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6-05-14闫学伟
闫学伟
【关键词】 数学教学;起点;合作;思考;
兴趣;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107—01
教学实践表明,每节课教师除了课前的精心准备外,还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学,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深入把握教学起点,适度提升教学起点
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要因人制宜,进行相应的处理。有一点是肯定的,教学应该是所有学生在现有起点上的生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注重起点之美,深入把握教学起点,适度提升教学起点。
比如,教学“比的应用”一课,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并不按“先求一份数,再求几份数”的方法做题,而是应用前面学过的分率知识解题。所以,在下午的练习课上,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几组练习题:在出示“甲和乙的比是”后,问学生:“看到这条消息,你都能想到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之后,又向学生出示“甲比乙多”,让学生继续联想。通过简单的两组训练,学生掌握了比和分率的转化,为以后灵活解决稍复杂应用题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一旦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概念已经掌握,笔者顺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度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适度发展。对于教学起点的提升,并不是一味地增加难度,而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使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度变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思考中合作,合作中交流
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结果,是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点、难点,能够掌握探索知识的技巧、方法和途径,明白学习不能人云亦云,要有独特的见解。成功的人,他一定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思考能够挖掘潜能,开发潜力,打开智慧之门。与独立思考相辅相成的是合作交流,这有助于学生的集体意识的发展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不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还提倡学生合作交流。
比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拼剪,将等分后的圆拼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之后,笔者分梯度为学生布置了三个讨论题目:1.转化前后的两个图形,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2.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近似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什么?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组内交流,教师及时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学困生”回答第一个较简单的问题,他们通过观察操作,很容易发现转化前后的图形周长发生了变化,但面积不变;而后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后两个问题。汇报时,笔者要求小组成员集体展示,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激发兴趣,主动探索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若能设法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所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带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圆等分后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发现并总结出:转化前后的图形形状变了,但面积没有变。从长方形、正方形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最后到圆形,每种图形的面积推导都和之前所学图形息息相关,而长方形面积则是“面积计算”这棵大树的根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重视起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创造条件,让课堂教学真正有效生成,让学生高效探索数学知识。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