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6-05-14谈大为
摘 要 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存在艺术教育层次定位不清晰、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检验和评判标准、缺乏音乐教育的全面性等问题,因此,正确定位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层次以及其所应该担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任务,同时据此编写适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探索以更准确而恰当的检验方式来检验学习成果,同时在钢琴教学中要贯穿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中小学 艺术教育 钢琴特长教育 问题对策
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作为社会化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门类,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有钢琴演奏能力的艺术人才。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制约着钢琴特长教育本身所担负的艺术教育功能特点的体现,出现越来越背离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初衷的现象。同时我们能够以钢琴特长教育为参照,看到社会化艺术教育普及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化艺术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发展特点。
一、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在艺术教育层次中的定位不清晰
艺术教育是美育在艺术门类教育中的体现,以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目标。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作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弥补了中小学艺术教育偏于全而疏于精、偏于欣赏而疏于演奏等问题。但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各级各类钢琴教师大都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走着看,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那么应该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来给钢琴特长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进行定位呢?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Outlier)这本书中曾经说过,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这是指每个人要想较好地掌握某一门类的知识技能,一定要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做到。虽然量化到一万小时的说法可能稍显绝对,但是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专业的系统训练来说所需时间也应如此。这个一万小时定律不仅适用于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在艺术教育中特别是演奏专业中更是如此。钢琴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的一个种类,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也都需要通过连续十几年日复一日艰苦卓绝的科学训练才能掌握规范的演奏方法、良好的演奏技巧和准确的艺术表现。因此,在艺术教育的层次中,对于那些天赋异禀而且有志于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同学,可以尽早进入专业音乐院校的附小附中进行专业钢琴教育,以及通过及早进行科学而规范的基础训练和技术训练来培养,以期未来能够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
对于普通中小学生来说,持续不断坚持十年每天三小时左右的训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是每天一小时的最低训练量,绝大多数学生也难以保证。因此,我们要抛开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层次以及其所应该担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清晰的定位,从而以此为指导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钢琴教育。
2.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缺乏规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的优点是可以因人而异,可以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而其最大的缺点是教师个体由于专业素质各不相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对于钢琴教学和学生在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不一而足,更遑论各级各类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统一性了。
就拿钢琴入门教材来说,教师使用的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学生在经过一到两年的入门学习之后,由于使用不同的入门教材,其手指弹奏能力、对乐谱的认知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在入门之后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进行以弹奏技巧为主的训练,有的按照各级各类考级教材以考级为目标进行训练。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以及在教材中每课内容的选择上,很多教师以自身的经验为指导,从来没有研究过每本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每本教材谋篇布局所体现的知识构架,每篇课文所体现的技术要点、音乐要素与重点难点,更不了解在课与课的衔接上教材所体现的技术要点的延续性,等等。
不仅如此,由于艺术类高考的导向性,钢琴教师都是按照音乐艺术院校钢琴专业招生时所要求的练习曲、大型乐曲、复调曲、小型乐曲这四种类别的曲目进行训练,最终都要努力达到考取音乐艺术院校所要求的完成好一首大型奏鸣曲、一首复调乐曲、一首练习曲、一首中国或外国小型乐曲的能力,而且我们发现,校外社会音乐考级的内容安排也同高考内容类似,这就更突出了艺术类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因此,由于教师对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所应具有的教学目的和对学生定位的不清晰,以及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文化修养、音乐专业素养的差别,出现了不论学生本身具有什么样的音乐天赋和条件,不论学生对于钢琴学习是出于什么样的要求和愿望,不论学生对于钢琴练习可支配时间的长短,一概按照这四项音乐院校考试内容进行训练。就这样的教学目标来说,似乎所有的钢琴教师都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性,那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取音乐院校,这样的教学抹杀了学生对音乐美的体验,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而且按照这样的教学思路,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来说,更是枯燥乏味,苦不堪言,完全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
3.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没有统一的检验和评判标准
我们知道,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考核,以检验教学标准是否达到要求。在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中,由于教学过程的社会化和一对一的特点,对于教学成果的检验就成为比较复杂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教学成果的检验只能通过不定时举办的官方或民间的钢琴比赛、每年寒暑假的考级以及学生参加艺术类高考这三个方面实现。这其中,显而易见的是我们不能使用钢琴比赛的名次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而艺术类高考由于其对于学琴儿童数量的占比不大,因此也不适用。这样,我们只能通过考级来验证钢琴教学的成果了。
