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拍季开启的活力与底气
2016-05-14刘星辰
刘星辰
从2011年起,拍卖市场进入调整期,五年的时间给文物艺术品拍卖领域带来了诸多的变化。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拍品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提升,从五年前春拍第一梯队拍卖会的上万件拍品,到今天的数量压缩,“减量增质”成为了行业内的普遍共识。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精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任性的”、有底气的,市场低迷,但精品价值和价格不衰。这个春天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活力,不能断然说,市场已经回暖,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拍卖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正在纵深发展,这对于今后的市场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并且今年的拍卖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和趋势,或许2016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在此总结春拍,就是开始对秋拍有所期待。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有自己的规矩和法则,拍卖也不例外。商业行为中买方和卖方构成了最基本的资本交易关系,而参与拍卖这一行业,资本问的关系就不止买卖双方了,还有诸多其他要素。笔者认为拍卖行、收藏家、专业行家、金融参与者、玩家是最主要的元素,不过在今天这个时代,或许我们也应该把互联网考虑进去,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已经介入很久,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给这个原本高门槛和信息不对等的行业带来了改变,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拍卖、参与拍卖,这一影响是结构性的,给这一古老优雅的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因此,我们对于春拍的总结也从以上要素出发,力求为您盘点出较为全面的本季春拍状况。
拍卖行间的较量和轮动
每到春秋大拍,第一梯队的拍卖行总是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在这个“二八现象”明显的行业,第梯队总能占据着大量的拍品资源和买家人脉,新闻点频频爆出,让人们对于拍卖产生欲望,但同时也产生疑问。为何资本巨鳄们不惜天价购买艺术品?拍卖沦为资本的玩具,那对于公众和社会有何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绝于耳,但这就是拍卖行业的游戏规则。
从三四月份开始,各个拍卖行的春拍时间表就陆续出炉,在拍卖前的一个月,图录就会寄送给买家,这似乎已成为了行业的固定习惯。但2016年这一习惯并没有很好地落实,由于春拍拍品征集的些许困难,造成了整个拍卖时间的压缩和工作量的堆积。甚至到距离拍卖很近的时间才公布出了本季的超明星拍品,到拍卖前十天图录才陆续寄出,这都意味着在拍卖行业在压力中前行和突破。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本季春拍,第一梯队的拍卖行仍表现抢眼,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土得、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西泠拍卖……不论在成交额还是成交率方面都是行业内的执牛耳者。国际老牌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土得的香港地区春拍历来被视为内地春拍的风向标,今年4月份的香港苏富比春拍可谓夺人眼球,每一个拍场都算得上是明星拍场,如瓷器拍卖的琶金顿专场、家具拍卖的攻玉山房专场等,对于苏富比而言,受资本市场波动和离职风潮的影响,全球诸多地区的拍卖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亚洲地区尤其是香港地区的拍卖仍旧维持着较高的人气。而今年是佳士得进入亚洲市场的第三十年,在5月下旬推出了多个专场,其中三十周年纪念专场是极为出色的,其中涵盖了中国书画、古董工艺品等多个品类的精品中的精品,其中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拍得1.58亿港元,是今年春拍瓷器品类的最高价格,当2月底,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要拍卖的信息出现后,媒体、藏家都关注了非常久直至5月30日的拍卖,对于大众而言,1.58亿港元是一个天价,倘若这件拍品没有伤病的话,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文物艺术品拍卖基本上遵从两个法则,一是“物以稀为贵”,二是美的感受与艺术价值。就稀缺性而言,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就是案例,永宣瓷器是明代瓷器中的明星,其工艺精良、用料考究决定了它的艺术价值,而青花大罐的烧造条件极为苛刻,出窑率极低,所以存世的大罐非常之少,所以稀缺性和高艺术性的结合往往会带来拍卖价格的提升。
对于国内的第一梯队拍卖行而言,本季春拍也是亮点频频,不仅是拍品的质量上乘,拍卖的形式也有所突破。中国书画是拍卖中的大宗,这一地位还将持续很久很久,但今年明显的特点是,古代书画的价值受到了市场的肯定和追捧,出现了反超近现代书画的情况。如中国嘉德的书画前三强均为古代书法,分别是曾巩《局事帖》(2.07亿元成交)、宋克临《急就章》并诸家题跋(9200万元成交)、《唐贤写经遗墨并近代诸家诗画》册页(5750万元成交);北京保利和匡时的成交额前三强中均有两件是中国古代书画,这均可视为是中国古代书画的价值受到了正视。除了这现象外,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北京保利的《云中君与大司命》,至今这幅23亿人民币成交的巨幅作品的买家仍不为所知,但是对于其宣传期间特意排演了话剧造势,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是前无古人的!
