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清新伞
2016-05-14孙可馨
孙可馨
近年来,雾霾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每次出门前,妈妈总要提醒我戴上口罩,但不是所有的口罩都能有效隔离雾霾,而且戴上口罩后,常常会感到呼吸困难。
各类口罩中,过滤效果较明显的是一次性医用护理口罩,PM2.5过滤率为47.1%,人们常用的棉布口罩PM2.5过滤率只有17.3%,9M雾霾神器口罩的过滤效果最好,PM2.5过滤率可达76.5%。
除了防雾霾口罩外,各类空气净化装置也不断涌现。空气净化器能产生大量负离子、臭氧和高压静电场,对浮游霉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进行包围分解,有效净化空气。
但几乎所有的空气净化器都只能放在固定位置使用,不能随身携带。所以,我想研制一种携带方便、能有效净化空气的装置。
一、调查研究
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发现,雾霾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可见人们对空气净化类产品有强烈的需求。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各大市场的空气净化装置,发现大多数都是家居或车载使用,不方便携带,而市面上还没有可随身携带的移动型空气净化装置出现。
我想起老师曾在课堂上提到过空气雨伞的案例。如果空气在一定的动力下可形成伞状空气膜隔离雨水,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应该也可隔离雾霾。
基于空气净化原理的“防雾霾伞”的创意就在心里生根发芽了。
二、构思设计
经过反复琢磨,我决定制作雾霾清新伞。空气净化装置采用两层过滤装置,外层用无纺布作为滤料去除大颗粒有害物质,内层用活性炭纤维去除小颗粒粉尘。空气先后通过拆卸、安装方便的无纺布和活性炭纤维过滤层,过滤掉粒径不同的固体颗粒污染物。
空气净化装置被固定在伞柄上,能跟随伞柄上下移动,不影响伞的正常使用。外壳采用亚克力板制作,透明美观,可直观显示空气质量参数。
三、模型制作
所需的材料有普通雨伞、空气净化装置外壳、风机、负离子发生器、空气质量检测器等。
将亚克力材料截取合适的长度,做成圆柱形,并在内部制作一个小套筒,安装在伞柄上。内、外筒之间隔开,分别安装空气过滤装置、两个风机、雾霾传感器和雾霾检测显示装置,并在一侧用电钻打孔,在与风机旋转方向一致的位置上打出风口。
将两层挡板叠在一起做成空气过滤网,并固定在进风口后方。将进风口和空气过滤网密封,确保空气从过滤网经过,彻底净化空气。
把两个风机固定在出风口前方,使空气经过过滤网后从风机送出,将污浊的空气变清新。将负离子发生器固定在风机口,通过电离空气产生负离子,在经过风机后被负离子发送到出风口,彻底净化空气。
密封空气净化装置后,把空气质量检测器固定在净化装置划定的内部空间,并将开关放置在装置外部密封,以便操作,同时防止空气泄漏。显示屏靠近亚克力外壳,方便实时观测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
把空气净化装置的内筒套在伞柄上,伞柄上的开关依然能控制伞的开闭,使空气净化装置能跟随伞柄上下移动,使用者可方便观测空气质量参数。出风口靠近人体面部,使人们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四、方案优化
1.把进风口设计为蜂窝状六边形结构,增加空气吸入量。
2.对总体结构进行整体设计,通过激光切割机的加工,实现精确构架,将装置分为空气过滤区、电子控制区和雾霾检测显示区。
3.采用双涡轮风扇使风量叠加,出风口采用小圆孔结构,增加进风口和出风口压差,提升过滤效果。
装置安装完成后,我在室外进行了实验。在雾霾较重的天气下,测得进风口处的PM2.5为189,出风口处的PM2.5为78,达到了净化空气的目的。
五、未来改进
1. 集成化设计。把空气净化装置和伞融为一体,将空气过滤网、负离子发生器以及风机等都安装在伞柄内部,使伞柄变成空气净化装置,方便使用。
2.提高过滤效率。提高风机功率,增加新型光触媒技术,提升过滤效果,使空气净化更彻底。增加传感器,同时能显示过滤前和过滤后的PM2.5和空气质量指数。
3.增加照明和警示功能。由于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在伞下安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既能照明又能起到警示作用。(指导老师:杨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