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使臣的生死恋人
2016-05-14韦尚田
韦尚田
第一回 高祖和亲嫁公主 苏武持节访匈奴
这个故事还得从汉高祖说起,刘邦自打下邳起兵,经过多年的楚汉相争,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到汜水立尊,开创了大汉二十八朝四百八十多年的帝业。这期间,可谓是没有打不败的敌手,没有攻不下的城池。但是,北方的匈奴却让他伤透了脑筋。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之时,就为了防范匈奴的入侵,不惜耗时费力修建了万里长城。怎奈秦朝只传到二世就被推翻了。随后的日子,借着刘邦和项羽打得你死我活,无暇他顾,匈奴的势力趁此得到了加强和扩张,除了中原,东从渤海,北从河套,西到雁门,都被匈奴霸占。待到中原平定之后,唯有北方不断受到匈奴侵扰,民不聊生。刘邦就决意清除此患,亲率四十万大军北上。连续几次交锋,匈奴都是落败而逃。沿途所见匈奴人畜皆是老弱病残、瘦疲无力。刘邦就想乘胜追击,一举成功。有一个大臣叫娄敬,劝阻刘邦说:“圣上不可轻易追击。我看其中有鬼。如果匈奴兵都是老弱不堪,怎么敢屡屡侵犯中原?他们一定是把精兵藏起来,摆出不堪一击的样子,引诱我们深入他们的腹地,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刘邦连连得胜,正在兴头上,听见有人阻拦,立刻来了火,下令把娄敬抓了起来,等他打了胜仗回来再处置他。
刘邦自领骑兵先行,步兵随后,长驱直进。刚到平城,突然,遍地响起胡哨,匈奴兵似蚂蚁出窝,蜂拥而来。刘邦的那一点骑兵根本抵挡不住,纷纷败退。刘邦见匈奴兵强马壮,人多势众,自知轻敌受骗,急忙率兵打开一条出路,退至白登山上,垒石筑堡,据守山口要道,等待援兵到来。刘邦想得挺好,后续步兵三十多万,顶多一天工夫就能赶到,眼前这几万匈奴兵马还不是小菜一碟。哪料到,冒顿单于早已调集了四十万匈奴精兵,分头埋伏在各个路口,等着截杀汉兵。时值深冬,汉兵不耐严寒,衣着又单薄,三人之中就有一人冻坏手脚。再加上是步兵和骑兵对阵,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别说前去增援,自己能够保住性命就念阿弥陀佛了。
刘邦在白登山上孤守了几日,眼见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下山突围了几次都没成功,心中很是烦恼,这时想起娄敬的话,后悔也无济于事了。随军的谋士陈平看见山下有一男一女骑着马来回奔跑着指挥匈奴兵,觉得很奇怪,派人抓回来一个俘虏一问,知道是冒顿单于和阏氏两口子。单于就是匈奴的国王,阏氏就是王后。陈平想出一计,派人潜入匈奴营地,买通阏氏的护卫,趁着冒顿睡觉的机会,进到内帐,见了阏氏,献上金银珠宝,说是汉帝所赠;又拿出一幅画图,请阙氏转给单于。这阏氏本是一个牧民之女,凭着长得好看,被冒顿相中,立为王后。她在胡地所见,皆是五牲六畜,哪见过这么多金银珠宝,立刻眉开眼笑地尽数收下。待她打开画图一看,是一中原美女,千娇百媚、国色生香,不由得心生妒意,面带不快,含嗔问道:“你们不多拿点金银珠宝,拿来一个美女图能有何用?”汉使说:“今日汉帝被单于围困在此,眼见两国交兵,劳民伤财,所以愿意休兵和好,献给阏氏这些金银珠宝,而把中原第一美人献给单于。但是,这个美人现在不在军中,故先送上画图,美人随后就到。请阏氏代为转告单于。”阏氏心想:单于有了这样的美人,必定移情别恋,还会专宠于我吗?亏了这工夫单于在睡觉,要是让他看着图还真麻烦了。于是,她对汉使说:“有这些金银珠宝就够了,不必再要美人,你把这图拿回去吧!”汉使说:“其实,汉帝也舍不得这个美人,也怕夺阏氏之爱,这样做只是为了表示诚心而已。阏氏如能在单于面前美言,说动单于撤兵,汉帝还会多送给阏氏金银。”阏氏大包大揽地说:“你回去告诉汉帝,尽管放心,这事交给我好了。”当下,送走了汉使,阏氏立刻进帐叫醒单于,对他说:“我刚得到消息,汉庭已经尽起大兵,前来救主,明日就会到达。”单于不信:“汉帝的援兵已被我挡住,用不了几天,我就能把他灭掉。”阏氏故做惊恐之状,说:“汉帝被你围困在此,汉人必定要发倾国之兵前来相救。你没看汉帝已被围了六日,军中并不慌乱,一定是有所准备。”单于说:“依你之见,那该怎么办?”阏氏说:“我看趁此不如卖个人情,撤开一条路,放汉兵回去,汉帝一定会和咱们休兵和好。”单于被她说动,当天就把围困白登山的兵马撤回,放走了汉帝。
