但对自己和其他同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小,常常令家长、教师头疼,是班主任进行个别教育最常见的对象。

【背景】

刚带这个班时有家长告诉我,排座位时别把小兵和自己的孩子坐一块,甚至建议离小兵远一点,理由就是:“这孩子太坏呀!教师带上就知道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问题层出不穷:上课坐不住的是他,屁股上像扎了刺,东倒西歪;美术教师在黑板上画画,他在教室内乱跑;自习课上“大闹天宫”;有时正玩得好好的,突然对其他同学动拳脚,虽说下手不重,但惹得同学不高兴,找教师告状,家长怨声载道;和同学交往说脏话;活动中一不如意就哭鼻子;因为任性和家人吵闹声大;乱扔石块,经常惹得邻居不满;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拖拉是家常便饭,在这种状态下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我也从幼儿园教师那里了解到“这孩子会让你头大。”小兵成了每位教师都头疼的一个学生,同学们也不太喜欢,他妈妈更是无可奈何,谈及孩子有时潸然泪下。

【解决策略】

一、调查研究,找出症结

观察到上述现象,我进行了家访长,逐渐弄清了产生问题的原委:原来小兵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自由散漫,妈妈务工回来看到孩子的顽劣言行,曾努力促其改正,但由于家长经常当着外人的面数落他,或无奈地感叹孩子越来越顽皮,打骂教育都拿他没办法!我多次和家长交流,让他们懂得:讲得多了,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变得跟家长的评价越来越像。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就是“标签效应”。心理学家忠告说:“儿童听了鼓励的言词,会精神焕发;受了惩罚或听了贬斥的评语,则会垂头丧气。”我对他妈妈说:“对小兵的心理和行为,应从多方面去观察,对他的不良行为,不要简单训斥,而应找到他的优点,用一个好的‘标签来激励他不断发扬,这样强化了孩子‘好的行为,也就淡化了其‘坏的行为,促使他向好的方面发展。”同时我告诉家长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以后不可轻易对孩子下结论,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否则,轻则会影响母子关系,严重的还可能促使孩子向消极方面发展。

二、赏识教育,体验成功

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多方面的了解,我确定小兵是一个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三十多年的带班经验告诉我,满腔的热情与足够的耐心,以及点滴的训练会使他有一些进步,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有种失败感。在2014国培第五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应该这样评价学生”“全面评价学生——学生教育了我”,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这孩子究竟有多“坏”?行为习惯差就是“坏”吗?是他的责任吗?我们的缺失在哪里?我苦苦地思索,想找到新的突破口。“问题学生”长期得不到赏识,以致“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我在认真分析了小兵特点后,决定尝试着给他贴上令其鼓舞、自信的“标签”,并用赏识的语言激励他,激发他的上进心,使他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在周一的班会上,我决定让同学们给大家心目当中的“坏孩子”——小兵找优点,班会的主题是“夸夸他”。一开始同学们听到我的活动要求,有捂着嘴笑的,有惊讶的,有不知所措的,随即教室里沉默了,连空气都好像凝固了。过了片刻,我轻轻地说:“小兵身上有不少优点,只是你们没想到,他和你们在一起学习快两年了,请同学们仔细回忆。教师和你们一起来夸夸他,好不好?”全班孩子异口同声响亮地回答:“好!”我特意观察了小兵的表现:不自在表情,不停地咬着嘴唇,眼神看看这个,望望那个,充满期待。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班里同学纷纷举起小手,找到了小兵同学的不少优点:王馨蕾同学夸他热爱劳动,不是自己值日,也抢着干活,我总结说他这是热爱班集体、热爱劳动。张佳怡同学夸他看到地上的铅笔,捡起来问问是谁的,没有放进自己文具盒里,我总结说这件小事说明他一是关心同学,二是诚实。我印象最深的是左凌锐同学夸他:“唐小兵其实非常愿意做个认真完成作业的好学生。”我有意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左凌锐同学答道:“有一次他的作业书写很工整,李教师奖励他一朵红花,并在班里展示了他的作业本,我的作业有时不如他的。”待她说完我用力地鼓掌,全班学生兴奋地拍着小手……

接下来,我提出班会延伸:把今天的活动写下来,能写出感受最好,并讲给家长听听。

【后记】

小兵妈妈第二天给我打电话说,昨天回到家小兵特别高兴,讲述了班会过程。还说:“明天我问问李教师,我下学期当班长行不行?”我告诉家长让孩子把这个想法告诉教师。小兵妈妈说自己也很受启发。我想其他家长,特别是说小兵“坏孩子”的家长也应有所思。第二天课间操后,小兵把自己想当班长的愿望告诉了我,我摸着他的头微笑着说:“怎么不行?”他兴奋地边跑边欢呼。此后,我尽可能地表扬他的一些进步性的变化,渐渐地,他发生了很明显的转变:上课小动作少了,听讲认真,作业不但努力完成,而且质量不错。他妈妈有了笑容,邻居们反映很少听到妈妈的责骂声。

【评析】

作为班主任,每接手一批学生,都需要全面了解学生,正确地评价他们。只有这样,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才能做出有效的教育策略。家长、教师、学生总是有意无意给小兵贴一些贬义的“标签”,对他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之所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就是想用一个好的“标签”来激励小兵不断强化好的行为,这样就淡化了“坏”的行为,促使他向好的方面发展。与此同时,这个活动对于其他孩子的成长也是有教育意义的,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活动延伸对小兵持有“坏孩子”看法的家长也会有所触动,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错时,我们应该从这些优点入手,弥补他们的缺点,通过鼓励,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我相信,只要问题学生能获得适当的鼓励,他们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各项能力都会发生一个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问题生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之花让“问题生”转变为“希望生”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