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宜兴紫砂陶的文人气息

2016-05-14瞿锡华

佛山陶瓷 2016年8期
关键词:东陵风雅紫砂陶

瞿锡华

摘 要: 紫砂出产于被世人称为陶都的江南古镇——丁蜀镇,它地处江苏省最南端,位于天目山余脉和太湖接壤处。距离文化古都南京和商业发达的上海都不远,水陆交通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民族传统,使得宜兴商贾云集,文化繁荣,因此宜兴紫砂既是劳动大众的日用品,也是文人墨客的风雅之物。

关键词:宜兴紫砂陶;文人气息

1 引言

紫砂出产于被世人称为陶都的江南古镇——丁蜀镇,它地处江苏省最南端,位于天目山余脉和太湖接壤处。距离文化古都南京和商业发达的上海都不远,水陆交通发达,优越的地理位置,浓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民族传统,使得宜兴商贾云集,文化繁荣,因此宜兴紫砂既是劳动大众的日用品,也是文人墨客的风雅之物。

2 宜兴紫砂陶的文人气息

宜兴的紫砂,因为和士大夫的风雅生活联系,文人意趣的日益浓厚。这一倾向,明代万历以来更加显著。所谓文人意趣,首先是要求壶制形式雅而不俗,可以供使用,可以供把玩。接着又在壶器身上增加文学的要素。当时铭文盛行,足以说明这个倾向。

到了清代,紫砂陶的制作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嘉庆年间,当时溧阳知县陈曼生,工诗文、书画、篆刻,特意来到宜兴和杨彭年配合制壶,陈曼生设计了壶样十八式交于杨彭年制作,待到壶坯半干,就用竹刀在上面镌刻书画,史称曼生壶。所谓“字依壶传,壶随壶贵”。紫砂壶从此摆脱日用品的束缚,进入了具有文人味的艺术殿堂。

在壶身上单刻几个字,当然说明不了什么文学要素、文人趣味。品评壶铭,不仅用以点缀,而且还充分反映出文人的人生哲学或处世态度,或巧用诗赋联语,或演绎历史典故。如倪氏六十四研斋藏时大彬壶,底镌铭曰:“一杯清茗,可沁诗脾。大彬”(《松研斋随墨》)。沈子澈制菱花壶铭曰:“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沈子澈”(《阳羡名陶录》)。陈用卿制紫砂大壶,镌:“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又一壶铭:“瓦瓶亲汲三泉水,妙帽笼头手自煎”(《阳羡砂壶图考》)。南京博物院藏国家一级文物“圣思桃杯”,为明末清初花货好手项圣思制作,桃杯形象完善,工艺精巧,上镌唐诗中的“阆苑花前是醉乡,黏翻王母九霞殇”之句,把天上人间的神话传说在桃杯上用联语表达得意境生动。陈鸣远制“南瓜壶”,刻铭文“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东陵式” 是指东陵侯种瓜,典出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称‘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学养深厚、雕镂兼长的陈鸣远在壶上用联语隐喻了一位历史人物,有慕东陵侯召平之意,可见制壶者之心迹。陈鸣远还有一壶,底镌“器堕于地,不可掇也;言出于口,不可反也。慎之哉!”(邓秋枚《砂壶全形拓本》)。这可以说是士大夫为人之道的写照。清乾隆年间郑板桥曾定制一壶,并亲笔所书镌刻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寄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阳羡砂壶图考》)。借壶铭以讥讽官场中的暴富新贵,大概是这位大画家的用意吧。

紫砂工艺因为和文人学士的风雅生活相结合,它也愈来愈反映出士大夫的艺术趣味。砂器上的铭刻和款署盛行,书法在壶艺身上也被带动起来。除文士的参与外,著名的壶工同时也努力于书法艺术的追求。时人在品评砂器的优劣时,也以书法优劣作为评判的标准之一。如张燕昌论陈鸣远道:“陈鸣远手制茶具雅玩,余所见不下数十种,如梅根笔架之类,亦不免纤巧。然余独赏其款字,有晋唐风格”。壶艺名手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时大彬是一个典范。时大彬最初并不擅长书法,款识必先请人落墨,近人张虹藏大彬猪肝色大壶,底镌“叶硬经霜绿,花肥映日红,大彬制”十三字书法,即是请人代书的早期作品。时大彬在长期钻研书法之后,终于练就一手漂亮的王字(王羲之书法)。又因为和陈眉公、王时敏、王烟客等娄东名士过往甚密,在壶艺界提倡书法,时大彬是首创者,书法上成就,影响所及,在名家著作中都有记载。

3 结语

近一二十年间,国内的许多书画大家,学者都十分喜欢宜兴紫砂,他们或书画,或题铭,或撰文,把宜兴当作“第二故乡”,积极参与紫砂造型设计,广交了紫砂界的一批朋友,把学院派和西方陶艺的创作理念融入紫砂造型设计中,拓宽了艺人们的创新思路。

猜你喜欢

东陵风雅紫砂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生活之上,最朴素的理想
——论紫砂壶“东陵瓜壶”的韵味与内涵
赴一场风雅,赏诗词中的琴棋书画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颂风雅征稿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着风雅汉服,做谦谦君子
东陵
相思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