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工文化的管理价值及其主要内容

2016-05-14乔东

企业文明 2016年8期
关键词:被管理者职工群众管理者

乔东

职工文化是近10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第一次提出“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之后,职工文化更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了解职工文化的管理价值,掌握职工文化的主要内容,理清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不仅是党和国家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新时代的重大管理课题。

职工文化的管理价值

自1911年美国管理学家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以来,多数管理理论关注的都是管理的一个方面的问题——管理者的行为,而管理的另一个方面的问题——被管理者的行为,则被忽略掉。主流管理学的知识一般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讲的是管理者的职能,而被管理者在管理者的职能下只能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在现代管理学百年历史长河中,各种管理理论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美国管理学家孔茨将它们概括为“管理理论丛林”,既形象又贴切。

但是,这些管理理论关心的问题一般都离不开管理者的两类行為:一类是“物本”的管理者行为;另一类是“人本”的管理者行为。有的管理理论侧重于研究“物本”的管理者行为,也就是管理者采用管理机器的方式管理被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进行物质利益刺激是管理者的主要手段。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这种管理理论的代表。有的管理理论注重研究“人本”的管理者行为,管理者把被管理者当人来管,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是管理者的常用手段之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是这种管理理论的代表。

所谓“人本”的管理者行为,实质上也属于“物本”的管理者行为。从企业角度讲,他们尽管重视被管理者心理需求的满足,但管理的最高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的成功。也就是说,实现企业的成功是管理者行为的最高目标。其中,“物本”的管理者行为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物质需求来实现,“人本”的管理者行为通过满足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来实现。而这两类管理者的行为都是以企业为本,其实质都是一种“物本”管理。但是,任何管理行为,既包含管理者的行为,也包含被管理者的行为。对于管理而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二者缺一不可。否则,管理就无法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讲,现有的多数管理理论都是片面的。

作为当代先进的管理理论之一,企业文化管理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手段就是让被管理者认同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所谓的“落地”。企业文化是管理者经营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现实很多情况是,企业文化要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实现所谓的企业文化“落地”,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阻力重重。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文化管理延续了主流管理理论的做法,只关注管理者的思想,而忽略了被管理者的思想。如果说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话,那么被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则是职工文化。因此,职工文化管理的产生,对于弥补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在内的主流管理理论的不足,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职工文化的主要内容

职工文化在一般意义上讲可理解为与职工有关的文化。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职工的含义。

职工的含义。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职工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要素之一。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六条明确提出:“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2014年实施的新《公司法》第十八条进一步强调:“公司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可见,职工的管理属性是《宪法》和《公司法》所赋予的。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是这样界定“职工”含义的:职工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把职工的含义界定为: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

可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界定职工的含义。职工文化主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界定职工的含义。我们认为:职工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依法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并具有管理属性的劳动者。

首先,职工是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一个企业中,职工一般是与干部或者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相对应的一种称呼,有时也称作职工群众或者员工。职工与干部,或者职工群众与管理者群体,是企业管理的关系要素,职工或者职工群众是管理的客体,干部或者管理者群体是管理的主体。双方彼此依靠对方而存在,管理活动离开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进行。

其次,职工是合法劳动关系中的当事人之一,另一个当事人是企业。

劳动关系就是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新《公司法》第一条提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第十七条强调,“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都有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双方也应尽到保护对方合法权益的义务。职工是其合法权益的当然受益者,而企业合法权益的受益者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群体尤其是股东、债权人及其代表——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其法人代表。

最后,职工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管理要素之一,具有鲜明的管理属性。

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听取职工对企业管理的建议,在企业中实行民主管理,实现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不仅是宪法和新《公司法》赋予职工的合法权利,而且符合未来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企业不能再将职工仅看作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要全面提升职工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职工文化的含义。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多数职工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某组织内部职工在长期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积淀并传承的一种意识形态,包括全体职工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共同意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及与此相适应的各种活动。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指职工所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大多数员工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及其所表现的物质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的文化。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以表现职工共同信仰、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与行为方式并展示职工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还有人认为,职工文化是指以劳模为代表的企业基层先进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成功实践中形成的,被绝大多数企业基层职工群众认为有效而共享的,并得到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者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在企业基层职工群众中倡导、践行和展示的职工价值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职工精神风貌。

