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6-05-14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齐物权威庄子

《庄子·齐物论》里风吹万窍,声音各异,有呜咽声,有的像鬼哭狼嚎,也有动听的沉吟,“吹万不同”,可风一停,就没了声音,死气沉沉。这自由的风来得真好。一如自由地说话,别人无话可说处,你依然有话要说,也许是个性的彰显,也许是人来疯,也许是不相信皇帝真穿了新装的质疑,又或者,是创新意识的灵光一现。有多少张牙舞爪的另类,也就有多少“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意,断不可少了这份自由。

别人无话可说,或许后知后觉,不及你聪明。或许是大家畏惧权威,如童话故事里看皇帝的新装,心知肚明,不愿发声,装糊涂。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尤为喜欢沉默为金、韬光养晦。按阿城说法,大概老庄孔孟中的哲学,都是老人做的哲学,我们后人讲究少年老成,与此有关。那么,若为真理而发问,乃至质疑,这种个性的彰显,就是不畏权威,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的执着。但是,若一味为问而问,为说而说,彰显个性,便成了张扬个性,是叛逆,是青春荷尔蒙的旺盛,是刷存在感,标新立异。这样的人,如今多了去,网络上随处可见暴跳如雷的键盘侠。许多讲座提问环节,多有怪异的问题,言之无物,不知所云,却赚足了眼球。

可我们不会因噎废食,依然宽以待之,由他们各抒己见,因为,不把渠道堵死,才会有精彩之语,才有创新之见。

而创新之人,有时也是彰显个性之人。创新意识,有时也闪现在愣头青的张扬里。今日之彰显,是他日的独树一帜;今日之叛逆,是明日的不落窠臼。木心说:“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

就像黄遵宪写诗:“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他的创新,难免遭人讥讽,可他不在乎。昔日义玄禅师,别人讲的他不这样讲,越发显得他是野狐禅,被骂得扫地出门,好不凄惨。正所谓“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当年马云四处游说,描绘网络购物的愿景,也四处碰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歪瓜裂枣的笑话。一以贯之不易,独辟蹊径真难。他们的个性、叛逆,是创新最初的倒影,可是,未能修成正果前,只是另类罢了。

所以,呼唤创新,不妨从尊重个性,甚至尊重一个偏见開始。钱钟书在《论偏见》里说,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罗素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千人一面,时刻保持一种姿态真让人腻味。《红楼梦》里晴雯被撵出贾府,王夫人回贾母似有若无的疑问时,说:“有本事的人难免吊歪。”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创新和个性,总是如影随形。那么,何必绷着个脸呢?

可是,我们看见多少中规中矩的标准,扼杀了个性,也扼杀了创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多少有棱角的后生被磨得合乎所谓的规矩,少有创见,没有创新,察言观色,人云亦云。龚自珍诗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诗现在依旧不会过时。有人曾批评如今的年轻人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批评得对,可是,什么环境促使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日渐稀薄,更值得商榷,否则,未来的年轻人依旧暮气沉沉。

《一代宗师》有句台词我很喜欢。八卦掌掌门人年事已高,承诺退隐,说:“年轻人要出头,总要给他个机会不是?”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要出头,不妨就给他们个机会吧,彰显个性,锐意创新,由他们造反为王去。

江苏省2016年高考作文是关于“话长话短”的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以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引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一话语,进而拓展到“个性”与“创新意识”。审题的重心应放在“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上面,“有话则短”,是不走寻常路、避免无谓的重复之意;“无话则长”,是在众人觉得“无话可说处”独出机杼、充分表达己见,在众人无所发现处有所发现和思考。审题的关键词是“个性”和“创新”。

《于无声处听惊雷》是江苏省2016年高考考场作文的满分卷,此文能获满分,有如下突出亮点:

立意高格,高屋建瓴。文章开篇以《庄子·齐物论》引出“自由”这个观点,为论证“个性”和“创新”关系张本。材料中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这是一句选择关系的复句,考生可以围绕“个性”立论,也可以抓住“创新”行文,当然还可以将“个性”和“创新”放在一起谈,但逻辑推理上难度很大。因为,大多数考生会感觉到:彰显个性和提倡创新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对立也不是包含或递进,因此在论证上只能是两张皮,逻辑推理上只能作表面的滑行,很难谈出深意。满分考生敏锐地捕捉到“如何统摄”这一点,他认为“个性”和“创新”是一种表征,其精神内核是“《庄子·齐物论》”所宣扬的思想自由,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所执着追求的真理。有了这个精神内核,“个性”和“创新”的关系就便于阐释了:因热爱真理,个性得以彰显,“为真理而发问,乃至质疑”,便是创新;有创新之见的人,必定彰显个性;为了创新的需要,“不妨从尊重个性,甚至尊重一个偏见开始”。考生能将“个性”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辩证看问题,体现了较高的思辨能力。

逻辑清晰,论证充分。满分作文首段以庄子入题,提出“自由”这个关涉“个性”和“创新”本质的观点,为后文立论张本。第二段先破后立,首先批判“无话可说”者可能是“畏惧权威”的社会现象,然后提出为追求真理不畏权威以彰显个性的观点。紧接着提出宽容的社会环境是“个性”与“创新”的必备条件。第四段提出“有创新之见的人,必定彰显个性”的观点,第五段举例论证,黄遵宪和马云一古一今两个事例,极具典型性,很有说服力。第六段提出只有尊重“个性”才能“创新”,与上面两段的论证在逻辑上形成递进式。第七段批判“中规中矩”的社会是“扼杀个性,扼杀创新”的弊病,论证又推进了一个层次。最后一段借“一代宗师”的台词,发出号召,强化观点,既符合议论文的特点,又新颖别致。整篇文章逻辑清晰,论证也比较充分。不足之处在于第三段应该放在第七段之后,如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层次就更为清晰。

材料丰富,形象可感。议论文忌讳空洞的说教,本篇满分作文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材料极为丰富。难能可贵的是,考生引用材料非常精准:举黄遵宪的事例时,说“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极具文言语感;引《红楼梦》晴雯被撵章节,王夫人回贾母话“有本事的人难免吊歪”,显现考生超强记忆力。丰富材料的运用,使文章形象可感,提高了文学品味。

语言多彩,灵动风趣。本篇满分作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运用上有整散结合,如:“一以贯之不易,独辟蹊径真难”;以短句为主,长短句灵活运用,如:“或许是大家畏惧权威,如童话故事里看皇帝的新装,心知肚明,不愿发声,装糊涂”。语言风格上,文白间杂,如:“正所谓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文言句式的点染,使文章显得典雅;语言风格上,显得风趣幽默,颇具现代感。

作为考场作文,本文亮点颇多,获评满分,当之无愧。

(黄旭午)

猜你喜欢

齐物权威庄子
LIFE, ENTANGLED
Life, Entangled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齐物观念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Later Wittgenstein’s Rule-following Paradox and Chinese Philosophy of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