艺术考级的设立,起初就是为了规范艺术教学活动,以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经过十几年的运行,考级活动对于艺术教育的普及以及艺术教育规范化教学的推动已经基本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可是美中不足的是由于考级机构层出不穷,考级教材自成一体,考级过程宽严不一,所以为人们所诟病。
同时,在考级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的曲目类别与音乐院校招生考试类别相同,仅是难易度不同,这样不仅又把学生拖进了以高考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脱离了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且,由于中小学生普遍练琴时间不够充足,造成很多学生每年只练习三四首考级所要求的曲子,以考级通过为目的,产生为考级而考级的恶性循环学习,艺术教育之本完全丧失。正因如此,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认为,“由于考级的功利化倾向和把艺术教育推向纯粹的技能培养,扼杀了学生的技能和潜能,社会艺术考级和艺术比赛的结果不能作为艺术特长的认定依据”。
4.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缺乏综合性与全面性
现阶段的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都是由钢琴教师来完成,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强调学生演奏的手型、指法以及乐曲的音高与节奏节拍的准确性,在相继的学习中会给学生讲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所表达的情绪特点以及必要的呼吸、强弱等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演奏乐曲,而对于学生所应具备的聆听音乐的能力、演唱乐谱的能力则大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的教学范畴。
钢琴特长教学作为美育的一部分,不能仅仅进行钢琴弹奏的教学,还应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谱即唱能力、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以及理解音乐所需要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也就是要在弹奏钢琴的同时进行视唱、听音和乐理的全面综合训练。
音乐是需要耳朵聆听的艺术,因此,只有训练出对音高和节奏敏感的耳朵,才能敏锐地捕捉到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所要表现的情感起伏和情绪变化,同时,结合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聆听中分析出每一首乐曲所使用的调式调性的色彩,以及由于和弦结构差异与排列法不同所产生的张力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仅从感性上了解作曲家在乐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从理论上和理性上也能够了解作曲家表达各种情绪变化所使用的调式与和弦,才能真正深刻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与创作思想,使自己的演奏在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中更加升华。而视唱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没有钢琴的时候也能够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且在学习钢琴演奏的时候,内心的歌唱更能够增强学生演奏的歌唱性,而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更是学生独立阅读乐谱时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
二、解决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把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定位为中小学在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通过业余进行器乐等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行更加具体的美育教育
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不是专业艺术教育,而是音乐美育和乐器的普及教育,是学生在学校艺术教育之外对于进一步学习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重要补充。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任务。
2.编写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
中小学在学校艺术教育之外,组织高校、音乐团体、中小学校、社会音乐爱好者等各层次专家学者,编写一些具有纲领性、指导性的校外艺术学习纲要,并以此为指针,撰写一套权威的从入门到高级阶段的特长生钢琴教材,针对非专业学习的学生,融入钢琴演奏、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弹唱等课程,课程的编写在兼顾技术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把中外经典的交响乐、歌剧、舞曲、序曲、组曲、歌曲的主题以钢琴弹奏和弹唱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行既可以兼顾将来音乐艺术院校的升学,又可以进行美育教育的校外钢琴艺术教育。与此同时,以适当的方式做好对各级各类钢琴教师的专业培训、教材培训和教学教法培训,以比较统一的教学思想和教材进行教学。
3.打造评判标准和评价体系
针对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没有统一的检验和评判标准的问题,我们要探索、研究一套不以钢琴演奏难度为排序标准,而是以对钢琴音乐美的感受、表现、创造为目标,真正适合中小学钢琴特长教学的检验体系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检验和评判。当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能抛弃世俗杂念,当对美的感悟得到肯定,当对美的表现得到鼓励,才不失为适合学生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
4.加强音乐艺术的综合培养
我们在进行钢琴教学的同时,要以全面培养学生音乐素质为己任,在钢琴演奏的教学中按部就班地穿插视唱、听音与乐理的全面音乐素养的学习,而不是仅仅把这样的学习当做钢琴演奏的陪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能唱、能听、能弹、能独立阅读乐谱,能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能完全了解、掌握并能表现音乐美的具有全面音乐素养的中小学艺术人才。
综上所述,要正确定位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层次,抛弃以技术训练为主线、以艺术类高考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明确特长教育所应该担负的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和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任务,据此特点贯穿适当的基础技术训练和经典音乐作品主题,并按照多样化的演奏要求编写适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要以纲领性的特点统一钢琴教材,并探索以更准确而恰当的检验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在钢琴教学中要贯穿视唱、听音、音乐基本理论等音乐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小学钢琴特长教育,培养出能够真正欣赏音乐美、理解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晓鸽,郭莹.教育部:社会考级和艺术竞赛不作艺术特长测评依据[N].京华时报,2015-07-16.
[作者:谈大为(1980-),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