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应把握好三个度

2016-05-14邹渭灿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分层语文课堂目标

邹渭灿

一篇课文选择一个学习内容,以学习活动推进课堂教学,这在小学语文课堂里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因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能有效地呈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使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然而,“以学为主”的学习活动虽然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但是其学习效果还有待提升,“为学习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什么“以学为主”的学习活动不能呈现应有的学习效果?

首先,学习活动的目标指向不明。学习活动或没有体现学段目标,或没有体现文体意识,或没有结合学生学情,由此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也就指向不明。如第二学段阅读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第三学段阅读的相应教学目标之一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在组织“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这一常见的学习活动中,由于教师对第二、三学段两个教学目标各自的指向不明确,对这一学习活动就会有盲目性。

其次,学习活动的过程展开不清。学习活动没有体现梯度和层级性,或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或平面展开,没有递进,由此组织学习活动,学习能力也就很难体现。如寓言故事、神话故事这一类课文,组织“讲故事”这一学习活动,由于教师缺少“讲故事”方法指导下的过程展开,课堂“讲故事”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对情节表达、语言吸收是薄弱的。

再次,学习活动的展示评价不实。学习活动很重要的环节是展示学习,即“展学”。“展学”中或针对性评价缺失,流于表面,或评价形式单一,教师主导,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能力也就很难提升。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或很强势,或不参与,看似热热闹闹的交流,实则低效无效,为展示而展示,为交流而交流。

由此,聚焦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活动,笔者就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应把握的几个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一、 学习活动的目标应有指向度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以学习活动的组织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这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就一篇课文的学习而言,“学习活动”需要有一个载体,那就是“学什么”,而“学什么”首先必须根据目标来确定,呈现”学什么”的学习活动也必须指向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从学段层面作了界定,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对阅读教学目标从一组课文层面作了导读,而具体落实到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既具有学段性、一组性,又具有“这篇性”,聚焦这篇课文学习目标来设计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就具有了目标指向度,学习活动就有价值。

如三年级下册第八组主要学习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故事。就学段性而言,对应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就一组性而言,学习目标的导读是:“读生动有趣、想象丰富的故事,感受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丰富想象”。而就这组课文中的《女娲补天》这篇,指向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呈现如下:

上述“用短语概括,图示故事情节”和“借图示想象,复述故事内容”两个学习活动,分别指向“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能复述故事,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目标指向明确,学习活动设计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有效地体现了从“教会”到“学会”的转变。

二、 学习活动的设计应有分层度

就一篇课文而言,学习活动要充分体现层次性,是有梯度的分层,是纵向的分层;是先个体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学习。语文学习活动分层往往涉及“语言感知学习的分层”“语言表达学习的分层”和“语言学习形式的分层”。

1.语言感知分层,内容到形式

语文学习从感知入手,感知是对课文内容和行文结构的整体把握。对语言感知这一目标的达成要求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从“内容到形式”。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根据“习得游记这一文体内容把握的方法”这一目标,在“初读课文,感知游记”板块,为引导学生在游记的内容和形式上走一个来回,可设计如下有分层度的学习活动:

上述学习活动从“写了什么”到“怎么写的”,从游记的“移步换景”到课文的谋篇布局,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分层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内容,使学生经历一个由感知内容到理解内容、由外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的多层次的学习、综合过程,形成对课文内容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2.语言表达分层,理解到运用

阅读是为了表达,阅读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过程。学习表达需要经历理解到运用的过程,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如《颐和园》,在感知游记的基础上,聚焦“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和运用联想表达”这一核心目标,设计基于表达的从理解到运用的分层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读一读“登上万寿山”一段,批注作者是如何把各处景物呈现在眼前的,圈划方位词。

学习活动2:比较两段不同的表达,赏读作者是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再批注运用比喻和联想的好处。

学习活动3:比较“来到长廊”和“登上万寿山”这两段,理解作者相同的表达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来到长廊”一段。

学习活动4: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处景物游览,用好方位词,运用比喻、联想等方法写一段话。

上述学习活动呈现的是“聚焦一段,学习表达”到“联系语段,深化学习”,再到“选择材料,内化表达”的过程,学习表达是阅读理解过程,内化表达则是运用过程。学习语言表达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引导学生由“学习”到“学会”,在有层次的学习活动中有梯度地习得。

3.学习形式分层,自主到合作

“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学习,其形式一般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两种。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先自主学才能有效地展开合作学。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与象共舞》,聚焦“从选材的角度体会人与象和谐和睦相处”这一核心目标,设计“指导学、自主学、合作学”的分层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围绕课文题目——与象共舞,指导学生学习最后一段,理解“人群”和“象群”交替描写这一写法,体会“与象共舞”的“共舞”。

学习活动2:自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每段话的主要内容,划一划“人”和“象”交替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活动3:小组合作学习,先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再合作探究作者运用不同选材来表达“与象共舞”。

上述学习活动从学习形式上作了落实,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建立在教师指导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更需要建立在小组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能高效。

三、 学习活动的展示学习应有多维度

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从学生学习角度来展开,活动需要展示,“展学”需要评价,既有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评价,又有同伴互学活动的评价,还有教师从学的角度作出的小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具有延展性,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表现。

1.自主性学习,重在个性

自主性学习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占有相当比重,评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评价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要立足学生个体,不同学生不同评价。如课前自主性学习活动,通常设计类似“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摘录难写的生字词;把课文内容说一说,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课文大意”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前展示评价环节,教师要充分给予“展学”的时空,整体把握不同学生“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不仅展示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果,也为教师“教为了用不着教”提供保障。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纪昌学射》一文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一句的理解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用“批注”这一自主性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百发百中、射箭能手”,在展学环节,有的学生从纪昌怎么苦练本领理解,有的学生从纪昌的本领理解,还有的学生从飞卫不教射箭却让纪昌练眼力理解,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示,而且得意又得言。

2.同伴互学,重在合作

同伴互学活动走进语文课堂,能有效地建立一种基于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得教师的教不再强势,学生的学最大化。展示同伴性互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合作这一核心层面加以评价,不仅要评价同桌、小组互学的合作态度、方法、结果,也要评价其他同学、小组的倾听、补充、纠正,使同伴性互学落地。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一文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设计基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尝试组织学生用“画情节结构图”来展示,也为复述故事做好铺垫。同伴互学的过程呈现如下:

在“展学”中,教师不仅要重点对不同“结构图”进行评价,而且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短语的提炼,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再创作。

3.指导性导学,重在学法

在“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指导是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是一种评价性的指导,更是一种方法性的引导,教师的指导是为了更深入、更有效地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顺学而导,重在方法。这不外乎三种形式:其一是学生学习活动前的提前介入,如整体把握叙事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借助“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事情主要内容;其二是学生学习活动时的随机介入,如学生自主性和合作学习时遇到困难,教师适度、随机介入指导,以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效度;其三是学生学习活动后的提升、小结,如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在不同学生不同的概括“展学”中,教师从概括内容的方法上进行提炼,或借助题目扩充,或按内容组合,或提炼关键词和句等。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分层语文课堂目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