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的应试能力与发展超势管窥

2016-05-14毛承延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文本作文

作为一种惯有而又特殊的文化生态形式,高考作文因语言犁铧的意义世界而显得那样深邃、芬芳、神奇,像磁铁般吸引着人们解读和赏鉴,而其应试能力和发展趋势无疑是考生、教师乃至家长们探讨、阐释的热点话题。就此,笔者依凭自身高三语文教学实践,以近些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和自拟题为例,试图从诸多巨擘宏论的方格中觅一丝缝隙,僭述数言管窥之见,以飨读者。

一、高考作文的应试能力

1.审题立意能力

试卷如绚烂的夏花铺展,作文题目绽放眼帘,怎样准确把握题意,如何正确、深刻立意等问题,促使考生首先得用思考、构想和表述把它们拉直。层级上,审题立意能力包括读懂题意、抓住题眼、找准中心点、巧设分论点。例如2014年山东卷是一个名言类比喻性的材料作文题,关键词是窗子、画面、雅俗闹静,画框作为窗子的喻体,透过窗子,世界并没有不同,但是风景迥异。依据这种结果,找出产生的原因:一个人的心态、价值观、思想境界决定了对事物的看法和体认。这也就是中心点所在。可谓取譬设喻,生动深刻,让考生有话可说。不仅如此,该题还能纵横拓展视野和层次,考生可从以下几个向度巧设分论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谈心态决定景致状态,眼界决定视域区间;从社会学角度,谈自然风景千种,社会人生万象;从哲学角度,谈心不役于物,世界与心灵相应。总之,读懂了题意,立意行文明了方向,思路方能“切合题意”,确立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方能正确、深刻。

2.表达自我能力

一篇作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精神追求,它是意志和精神的生动再现。考生就应借助这样一种文化形态,以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或人际身份来述说,使每一个字符都打上写作主体“我”的戳印,每一个句段都生长、成熟、传播着自我的意志和时代的精神。具体说来,关注小我,在自己的偏好、隐私、个人情怀、一己宣泄等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让笔尖探寻到真实的自我深处,深入地去发掘自我的生存意义、生命价值、精神品质,准确地表达真性情、真血性的自我情思。关注大我,面对时代与历史,面对现实的重压与磨难,面对生活的清新与芳香,作代言人、批评家,满怀信心地走向风雨化作动力、生命昭呈亮丽的美好明天,或者向往着更高的文化指令:站在理性审视的高处,对人性和人类文化形态,对现实境况和社会迹象进行深层凿拓,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岸人格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博大胸怀,去感染他人,影响社会,其结果是更为普遍和更为深远地思考、把握社会人生。关注自我和时代。时代可指自我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可指以代际划分的某个阶段,如九零后、零零后;可指以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特质为依凭而命名的某个阶段,如奴隶时代、冷战时代、汉乐府时代、高铁时代、信仰危机、互联网+等。自我个体与群体社会存在的时空所构成的时代密不可分,自我与时代双向互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着一个时代,创造着一个发展和进步的时代,反过来时代又孕育、滋养着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推动着自我生存、自我救赎、自我完善的进程,而这种天然而成的互动关系又呈现着“天生我材必有用”、“万马齐喑究可哀”、生逢其时、“时”不我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多元格局。考生个体自我置身于时序更替的时代链条,回眸也好,正视也罢,抑或展望,历时历代都有很多素材,聚集脑海,涌向笔端;然后,把正确观点在当下的意义准确及时地予以表达。有如此的文化眼光和立体表达,文章就不仅显“自我”之趣,也着“时代”之色。

3.批判重建能力

高考是以国家意志为指向,以社会价值尺度为标准,以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凭证,鉴别考生身心、智力素质及其个别差异的择优选拔、录取的一种社会活动。毫无例外,高考作文命题务必秉承这一特质,对题目中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科学而有度地设计辨析、问难、置否,让考生去用心费力地勘察、开拓,以彰显探索品质、创造活力和批判重建能力。