北京匡时今年是其成立十周年的庆典拍卖,成绩相当喜人,蒋廷锡《百种牡丹谱》绢本册页,1.73亿元成交,春拍总成交额25.58亿元,共出现了4个白手套专场和40件过千万元的拍品,创历史新高。本季拍卖重磅推出的九大品牌夜场总成交18.3亿元,其中六大书画夜场共斩获13.78亿元;瓷玉工艺品夜场、现当代艺术夜场分别取得了3.23亿元和6105万元的成绩;首次推出茶叶夜场也拍得6881万元。新十年新开始,北京匡时依靠在书画领域的强势地位,并且也呈现出了多品类的协调发展,今后的拍卖值得期待!
西泠拍卖作为“江南第一槌”,6月底拉开了春拍大幕,历时一年筹备的张充和专场和国画画稿专场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西泠拍卖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后,在中国书画、金石篆刻的强势品类基础上,注重多元发展,并且地处杭州,文化积淀深厚,同时互联网影响也十分明显。2016年西泠拍卖筹备网拍公司,这一举动是适应风潮之举,今后有可能改变中国内地的拍卖格局。
而其他的第二梯队拍卖行本季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明星拍品的过千万成交,对于地域性艺术史的梳理和回顾,都是对全行业发展积极有益的。第二梯队的拍卖行成交额方面较去年秋拍稳步提升,成交率也保持稳定。“减量增质”在第二梯队的拍行中也表现明显,“少而精”的路线是符合现阶段市场行情的举措。同时,第二梯队拍卖行的优势在于与城市中产阶级的距离更近,而这一群体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值得挖掘,如果可以将艺术生活的理念更好地进行传播的话,拍卖可以揭开新的篇章,打开新的市场和客户群体。买家间的博弈——藏家、行家、玩家和金融参与者
5月上旬的中国嘉德春拍拉开了国内春拍的序幕,而在大观之夜中,“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书法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随后中国嘉德CEO胡妍妍女士在朋友圈恭喜竞得《局事帖》的藏家——华谊兄弟传媒王中军先生。
在此之前,曾巩的《局事帖》曾两度上拍。首次露面是在20年前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0.85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451.91万元)成交,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当年是在中国收藏家吴尔麓的帮助下竞得该藏品。第二次出现在2009年11月北京保利秋拍“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专场中,曾巩的这幅估价为1200万-1800万元的《局事帖》,最终拍出了1.0864亿元,成为第一件破亿元的中国书法作品,也是内地第三件过亿元的拍品,它被上海一位深藏不露的收藏家买走。如今第三次现身拍卖,以2.07亿元的成交价来看,这幅书法作品20年增值了45倍。而在高昂价格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出的是超高净值人士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贡献程度。
在本期杂志的观点栏目中,中国嘉德陶瓷部前总经理发表了《中国拍卖行业二十年来藏家、行家和玩家的变迁》,文中提到了现阶段拍卖行业中超高净值人士是最为重要的收藏人群之一,笔者认同这一观点。王中军先生此前一直专注于收藏当代艺术,此次大手笔买入《局事帖》可以看做是其收藏方向的转变,但对于全行业而言,让人们注视到了古代书画的价值和魅力,这就是大藏家对于市场的风向标作用。
而除了收藏家,行业和玩家依旧存在,当在大拍卖行中的影响力有所限制,第是因为大拍行的门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资金有限,无法与大藏家匹敌。但是在第二、三梯队的拍卖中仍可见众多行家和玩家的身影,拍卖的买家群体呈现着橄榄形特征,而行业和玩家依旧是其中的中间部分,数量庞大,并且他们的存在是可以保证拍卖业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至于说今后行家和玩家会有何身份变化,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