这些关于职工文化内涵的界定,表现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强调职工文化的“文化”内涵。他们认为应该将职工文化回歸“文化”本位加以认识,强调职工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展现的是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最重要的是表现了职工群众的共同信仰、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文化范畴。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将职工文化定义为:职工文化是企业先进职工群体在长期的成功实践中创造的,被广大职工群众认为有效而共享的,并得到企业管理者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在职工群众中倡导、践行和展示的职工价值理念、职工行为规范和职工精神风貌。

职工文化体系。企业文化体系一般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与之相对应,职工文化体系一般包括职工责任、职工理想、职工信念、职工精神和职工形象。

职工责任。职工责任是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即使命问题,包括:职工群众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们工作生活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什么?

职工理想。职工理想是关于“是什么”的问题,即方向问题,包括:职工群众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定位是什么?他们在工作生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什么?他们的人生定位是怎样的?

职工信念。职工信念是关于“怎么做”的问题,即动力问题,也就是职工群众履行职工责任和实现职工理想的最基本价值理念和信条。

职工精神。职工精神反映职工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态度、心理、意志、修养和思想境界,是职工责任、职工理想和职工信念的集中体现。

职工形象。职工形象一般是指职工群众的身心素质、思想水平、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和行为风格给社会的总体印象。

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要我做”的文化,职工文化是“我要做”的文化。职工文化集中反映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意识,能够激发职工群众的内在潜力和主体意识。离开了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就很难确定。这必然会影响职工的精神状态。忽视了职工文化,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也很难发挥,反过来也会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也符合阴阳之道。企业之道就在于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替变化。职工文化包含企业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也包含职工文化的内容。企业之道不仅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平衡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就是平衡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这才是企业之道的精髓。

帮职工立魂,为企业立心。职工文化在于帮职工立魂,体现他们的人生追求和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学会先做人再做事。企业文化在于为企业立心,描绘企业蓝图和统一思想观念,通过心的一致实现行的一致。职工文化的核心是职工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心。职工魂是指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理想、人生信仰和精神状态等内容。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企业心是指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内容。它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职工魂需要企业心的引领,企业心需要职工魂的支撑。

“长寿企业”基因中的“基”与“因”。“长寿企业”的“长寿”基因不仅在于企业文化,还有职工文化。如果从字面上理解,职工文化是基,是企业“长寿”的基石,企业文化是因,是企业“长寿”的动因。如果从DNA图谱看,DNA呈现双螺旋线结构,两条线相互盘旋、彼此交融在一起,展示了“生命之谜”。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是“长寿企业”DNA双螺旋图中的两条线,揭示了“企业长寿之谜”。职工文化助职工成功,企业文化促企业成功,只有职工与企业的共同成功,才是“大成功”,企业“长寿”才有了可能。

大树理论。大树旺盛的生命力来源于树叶与树根。树叶通过筛管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自上而下传输,直至树根。树根通过导管自下而上传输水分和无机盐,直至树叶。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棵大树,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就是“树叶”。企业文化的“光合作用”是管理者对人财物的整合作用以及对企业的引领作用,从而为企业成功指明方向。被管理者思想的集中体现——职工文化就是“树根”。职工文化的作用是被管理者对自身潜能的激发以及对企业的支撑作用,从而为职工成功提供原动力。

企业文化可以铸就成功的企业,但要成为基业长青的持续成功企业,就必须重视职工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可以让企业走得快,职工文化可以让企业走得远。企业文化展示的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管理者群体的智慧,职工文化体现的是以先进职工群体为代表的职工群众的活力。企业文化是“方向盘”文化,职工文化是“发动机文化”,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发展方向与发展动力同等重要。

(责任编辑:陈海峰)

猜你喜欢

被管理者职工群众管理者
从被管理者角度看企业管理
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会的使命担当
探究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形式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浅析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如何提高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转作风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