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历程
2016-05-14
1869年5月4日——人类首次捕获到大熊猫并制作标本
1869年5月4日,法国传教士兼动物学家、植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手下的猎手在四川捕获了一只“黑白熊”。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结果,这只可爱的“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戴维神父只好非常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戴维神父怎么也没想到——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标本竟然就这样产生了。自此,这种非常独特而可爱的动物为世界所知晓。
戴维神父还在中国发现了58个鸟类新种,100多个昆虫新种和许多重要的哺乳动物新种,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麋鹿。
1875年5月20日——国际单位制正式确立
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米制公约》。自此,国际单位制正式确立。当时,一米被定义为北极到赤道的本初子午线长度的千万分之一,而现在定义一米为光在真空中行进299792458分之1秒的距离。为纪念这一事件,自1999年起,每年的5月20日被定为“世界计量日”。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计量工作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验证科学预见不可缺少的手段。美籍华人吴健雄博士就是通过精密测量,用实验方法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验证了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所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在生命现象、引力波、地球科学、材料学、信息学等研究中,都需要精密的计量测试。在医疗工作中,计量更是关乎生命,稍有偏差往往会造成医疗事故。放射治疗肿瘤,X射线和γ射线的剂量大小与治疗效果有着密切关系。
1686年5月24日——华氏温标发明者华伦海特诞生
1686年5月24日,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出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1718年,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教授物理学,后成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华伦海特在物理学历史上首次确认了每一种液体的沸点都大体一致,并以此原理发明了沸点高度计。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是他发明的,同时还定义了华氏温标。
在制作温度计的过程中,华伦海特必须寻找一种对温度进行精确标记的方法,于是他采用了3种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十分重要的温度作为标记刻度的依据。首先,他将水、冰和氯化铵混合,达到了当时所能记录到的最低温度,将其定为0度。然后他又将水的冰点定为32度,最后将人的体温定为96度。不久,在采用能承受更高温度的水银温度计后,华伦海特改将水的沸点作为温度计的上限,定为212度,这样,他可以将水的冰点和沸点之间划分为180度,同时又使得人体体温接近100这个整数。在摄氏温标被广泛接受之前,华氏温标是最被人接受的温度量度,现仍在欧美广泛使用。
【文稿】杜 涉
【责任编辑】张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