藏家、行家、玩家听起来是一个个个体,但他们的背后也往往有机构的支撑,有些是私人美术馆、有些是艺术品公司、有些则是依靠资本运作的金融机构。这个行业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他们往往会和私人藏家和行家合作购买大宗艺术品,以基金或私募的形式进行资本运作,中长线持有获利。艺术品金融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可以购买大宗艺术品,因此对于现阶段处于调整期的拍卖市场而言,可以起到推动作用,但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基金和私募情况良莠不齐,应谨防泡沫出现,公众仍需保持谨慎的态度进行选择。
互联网参与将占半壁江山
从2014年底开始互联网参与拍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论是传统网络还是手机应用APP,都为我们参与拍卖提供了便利,广州的藏家不用长途奔波到北京,只需在网络上进行委托或同时竞投即可,这种“线上”与“线下”方式的互动基本上普及到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拍卖行的半壁江山。
同时,这一商业模式的出现也催生出了一批互联网拍卖公司,如易拍全球、华宇拍卖等,他们的发展定位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利用了互联网信息共享的功能,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壁垒。有的是和拍卖行合作,为其提供“线上”拍卖的技术支持和网络平台,有的则是进行纯线上拍卖的操作。
笔者就曾在线上拍卖网站进行过竞投购买,般流程包括创建账号、联通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在线预览拍品、委托竞价或实时竞投、付款交割、快递送货。网络拍卖暂时还无法做到拍卖大宗文物艺术品。因为大宗艺术品的价值高昂,使用纯线上操作会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线上拍卖基本上都是小品类艺术品的拍卖,如邮品、钱币、古籍、连环画册等。
线上拍卖的委托竞价而言,需要对于拍品的市场行情有全面的了解,否则在提前委托的过程中如果估价不准,会对竞拍成功造成一定的影响。参与线上拍卖依然可以感受到紧张的氛围,面对屏幕上叫价表的不断变化,可以感受到利用互联网平台参与拍卖。其门槛较低,不用支付较高的保证金,这就意味着当线上出现精品后,参与竞买的买家数量就会很充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拍品拍出理想的成交价格。同时互联网信息容量大,浩如烟海,在小品类拍卖中还是能给藏家提供部分“捡漏”的机会的,所以笔者现阶段看好互联网对于拍卖行业的介入,但是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冷静的头脑,防止虚假拍卖和拍品泡沫的出现,因此针对于日益繁荣的互联网拍卖,相关部门也应该完善监管体制,这一点十分必要和重要。
而除了网络拍卖以外,随着手机应用APP的不断普及,拍卖行们开始设计自身的手机应用,一般而言,内容框架包括拍卖电子图录、拍卖通讯、拍品大图预览、委托拍卖等内容。据相关数据统计,现在国内的手机应用APP多达400余万个,平均每个人手机中会安装20个应用,而每人每天打开的应用平均在8个左右。所以手机应用APP的市场看似宽广但也相对狭窄,如果每个拍卖行都做APP应用推广的话,那么实际上每个人每天打开的应用也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出现了个跨公司全行业的手机拍卖APP则会更为具有市场前景。
不可否认的是,科技时代,互联网先行,各个行业都需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如果潮流已经出现还墨守成规的话,那么注定会错失很多机遇,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拍卖仍在继续,在春秋大拍之间,各个拍行的小拍也在进行中,这个行业就是这样,不断地推陈出新,永远都在优雅地忙碌着……而春拍中出现的这些新动向让我们有了展望的勇气和期待秋天来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