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槐花香满坡
2016-05-14史光荣
史光荣
走进五月,小麦快要黄梢的时候,家乡的槐花就竞相绽放了。
几乎是在一个晚上,广植于房前屋后或渠边路沿的槐树,以及自繁自衍,丛生成满坡满川的槐树林,就密密匝匝地开满洁白的槐花,一串串,一簇簇,琼花玉叶,花团锦簇,黄的似玉,白的似雪,纯洁无瑕,一尘不染,如冰堆玉砌。
顿时,一阵欣喜漫延于心间,一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如痴如醉,急忙忙地去拥抱自然。
走进路边的槐林,静静地伫立在槐树下边,轻轻地揽下一枝柔嫩的枝条,温润的槐花,有的还含羞微合,含苞待放,有的花瓣却已尽情地绽放,润润的透着露珠般的甘醇,娇嫩欲滴,攥在手里,放在鼻翼下轻嗅,一种淡淡的浸着馥郁的花香便迎面扑来,醉眼迷茫。
漫步在槐林下的小道上,微风拂煦,阵阵轻风吹来,浓郁的槐香便清爽扑面,不可阻挡地沁入心脾,飘满山坡,久久地弥漫在田野沟壑,在头顶上飘荡,捂也捂不住,掩也掩不上,犹如置身于冰清玉洁的花的海洋,花开花落,飘飘洒洒,陶醉在甜丝丝的花香里,犹如饮下醇芳甘厚、陈年封装的槐花蜜酒,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一瓣瓣绽放贻尽的槐花,在微风的摇曳下,如絮片般飞舞,落在草地上,积下厚厚的一层,轻轻地踩在上面,犹如落红又入泥土中,思绪仿佛又回到昔日的童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四十多年前,我的家还住在村里,每当槐花盛开的季节,村里人就眼巴巴地盯着房前屋后的几株槐树,几时吐芽,几时开花,采早了怕还没完全盛开,采迟了又怕开过了,让别人抢了先。
于是,便掰开指头划着,睁开眼睛盯着,到了花开正好的时候,村民们便三三俩俩,扛着镰钩,擓着篮子,连钩带摘,仔仔细细地把槐花采回家里。那时,我们淘气的男孩派上了用场,三下五除二,不用脱鞋,哧溜哧溜地就爬上树去,摘花钩枝,不亦乐乎,不时还不忘往嘴里塞几朵嫩嫩的花瓣,嚼出满嘴的槐香。
五月天,正是村子里青黄不接的档口。有了槐花,就有了希望,既可當主食,又能当菜蔬,蒸煮烹炒,凉拌晒干,吃法五花八门,满嘴飘香。
因为入食,抵挡饥饿,槐花盛开的日子,就显得格外短暂。两三天后,郁翠的槐树就显颓势,晶莹雪透般的槐花就显得凋零,但清香的槐味却一直飘荡在乡村的上空,飘荡在农家袅袅炊烟里,在村民的碗里升腾,化作抵挡饥饿的美味佳肴。
不要说人与蜂争花源,人连基本生存都倍感压力的时候,自然顾不上孤步赏花,顾不上蜂飞蝶舞,因此,那时即便在山区,蜂群也很少,蜂蜜更是那个时代的奢侈品,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没品尝过蜂蜜的甜味。
现在不同了,槐花虽然也吃,但只是一种稀奇,一种怀旧。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赛蜜甜的好日子,满坡满川的槐树林,随着自然季节,尽情地绽放花期,让那种浓郁的槐香,久久弥漫在满川满坡,久驻在心间,留恋在心头。
站在长满槐林的山坡,嗅着沁人心脾的槐香,这是我心头的槐花梦,也是我割舍不了的乡村情结。
(选自《散文网》)
【推荐语】 作者抓住看不见摸不着的香味来写作,却写得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何做到的呢?答案就是细节。作者充分地描写了槐花开放前后花朵的情态以及人们等待花开的活动场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描写,却让人真切地嗅到了“五月槐花香”;其次,作者对槐花的描写异常真实,无论是五花八门的吃法,还是村民摘花的动作,都细腻而生动,真实再现了旧时代槐花于人的影响,也渲染出怀旧的氛围。当然,细节的真实描写都来源于作者细心体察过的生活,这些场景、这浓浓的味道都深深印刻在作者脑海中,因此才有了如此细腻可感的文字,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厚的感情,不愧是一篇寄情于物、情景交融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