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2016-05-14曹凤娇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写作水平板块教材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最难,语文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应试教育中挣扎,学生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而进行写作,并非源自内心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需要,这样的写作带有盲目性、任务性、被动性,导致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写作学习和实践的动力,久而久之使得写作水平普遍低下。这种“关在笼子里”的课堂写作模式,致使现在语文的写作教学一蹶不振,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早就给予了关注,并对语文写作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转化策略,但效果并不尽人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讲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把文章写作的重要性提升到可以与治理天下等同看待的社会地位,可见写作在古代是非常受古人重视的,因为文章写作的优劣,不仅能够体现自己的文学修养,而且往往与古人的仕途息息相关。但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却是阅读的天下,教师教学的课时大多分散在语文阅读板块,忽略了写作的训练,造成了阅读和写作发展的不平衡。语文写作课堂缺少活力,学生写作动力不足,写作素材欠缺,教师过多地讲授传统的写作知识,“学生本位”的意识没有充分落实,对这一系列问题作出思考,将会对写作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7-9年级教材中,设有单独写作板块的学习内容,每个单元的写作包括写作引导和写作实践两大部分。写作板块位于每个单元阅读板块之后,它与阅读、综合性学习板块共同构成一个单元。写作和其他板块的之间存在着如下问题:

首先,在语文教材中阅读板块和写作板块、写作板块和综合性学习板块之间没有内在逻辑关系,每个单元写作板块之间也没有递进和整体性。写作教学分散于语文教材每个单元中,每个单元的写作主题不同,阅读和写作板块之间的联系不密切,单元写作与单元写作之间缺少关联性,这样教材组成部分之间就失去了整体性和关联性,变得比较随意,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整体性的提高。教材讲究的是科学和严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杂乱无序的写作主题只会让语文教材缺乏整体感。虽然写作板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意义,但是对于语文教材和学生身心发展来说,这样的写作主题不利于学生书面表达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次,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2]。那么写作应该位于相同类型的阅读教学之后,但是,对于现行版的语文教材来说,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并不大,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有《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五篇课文,这些课文是关于自然、生态、环保的内容。写作板块的主题则是《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是关于说明文的写作,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阅读板块和写作板块之间的分离。虽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说法不够全面,但是还有一定的意义。教材编写者没有将阅读和写作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的安排顺序不够科学、合理。这样会造成学生一动起笔写作就进行不下去,学生脑子里没有关于说明文的素材,提笔就写不下去,然后翻看一系列的初中写作大全、满分作文、写作不求人等写作手册,努力寻找和搜索老师布置的写作主题,左右筛选和衡量写作手册的内容,最后选择合适的内容,抄写在作文本上,可谓大功告成。有条件的学生,在信息媒体十分便利的条件下,根据老师留下的作文题目,直接网络搜索出相关内容,抄写到作业本上。

二、初中语文课堂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作文教学难度大的原因有很多。从“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一角度来看,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许多素材,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写作添砖加瓦,丰富写作内容,扩充写作视角,为写作创造了许多便利的条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压缩写作教学时间来丰富阅读时间,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不能厚此薄彼。认为阅读水平提高了,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应分配好教学任务,阅读和写作相互配合,真正意义上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学生阅读是吸收营养的过程,写作是一种释放能量的过程,阅读大量的经典作品,加之诵读和书写,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关于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在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中的次数和数量有这样的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3]。这就要求每周都要进行写作训练,课堂上要进行,课后也要有练笔。现在的初中生每周大约有7-9节语文课,除了进行教材阅读的学习,还有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课时比较紧张,越是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越是忽略写作训练的必要性。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写作板块的讲授是很到位、详细,但是学生依然不会写作。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阅读量少,其二是学生的训练上少。学生不会写作文和写不好作文,主要是学生脑子里没有素材可写,没有素材是可怕的。写作素材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书本所学,另一个是实践生活中的经历。如果学生会活学活用,能够将教师所教的知识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举一反三,就可以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但是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大多远离学生现在的生活,例如《云南的歌会》《春酒》《被压扁的沙子》内容是地方特色,时间久远,学生只能依靠教师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讲说自行体会,而这些知识经过时间的考验又将消失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考试紧张的氛围中难以回忆起来。所以只依靠课本所学的知识提取写作素材不够全面。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实践生活的经历,如果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得到了点滴的感悟和启示,将这些感悟用语言表达到笔记本上,积少成多,学生的素材会逐渐增多,加上是在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比较真实,只要想起某个思路语言便会自然而然地释放。那么无论在课堂上、课后、考试中学生在写作上便会有话可写。让学生走出教室,回归自然,那么在实践中不仅学会感悟生活,又丰富了写作素材和增加了生活阅历。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现代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手机、电脑等各种网络设备使用频率高,其中有些学生因为不太擅长写作文,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留的课后作文,在网络上检索与老师留的题目相类似的内容,有甚者连思考都不思考直接抄写到作业上,这样对付老师的现象在普通中学里是常见的,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就经常发现雷同作文。时间久了,学生停止了对写作的思考,放弃了写作中自己思索的过程,无法体会写作带给自己的心灵深处释放。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可悲的,诚如潘新和教授所讲:“不写作,枉为人”[4],学生失去了通过写作审视自身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独特机会。

