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克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

2016-05-14杨双雄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刘和珍高中语文效率

杨双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反映课时太少,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完,课堂教学效率明显降低。因此,改变目前低效的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高效课堂,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刻不容缓。

一、确定教学目标,做到有针对性

教师在学期初就应对学期教学目标有总体的设计。根据总的教学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每堂课上的“小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有哪些。并且在每堂课的一开始就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他们本节课中应该学到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去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学生每堂课都能学到新知识,也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只有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才能把控瞬息万变的课堂,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学生只有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也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纪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教师向学生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理清文章思路;②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了解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后,就会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去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做到有目的地学习。这样,便于学生有效地把握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内容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之前的教育观念。学生需要的并不是教师为他们讲解几篇课文,而是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从根本上指导学生,有效地缓解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教师要意识到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要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格熏陶放在第一位,这才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喜欢,并且愿意参与其中。

教师要依靠语文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精心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尽可能地创新教学内容,不要一味地只看重教学容量。

还以《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为例,在第二课时,教师只需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总结:①根据文中所写,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②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悼念刘和珍?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讨论。虽然本堂课要学习的只有两个问题,但学生如果能理解这两个问题中所包含的感情,那么整篇文章的精髓之处学生也就掌握了。

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争取全面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要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学 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后,再要求 其掌握基础知识,慢慢提高。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自主学习

传统的语文课堂完全是由教师一个人讲,学生要边听边记录。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适时地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有了这种意识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要培养学生合作的理念。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认真思考,主动提问,质疑解惑,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组组竞争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去感受作者所描写的那个诗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说说自己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之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当时严酷现实的重压下那种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从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要让学生去自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只是教师枯燥地讲解,就会显得无趣。但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会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会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努力探索出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成功之路。而其中最关键的几个要素就是要明确目标、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有效调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因素,为语文教学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刘和珍高中语文效率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纪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触动
跟踪导练(一)2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钱”、“事”脱节效率低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