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
2016-05-14蔡阳宗
蔡阳宗
编者按:
走出贫困,是期许更是责任。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其实现路径被描述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教育责无旁贷地成为扶贫攻坚中治本的力量源泉。
甘肃省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典型。近两年来,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逐步取得成效,特别是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让社会充分感受到了教育扶贫的温度和力度。部分市州的先进做法为我省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扶贫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样板和思路。
贫困学生有具体的帮扶措施、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项目资金优先考虑偏远学校,初春时节,走进武威市凉州区贫困乡镇、村社的学校,处处能感受到教育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凉州区松树乡中截堡小学作为一个示范点,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这一成绩得益于教育精准扶贫松树乡学区负责人王仁元校长紧紧地握着帮扶干部张学科的手,激动地说:“张站长啊,你为咱们干了这么多实事好事,明年了要好好再帮扶一下我们。”这是发自肺腑的表达,更是凉州区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2015年以来,凉州区教育部门对照省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职教服务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各项帮助政策,全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选派7名中小学校级领导到贫困片区帮扶支教这一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制度先行保障扶贫
想要在扶贫帮扶工作中突出“稳、准、全”,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建立长效机制至关重要。为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提升贫困片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以精准扶贫为契机,根据”肃省教育厅省扶贫办《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成立了贫困片区帮扶支教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关于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认真开展校级领导到贫困片区学校(学区)帮扶支教工作。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和改变薄弱学校现状,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切实加强贫困片区帮扶支教工作,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我们通过调研,认真研究制定了《选派7名中小学校级领导到贫困片区帮扶支教方案(2015年度)》。选派7名城区和农村示范性学校校级领导到贫困片区乡镇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的学校挂职1学期。并对帮扶支教工作目标、任务、时间、职责、督查、考核等方面做了详细安排和明确的要求”。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发寿介绍道。
凉州区会馆巷小学副校长张学科就是其中一员,他被选派到凉州区松树乡学区,挂任学区管理服务站副站长,协助站长开展工作。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不久,张学科就饶有兴致地前往松树乡学区。当到了地处莲花山脚下的松树乡学区。卸下铺盖卷儿,望着干净而简陋的校舍和朴实的师生们的一刹那,他已坚定了自己的思路:“我是来帮扶支教的,不是来镀金赚资历的,更不是来混日子的,我一定要干点实事,尽全力想方设法帮扶他们”。张学科对记者说出了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
根据凉州区教育局的具体要求,帮扶干部要充分利用示范校挂职领导管理工作优势,调动原学校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努力实现带动一批教师,一批学生,改变一方教育的目标。全力协助站长或校长开展工作,帮助理清学校(学区)发展思路,制定“十三五”学校发展规划,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搭建城乡教师互动平台,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和水平。结合特色学校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抓好组织、制度、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帮扶贵在方式精准
在有教无类的教育期许面前,教育扶贫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的发挥显然离不开“精准”二字。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张学科在松树乡的帮扶工作紧紧围绕“精准”这一核心,他严格落实区教育局的要求。为了让帮扶工作精准到位有实效,张学科深入松树乡六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开展调研工作,与各校领导和老师们深入地交谈,记录下他们各自的困难和需求;进入课堂听课,课余交流评议,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给予了合理科学的指导;实地察看校舍和各个功能室,将各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梳理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帮扶思路,对症下药,很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松树乡中小学教育工作计划》,这一刻,他对今后的帮扶工作充满了信心。
在帮扶期间,张学科从被帮扶学区各校需要入手,积极搭建教学研讨交流平台,多方面提高松树乡学区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走出去”,松树乡学区6所小学将近60位老师,每天每校各选派2位老师到会馆小学参加中职教师名师评选示范课观摩活动。在为期两周的示范观摩活动中,参如观摩活动的老师每天除了听取中职教师的2节公开评优课之外,还要随机进入班内听取观摩2节常态课,起到了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二是“请进来”,他邀请会馆巷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课优秀教师各两名,分两天到松树学区送教下乡,开展献课活动。松树乡学区的师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六堂精彩的课,更多的是那课堂中充溢着的爱,爱的教育在师生们之间传递、浸润。
同时,针对松树乡学区教学常规中的问题,张学科敏锐地发现,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他积极创新,开展全学区网络集体备课工作,进行岗位帮扶。他将会馆巷小学实行了三年的集体备课制度,依据松树乡学区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完善,制定了《松树乡学区集体备课方案》,借鉴科学先进的教学设计模板,成立了16个备课QQ群,他积极给各校备课组指导督促,在QQ群里老师们合理分工,进行先后四轮备课。这种经过四轮打磨备出来的导学案,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大大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为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了坚实而有效的前战,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
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是否聚焦最迫切、最关键、最突出的困难与问题,能否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得力、实施有效,应该成为评价教育扶贫成效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是评价帮扶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凉州区农村地区范围广大,在广大农村地区,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当或者欠缺是教育的一个短板。针对这一问题,张学科邀请武威明德文化推广中心的讲师为松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及家长做了“家校携手、共育良才”道德知识讲座。讲座围绕青少年心理障碍、价值观偏离、家庭教育误区等问题,结合国学《道德经》《孝经》等国学经典理论,做了客观、全面的剖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就如何培养一个健康、乐观、上进、适应性强的孩子,给师生及家长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食粮。不但使学生受到了教育,也给教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子女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2015年,凉州区会馆巷小学数次为松树镇贫困村莲花山、冯良寨等6所小学捐赠图书、电子白板、投影仪、桌凳等物品,以实际行动为教育精准扶贫出了一份力,为松树学区学校全面建设献上了一份爱心,为实现城乡学校交流融合、均衡发展尽了一份力量。“自会馆巷小学副校长张学科挂职松树学区副站长以来,会馆巷小学与松树学区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扶贫帮扶支教活动,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很大”。松树乡学区负责人王仁元说。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的助力器,是提高教肓教学质量的关键。没有教育研究的教学工作是机械呆板的、是没有创新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在松树乡挂职帮扶以来,张学科发现,松树乡学区中小学的教育课题研究这处田是荒芜的,急需要恳荒播绿,让它焕发生机。面对这一状况,他在该学区中小学教师大会上做了教育课题申报立项培训讲座。就课题选题、论证、撰写申报材料、在课题立项平台上申报立项等程序内容做了细致的讲解,举了实例,指导了方法。使许多老师茅塞顿开、跃跃欲试,开启了松树乡学区的教研新常态。
选派7名中小学校级领导到贫困片区帮扶支教这一措施,只是凉州区教育局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冰山一角,但是他充分说明该区教育局在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实现了方式、内容、对象等六个精准,少了“拍脑袋”、多了“找依据”,让教育扶贫阳光真正照耀到渴望的心田里。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