三、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困境的解决策略

作文难教、难学的原因来自课堂、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语文作文教学”难”的状态难以有突破性的改变。但是越是困难的教学问题,越具有挑战性,只要我们运用适当的措施对各个方面逐一进行改变,相信语文作文教学会呈现越来越好的状态。

首先,在语文写作课堂上,教师不要过多地讲授写作方面的知识,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本位”的内涵充分发挥。在进行写作训练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素材训练,学生自己收集好资料和想好自己的观点,课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写作观点越来越多,素材也丰富起来,这些课前环节为写作铺垫一条捷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一举三得。教师在写作课上最好讲明写作的意图,至于文章的结构框架、写作方法、内容都让学生自己思考,不局限学生的写作范围,学生的写作才不会无从下笔。但是教师也不要三言两语过于简单地介绍写作内容,将整个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在没有规范的要求下,写作会出现各种错误,格式、主题五花八门,杂乱无序,这也是作文教学所忌讳的。所以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掌握、把握好所教内容的度。这样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在多次的写作教学训练中慢慢摸索。

其次,语文教材的设计也应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尤其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结束小学的写作,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写作的深度。

上表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下册的写作板块标题,这些标题是完全根据语文课标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设计,每一单元的写作的主题中心明确,各有侧重点,但是过于侧重单元中心,造成写作方向单一。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如果每一单元写作只注重自身的主题,便会忽略其他的主题,如第一单元的标题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教材中的三个小作文都是从生活中体验生活,他们只注重了“生活”这一基础,却没有涉及到其他方面的要求,例如: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等,这样就会出现忽视写作中心思想的现象。这样的单元主题形式不利于教材价值的真正发挥。

再次,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指日可待。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两大因素,一个是缺少写作素材,另一个是生活阅历少,后者是主要原因。这两种原因是可以在生活和实践中攻破的,生活阅历少,我们可以多走进自然、社会,利用周末的时间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将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记录下来,例如走进大自然,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了解自然的变化规律,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可以询问长辈或上网收集自己不了解的方面,将自己的观察和体会进行构思立意、加工修改,落实在文字上,这样的形式进行写作,写作的真实性和质量都比较高。如果课外条件有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例如校园的植物带、凉亭、走廊、林荫处等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不仔细观察,没有人会发现它们的美,当学生停下脚步,驻足于这些文化地带,便会体会到它们存在之美。教师在其中可以简单地介绍这些植物和建筑,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这样可以提示学生写作的内容,剩下的让学生自己发挥联想和想象。此时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最好时机,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写作主题和内容统统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将要点全部都利用起来,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在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中渐渐提高。如果教师每次都能带学生亲自感受生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显著的提高。这样把课堂转移到课外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最后,在写作完成之后,还应该注重作文修改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写作板块的目标和内容:“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5],课标里提到了“修改”作文,修改之后再进行写作属于二次写作,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的途径,学生第一次写作,一定会有许多问题,与其增加写作数量,不如提高写作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找到写作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写作水平和能力提高比较快。在二次写作的中,寻找问题的所在是关键,需要教师、学生本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配合,相互批评和提意见,学生自己标记下需要改进的地方,予以修改,这样的写作效果比多次写作不修改的效果强。

对于信息相对发达的现代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悟,独立完成写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业的现象一时还是难以去除。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班级里有个同学,每次作文都得高分,在分享经验的时候,他说:“写作文就是开头优美点,结尾突出点,中间多凑点”,这样的顺口溜在班级盛行。这确实是他写出优秀作文的秘诀,但是在这顺口溜的背后,是他自己的写作技巧,道理有三分,就看其他的同学怎么去理解和运用。于是问题就来了,开头、结尾都要求学生进行优美、突出的展现,那么这样的表达,学生自己不会怎么办,许多学生就是翻阅“作文大全”“满分作文”等一系列的书籍进行摘抄、背诵,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方法,但是这些句子和段落毕竟是他人的写作成果,摘抄、背诵只会让我们有短暂的记忆,时间一久注定会忘记,只有自己的素材经历时间的变化才会让记忆历久弥新,并不断创作出新的内容,写作水平才会不断进步和提高。自己才是写作的生产力,自己才是写作的源泉,借鉴只是让我们看得更高更远的臂膀。

结束语

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不同的方面,问题的出现使语文教学总体止步不前,课堂没有给予学生自由,填鸭式的写作模式禁锢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材写作板块的单元学习过于单一;教师迈不开步子,没有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写作环境;学生自主性差,过分依赖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忽视独立思考带来的乐趣。面对这些客观和主观多样的原因,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逐一解决和改善,相信长久下去,语文写作教学会有一个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61 .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4]潘新和:不写作 枉为人[M],福建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曹凤娇,教育硕士,现居重庆。

猜你喜欢

写作水平板块教材
教材精读
满腹狐疑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一周热点板块个股表现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
Pocket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