刘邦捡了一条命逃回关中。他领教了匈奴的厉害,不敢再轻易出兵,就采用了娄敬提出的和亲政策,把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都派使者带着金银珠宝、丝绸织物去安抚单于。这一招儿还真管用,从那以后,匈奴很长时间都没再侵扰中原。
说话这工夫就过去了几十年,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匈奴又在北方变本加厉地兴兵黩武,烧杀抢掠,屡犯边关。汉武帝大怒,派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多次发兵漠北,重创了匈奴的实力,使他们好多年不敢再进犯中原。匈奴表面上做出要跟汉朝和好的样子,不断派出使者来访。汉朝为了表示友好,也派使者回访。可是,匈奴人不讲信用,常常扣留汉朝的使者。汉朝当然也是以其之道还治其身,不让匈奴的使者回去。一来二去,双方都扣留了不少使者。
这一年,匈奴且鞮侯当上单于,他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就派使者到长安来求和,把以前扣留的汉朝使者都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表示诚意,就派中郎将苏武带着副使张胜和一百士兵,以及大量的金银绸缎等礼物,还有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郑重其事地回访匈奴。
汉武帝赐给苏武一个节杖。这节杖是用灵山的铁梨木所做,如锄杠般粗细,长如人高,上半部用牦牛毛缠绕。持有这个节杖,就代表皇上的钦差身份。这样高规格地出使匈奴,在汉朝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汉武帝怎么会派苏武这个差事呢?
原来,苏武的老家在杜陵的一个小村,世代以务农为生,因为依山傍水,免不了也要打鱼摸虾、狩狐猎兔。苏武虽然从小就入塾读书,农牧渔猎之事也常常当作乐趣参与其中,后来,到朝中当了一名普通的闲杂人员。
汉武帝爱好出猎,常到上林苑去围捕行乐。有一次,汉武帝在树林里看到一对野鸟,长得又漂亮,叫得又好听。汉武帝很喜欢,可是又没法捉到手。那时,打猎都用弓箭,猎杀獐狍野鹿都能一箭毙命,要是用来打小鸟,不用说不好打,就是打中,也是非死即亡,根本抓不到活的。苏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用丝线织了一个大网,等到汉武帝再去行猎时,他便拿出这张网,架在树林间,撒下诱饵,很快就捕到了那对野鸟。汉武帝非常高兴,当下就让苏武做了专管皇帝出游巡猎的中郎将,苏武的哥哥和弟弟也跟着沾光进朝当了官。
这次,汉武帝在派人出使匈奴之前,曾和大臣商议。他说:“我大汉自高祖立业,一直和匈奴示好,下嫁公主、遣使出访,送去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待他们不薄,怎么他们却总是反复无常,不断到我中原烧杀抢掠呢?”
有大臣说:“胡人愚蛮不化茹毛啜血,不织不耕,竭泽而渔,吃的粮食和穿的衣服自然要靠到中原来抢掠。”
汉武帝说:“依卿之见,有什么良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
大臣说:“若要治本,就要胡人学会耕种纺织,懂得伦理纲常。”
汉武帝扶额而悟,这才想到苏武。他对苏武说:“朕这次派你持节出使胡地,不仅是为了表达我大汉示好诚意,还要你传授给他们一些技能,让他们学会自耕自织、自给自足,这样就会减少他们对我大汉的侵扰,你明白朕的心意吗?”
苏武叩首谢恩:“臣一定不辜负圣上的重托!”