在立意上,改旧为新。即针对已知立意或看法加以改造,赋予它们新的内容和含义,让它们更接近新认识、新观点,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对女儿举报父亲的行为理解、评判有一定的难度,似乎与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尊重、孝敬父母”相左,但细加揣摩、分析,我们现在的“尊重、孝敬”与古人对父母的唯唯诺诺显然不同,采用恰当的方式真诚地指陈父母的不足,“大义灭亲”的举措正好体现了对父亲生命和社会公德的真心关顾,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尊重、孝敬。深入一步。即在一般立意的基础上再“顺向”掘挖一锹,写出别人还没有写到的见解和感悟,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从小刘的爱好有所建树,展现了迷人风采,可以发挥为:他酷爱摄影、捕捉了世间美景,带给他人缤纷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这何尝不是一个值得首肯的楷模!标新立异。即立意时不拘泥一个主题而是多开异想,再将这些“异想”的立意进行比较、甄别,选取新颖合理的去写作。2015年天津卷作文题目中多次出现“范儿”一词,它涂上了什么感情色彩,蕴含了怎样的风格、魅力,较难准确界定,但不随俗从众、有可赞性是人们的共识,因而可张开异想的羽翼,翱翔崭新的思想天空:当出入有车成为有质度、有品位、有腔调的代名词时,徒步环行地球者是“范儿”;当欧风美雨卷帘似地飘来奇装异服时,与唐装、中山装忠贞不渝者是“范儿”。

既然是择优选拔式的考试,作文就一定有三六九等之分,有“涉水深者得蛟龙,涉水浅者得鱼虾”之别。那么在表达上老生常谈的材料、龙套式的既定布局模式、淡水清汤式的语言操作,就断然得不到优、甚至上档次的评分结果。

笔者认为在表达上,选用材料应向“新”处用心。事物以新引人,作文以新取胜。材料新颖,才能彰显新的立意,反映新的生活。旧瓶装新酒未必不可,新瓶装新酒,酒会显得更清新、更透亮。所以运用新材料,作文就有可能写得新颖活泼。所谓“新”,即当下性,能与时俱进;独特性,人人心中都有,个个笔下全无;创造性,对既有材料进行艺术加工改造。往“深”度挖掘,一篇优秀作文所选用的材料应该含有三个层次:问题表象层;社会历史层;哲学审美层。从真正意义上讲,作文是人文的载体,考生作文不仅要在材料中落实问题表象层和社会历史层,雕刻社会生活的本质,而且要使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得以凸显,使哲理思辨、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得以内隐和外化。譬如2011年上海一类卷作文(节选):“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在表达上,“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结构安排除了要对文体的基本规范和特征运思谋篇,还要发力于“千岩万转路不定”的转折点。就记叙性作品而言,这种转折点是指人物性格发生大的变化,或者由高尚变成卑微、或者由卑微变成高尚时;有时也指事件的转折,或者由险情变成常情,或者由常情变成险情时;这其间的转折点,还指议论文等非感性作品对事理、哲思的补充和深化,转写一层,通过“然而”“但是”“当然”等关联词语,把对问题的辨析思考,引向一个相反相成或者是容易被一般人所忽视的新的层面中去,从而深化作品的意蕴叫“转笔”;补写一段以免议论、说明的片面性,而使文章辩证、全面,令人信服的叫“补笔”。创意多种艺术架构,双轨式结构(又称并列式),如:智者乐水与仁者乐山;母爱如水与父爱如山。这种结构方式分合恰当,对比鲜明,起结新颖。对话式结构如:主客答问、记者访谈、辩论赛。这种结构方式一体两面,思路开阔,雅谑相间,庄谐相生。侧面着意式结构,如次要的衬主要的,侧面的衬正面的,“破”衬“立”。这种结构方式,可以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诗句串联式结构,如谈“人生”可引用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种结构方式卡紧了作品的结构和中心的接缝,又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的古诗文功底,为全文内容添加了一抹亮色。

