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开发和使用要适时适宜
2016-05-14陈桂芳
陈桂芳
【关键词】 微课;学生;教师;开发;使用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8—0070—01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以其“小而精”的特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不断受到教师的青睐,但笔者认为,微课的开发和使用要适时适宜。
一、微课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
教是为学服务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通常,学生的学习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知识传授的阶段,第二是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即知识内化的过程。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在课堂,知识内化在课外。微课利用交互式网络学习平台,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可以多次学习,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之后还可以回过头来利用视频重新巩固和理解基础知识点。同时对于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来说,网络丰富的优质资源,为他们拓展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课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助力,适时适宜开发和使用,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内化知识,也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二、微课有利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加快教学资源建设步伐,努力多出精品、珍品,弥补优质资源的不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教育领域的主要工作。对学生来说,最早出现的电视课程时长大多为四五十分钟,信息量非常大,但是学生学起来异常艰难,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弥补自己学习的不足。微课的特点是视频“短小精悍”,教学时间较短,一般只有5-10分钟;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只包含某个学科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适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方便学习者自主一对一的学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为微课的开发和使用创造了条件和环境。教师要潜心研究根据不同学生对课堂教学中不同知识点掌握水平的差异,通过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去传授碎片化的知识,加入能制作5分钟左右的微教学视频,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消化一些碎片化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三、微课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能促进区域教育均衡
微课是作为一种传播方便的信息技术载体,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共享。一方面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能得到更多的传承和推广,尤其是同课异构的优质微课,方便不同使用教师改进素材课件,指导和调整不同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交流教学设计的得失,在学习反思中不断进步,特别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以微课的开发和使用为抓手,组织举办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的微课讲座、微课制作、微课比赛等,让更多的老师深挖教材,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发积累优秀的微课资源,并在边远农村学校推广使用,实现微课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对微课的开发和使用要适时适宜
微课作为教学资源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微课”小而精的特质恰恰使微课内容呈现出点状、碎片化和不系统等实际问题,这不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微课需要学生用移动终端观看视频,课下用微信进行交流,条件是中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或ipad,而且人人都上网,这个要求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满足。再次学生课前看微课视频,课上做作业,看视频需要大量时间,如果学生课下不去看视频,或者没有看成视频,课堂教学就无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而且学生经常性接触电子产品,也影响视力。
由此可见,微课不是万能的,也未必能成为课程的主流、主渠道,更不可能是课程的唯一,所以微课的开发和使用要适时适宜。首先,要重视微课程的创新教学设计。微课虽“微”,但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过程简短但结构完整”。因此,在微课的开发和使用中要体现微课的完整性与结构性,除重点建设好“微视频”外,还要提供配套及拓展的“微教学资源”(如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微反馈),这样才可能发挥更大的学习效益。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开发的微课融入到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微课应用平台中。第三,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微课的开发从一个知识点起步,要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但是微课发展的方向肯定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开设的相对完整的、系列化的微课程。微课的开发和使用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素材、思路,但决不能照抄照搬,低级重复。微课开发中要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有自己的实际见解和思考。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