这一年,苏武刚好四十岁,上有老母,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女。他知道此次出使不同往常,莫名地生出生离死别之感,不免惆怅满怀,临行前夜,给妻子留下了一首诗: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娥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这正是:
最是一绝匈奴人,
马蹄踏处生风云,
行无定所性无律,
翻遍书史无下文。
第二回 虞常忠心杀卫律 单于恶意囚汉使
正是深秋,天空万里无云,高旷而深远,飒飒的西北风不时地卷起枯草落叶,漫天飞舞,让人无端地感受到一种荒凉和冷漠。
天空中,一行排着整齐的人字队形的雁群发着豁亮的长鸣振翅向南悠悠飞去;大地上,一行车载重负马配銮铃的百余人的队伍逶迤地向北踽行。大雁南飞是为了躲避寒冷到一个温暖的地方,这队人马北去却是要离开家乡远行到一个荒凉而陌生的胡地,生死未卜、祸福未知。
苏武领着这支人马已经在路上走了半月有余,才踏过边关,跨进荒漠,看见了散落在草原上的畜群和帐篷。
苏武在一座大帐篷里见到了且鞮侯单于。匈奴是个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赶着畜群,走到哪里支上帐篷就是家。匈奴的首领也不例外,住的帐篷顶多比平民大一些、华丽一些。
苏武向单于转达了汉武帝的问候,献上财物,交回扣留的匈奴使者,满以为单于会高兴,向他说些感谢汉朝皇帝的话,哪知,单于傲慢地收下东西,就叫人把苏武一行领到帐篷里去休息,一连几天都不闻不问,就好像没有这伙人似的。苏武有心想要单于安排人来听他讲些男耕女织的技能和孔孟的伦理道德,可是,单于天天领着人出去游玩狩猎,根本抓不着影儿。
这个单于虽说年纪不大,却很狂妄,又自以为很聪明。他看到汉使带来这么多金银珠宝,还来了这么多人,以为汉朝怕他,想要讨好他笼络他,便有意冷落汉朝的来使。苏武虽然生气,但也无可奈何,打算等单于回来,向他告个别,就起程回国。
苏武从牧民手里给老母亲买了一件羔羊皮袄,老母亲耐不了风寒,天一凉腰就疼;他给妻子买了一筒獾油膏,妻子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养孩子,家务之事总要亲自操劳,皮肤已无光泽;给孩子带点什么礼物呢?离开孩子好多天了,总不能空手而归,让孩子白盼望一场。可是,草原上实在没有什么新奇好玩的东西。苏武最后选择了匈奴孩子玩的花翎弓。匈奴人最善骑猎,弓箭是人人必备人人善用的东西,小孩子也不例外。花翎弓是用鹿筋做弦,每支箭尾都绑着一根雕翎,射出去带有风哨的响声。给孩子带回去这个,孩子一定喜欢,而且,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射箭,说不定将来还能有用。
谁知,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在苏武来到匈奴之前,汉朝曾有个叫卫律的使者,被匈奴扣留。匈奴极想找个汉人帮自己做事,提供汉朝的情报,就对卫律说:“你要归顺我,我就封你为王,给你上万佣人、大片草原和无数的牛羊,我还把身边的美女赏赐与你。你如要不从,我就把你圈起来,让你永远回不去中原。你想想吧,是在这里享福呢还是要受苦遭罪?”这个卫律没经受住恐吓和诱惑,就投降了匈奴。当初,跟卫律一起来的有七十多人,这些人都想着回家,不愿意留在匈奴。卫律的副手虞常很有气节,他不想投降,但也没有办法逃回去。他一直想杀了卫律,可是人单势孤,总也没有机会下手。苏武出使到这儿的期间,匈奴有个贵族缑王也想当单于,虞常就和他联络好了,准备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返回汉朝。苏武手下有一个叫张胜的。虞常在汉朝时和张胜在一起共过事,俩人很要好。虞常就把这事跟张胜说了。虞常说:“我知道皇上恨透了卫律,我想杀了他,以此证明我对皇上的忠心。”张胜说:“我知道你的心思,也很想帮你,可是……”虞常摆摆手,说:“我不要你参与,只要你捎回个信就行。我的老母和孩子都在中原,不管我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回去,希望皇上能照顾我的家庭,我就死而无憾了!”张胜说:“这事应该禀报中郎将(苏武),让他拿个主意为好。”虞常说:“此事不知能否成功,还是先不让他知道,免得发生什么不测受到牵连。”
事情真打虞常的话上来了。就在他们要行动的头一天,原本表示要和张胜一起行动的那七十人中有一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向卫律密报了这件事。卫律做了准备,缑王和虞常刚要行动,就被卫律抓起来了。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回来杀了缑王,命卫律审问虞常。张胜听到虞常被抓,怕被牵连,就把他和虞常说的话告诉了苏武。苏武一听当时就变了脸色,对张胜说:“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不事前跟我商量呢?要是虞常供出了你,我也脱不了干系,到时候就得被拉去审问,我作为大汉的使者被当作犯人一样,那不是给皇上丢脸吗?我还有何颜面活在世上?”苏武说着,拔刀就要自刎。亏得身旁有人手疾眼快,一把抱住了他,把刀夺下。苏武叹了口气,无奈地说:“事到如今,但愿虞常不把咱们咬上就算万幸了!”