在表达上,语言述说鼓励挣脱传统作文模式的桎梏,不受文体、题材的苑囿,纠正思想退位,纠正矫情,纠正情感稀松,张扬细密而不拖沓,或朴素而不滞板,或激越而不造作,潇潇洒洒、振振有词,逼真率性的语言风格。运用个性鲜亮的语言去书写真情实意,心里必须有情有爱,方块字里才有星星的闪烁。或生动形象的记叙中兼有幽默和诙谐,一字一句中洋溢感性血肉和美感灵性。或严谨庄重的议论中兼有诗词名句的情感点化,汩汩文思促其主旨与材料、感性与理性天然融合;议论中征引名言隽语,既能扩宽文章视野,导致文章思维空间的多向发展,又能增加意义的新颖性和观点的可信性,为说理、写意、抒情、评价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如论“道德与智慧”可以引用但丁的话:“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从中又能阐释、锻造出哲理性之句:道德是一切智慧的立足之本,它为智慧奠定基础;道德是智慧的发展之源,为智慧的发展指明了最为正确的方向。

二、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高考作文命题前后相继,去年的叫好成就今年的喝彩,今年的创意将成就明年的革新,纵观近些年全国各地“东风夜放花千树”的高考作文题,仍然能探寻、窥见到“变与不变”、“创新与传承”、“同异互现”的规律和趋势。

1.紧扣三个“指向”

由于权利机制的改革,全国已有近20个省、市享有法定的高考命题资质,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高考作文百花齐放,但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个“春”就是宗旨、核心,就是价值指向。

指向思想境界。作文即“人文”,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考作文,必须旗帜鲜明地突出人品、精神、思想的正能量,那么首先作文题目就应指向扬正气、有境界、意志向上、品质健康,符合普适价值。作文即“做人”,人生分化始于高中,高考作文假如离开了对高中生独立、责任、奉献、创造、诚信、感恩、奋斗、探索、乐观、执着等思想品质的塑造、培养,必将使“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语文教育目标和高考作文的出发点、根本点落空。

指向生活体验。“道不远人”,高考作文命题始终把目光投向百科全书——生活大世界,题目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一经成型又要回归生活,忠实生活,涵盖生活,这叫到位——对命题者而言,是一种纯净而又清醒的智慧;对考生而言,是一种外在空间走向内在空间、视觉走向知觉、接触走向思考的期待。这种令人称道、意义深远的到位,又在两方面得以落实,一方面是题目富含浓酽厚实的生活情味,如2016年北京卷书签与读书关联的学生身边生活,2016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的日常生活,2016年浙江卷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反相成的数字化生活等等;生活之于作文,犹如泥土之于花卉,夜空之于繁星,肉体之于心灵,煤之于火,没有生活,考生“难为无米之炊”。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言:“外在世界的庄严美丽的色相,深入沁入他的思想体系之中,促使他的思想起无穷无尽、丰富多彩的变化。”有了与考生已有的、可口可心的“生活图书馆”的“源头活水”相匹配的现实阅历、生活体验,那么会下笔如神地涌现出很多丰赡、亲切,容涵生活底蕴和人性热度的力作,因此另一方面是题目对考生生活的广泛认同,而决不是置考生的生活体验于不顾,主观、武断地以命题者的生活为轴心的命题。

指向未来发展。高考是高中生涯一段被铃声敲打骨骼、智慧和心弦的时光,是其进入大学深造的主要途径,是通向人生未来的一个转折点和新起点。而这个“未来”不仅是考生们要去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考生们要耕耘、创造的地方,是影响和决定考生们人生方向和职业规划的必经之路。“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威廉姆·多尔语)基于上述所陈,高考作文命题面向未来发展是不二之选。凭借拥有社会属性与人际交流不可或缺的特殊语言活动形式的高考作文,要注重培养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唤起考生追求创新、勤于实践的热情,并在获得涵养、拓展宏观视域的同时,能够超越个人的利益,把仁心善举、聪明才智带入社会实践之中;今天的创新、实践的“潜力股”成就未来的“创业板”,最终以高昂的姿势、高尚的面貌屹立着、微笑着。

2.突出“三种特性”

文本向意义的多向性开放。纵观近些年高考作文题目,不外乎命题式、材料式、话题式三种。无论哪一种题型,均建构了一种或是想象性的情景,或是对立性的选问,或是具体化的解析,外延和内涵呈多向性开放的态势,能让考生“我想写什么”“我写给谁”“我怎么写”等诉求得到回应和最大满足。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理解的有效性。笔者视作文题目为文本,而文本的意义多元辐射、发散,并伴有不确定性因素,则此时要真正理解文本多元的意义,必须倾听文本想理解诉说的东西,只有在文本与解释者(考生)的对话、交流的视域融合中,意义理解和解释才能够发生,才具有有效性。如2016年全国Ⅰ卷,文本为漫画形式,四幅图两两相对,涉及到奖与惩、得与失、进步与退步、完美与欠缺、评价意义与评价标准等关系,关系不同则立意角度也不同。考生得沉下心走进文本,经过思考、对话、交流,形成“奖、惩各得其宜”“鼓励比苛求更为有效”“完美与发展均应首肯”等视域融合,于是可以任选其一视域立意写作,也可以从文本整体出发,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倾听、互通、融合,意义和理解便正确有效。

文本向思维的思辨性青睐。近几年来,观点隐含话题的文本,很受命题者追捧、偏爱。这种文本总是端出一种或数种认识,供给理解者梳理各种认识之间的顺接、对撞、交集等关系,进而运用辩证法、唯物论等思维方法提炼、分析、佐证观点。如2016年全国Ⅱ卷以“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为题,可以沿着这样的思维线思考、理解其内涵:“语文素养”是什么?(它是语文技能与人格修养的结晶体)为什么要“提升语文素养”?(它关涉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它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表征)如何“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有效教学;课外拓宽阅读;投入社会实践)。因果思维,步步追问,理解和阐释的世界有着层次感、纵深感和思维美。

文本向题材的丰富性贴近。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们评价作文过多关注语言形式,没想到却导致内容上(选材上)普遍存有单调、枯乏。而现在文本(所命题目)致力于改观上述现象,把语境意义指向思想境界、生活体验和未来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塑题材时空视域,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质不分正反,类不分点面,贴近丰富而立体的价值取向。有思想“高”度。鉴于文本所借鉴的现实语境或模拟的生活语境凸现正能量与普世价值,故写作题材就相应地要具有眼光、精气神和思想“白金片”,如观照校园里的“志愿者行动”、“学长式”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放眼社会上的“绿色环保从身边做起”“一带一路建设”。有文化“厚”度。现在是拼文化底蕴、拼境界的时候了。高考作文要出类拔萃,题材中缺少文化底蕴,怕是一种幻想、妄想。那么,怎样让题材染浓文化色彩?引进经典,因为经典是一杯酒、一首歌,是一种视角、一种路径、一种方法。引进经典人物,如孔子、帕斯卡尔、贝多芬、高尔基、钱学森等;引进经典文化,如儒家之道、书法之艺、中医之术等。引进经典,必然会让高考作文飘飞文化芳香,令阅卷者情有独钟、回味无穷。有情感“真”度。没有“真”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直觉和喜怒哀乐可能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处于休眠、冷漠状态。反之,亲历、体验、感悟了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生活的常态和异态,沸点和冰点,然后方可知生活和情感为何物。这些来自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实际生活、实在内容,被注入方格稿纸,那么款款而来的美以及过目一遍所带来的令人震撼的场景,是久久不会消逝的。例如2015年湖北卷优秀作文(节选):

“泉水默默地积蓄力量,最终才有了那清凉甘甜的美好和芬芳。

阴暗幽深的集中营里,他用坚定的眼神鼓励他人决不放弃,硝烟弥漫的谩骂声中,他用勇敢的双臂告诉他人永不退缩。曼德拉总统从年轻到年老,始终为争取自由平等积蓄力量,从青丝到白发,不忘为造福人民而坚持奋斗。终于,白人与黑人平等了;正是曼德拉的默默坚持与不懈奋斗,才喷涌出全体黑人的幸福之花。

然而,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也许不具备可以创造奇迹的才华。不过,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默默地积累力量,喷涌出青春的活力。若是在春天的早晨邂逅一只受伤的雏鸟,我会包扎好它的伤口然后放飞它;若是在夏日的正午遇到中暑倒地的老爷爷,我会扶起他然后送他去医院;若是在冬天的大雪中看到迷路的孩童,我会牵着他的手送他回家。可能是渺小的一滴水,但只要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汇聚起来,便会涌出充满正能量的清泉。”

考生站在生活面前,触及心魄的题材纷至沓来,精简的叙述、情愫漾动的评价中,将对自然的认同、对生命的悲悯和对经典人物的无限敬意,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浑然、向远、登高的境界。

毛承延,教师,现居上海。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文本作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