卫律恨透了虞常,用尽了严刑拷打,让他交出同谋。虞常是个汉子,知道自己必死,尽管有密报者做证,他也没把张胜拉上,只承认他们过去是朋友,在这儿说过一些家常话而已。卫律把审讯的结果汇报给单于,单于觉得杀汉使的证据还不足,就命卫律去叫苏武他们投降。苏武一听,就对跟他一起来的人说:“做人要有气节,做事要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父老。我们受命出使,要是做出背信弃义之事,岂不是生不如死?”说着,冷丁拔出刀来,抹了自己的脖子。
苏武昏死过去。卫律命人叫来医生。
也许是苏武命中注定要遭受那么多罪,也许是匈奴的医术太过高明奇特,苏武居然被救过来。只见医生查看了苏武的伤情,叫人在地上挖了个半人深的坑,在坑底铺上白羊粪,慢慢地燃着,在上面铺上木板,让木板温热,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木板上。医生用脚像按摩似的揉踩他的脊背,使伤口流出污血。过了一会儿,苏武居然醒了过来。医生在苏武的伤口上敷上一种膏药,用麻布扎住,抬进帐篷里休养。
张胜被卫律关了起来。
单于的性格很难捉摸,他居然对苏武产生了一种既敬佩又好奇的心思。在苏武养伤期间,他天天派人去问候,等到苏武伤好了,他又叫卫律务必想办法让苏武投降。卫律在处死虞常的时候,让苏武等人都来现场。他亲手用刀砍掉了虞常的脑袋,又把刀指向张胜,威胁他说:“你是使臣,跟着虞常谋害单于的大臣,本也该杀,但单于有令,如你归顺可免一死;如敢不从,我这就杀了你!”
烈火见真金,生死见真心。张胜贪生怕死,刀压脖子当了孬种。
卫律很得意,又把刀指向苏武,说:“你的副手自知死罪难逃,已经归顺于我,你也难逃其咎,是死是降,你说个痛快话!”苏武蔑视地扫了他一眼,把脖子挺过去。
卫律收回刀,有些气急败坏地说:“苏子卿,你听我说,你看我降了匈奴,单于封我为王,让我有了别人羡慕的富贵。你如降了单于,明天就会和我一样。你这样固执,白白丢了性命,尸骨扔在这里,谁会记得你呢?”
苏武闭目不语。卫律凑近他的身边,讨好地说道:“子卿,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若听我劝告,我与你结为兄弟,一起同享富贵。若是执迷不悟,怕是以后我们再无相见之日了!”
苏武突然拍案而起,怒声喝道:“你个忘恩负义的小人,还配与我称兄道弟?我告诉你,南越杀了汉使而被灭,大宛王杀了汉使,自己的脑袋也被送到长安。你叫单于杀我,匈奴的大祸就要临头,你还会有好下场吗?”
卫律被斥责得哑口无言,脸色难看,无奈地告诉单于。单于掐着腰,在地上转了几个圈儿,用脚蹾着地说:“我就不信,他不是不怕死吗?我让他活也活不起!”
单于下令,把苏武押进地窖,不给吃喝。苏武到这时反倒不想死了。时值严冬,地窖里落了很多雪,渴了他就抓一把填进嘴里。饿得实在不行了,他就把给母亲买的羔羊皮袄扯碎了充饥。
单于很迷信,过了几天,他见苏武还活着,觉得是神在助他,就把他放出来,对他说:“你是个神人,我不让你死了。你归顺我吧,我封你为王。”苏武坚定地说:“你不让我死,就让我回去吧!”单于拉着长声说:“你想回去?可以呀!我让你到北海,给你一群公羊,等到啥时候公羊下了羔,我就啥时让你回去!”
苏武大声说:“好,我会等到那一天!”
这正是:
公羊产子是奇闻。
海枯石烂喻真心,
纵使行程断归路,
一路留痕示后人。
第三回 苏武射兔生悔意 鸿雁追鹿遇险情
北海的春天尽管来得很迟,但总是来了。阳光暖暖地照着,和风习习地吹着,像海一样辽阔的大草原满眼都是绿油油的草芽。
这已经是五月份了,在中原,桃花杏花都该开败了,麦子都该穗黄粒饱快要收割了。
从大漠到北海,路程有多远,谁也说不清,骑马也得半个月。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却荒无人烟的地方,走在路上的那些天,偶尔能看到几顶帐篷和散落的畜群。匈奴的鞭长至此并不奇怪,这里不会有刀光剑影,也不会有抢夺烧杀,因为这里没人居住。
押送苏武来这的匈奴士兵留下一顶矮小破旧的帐篷,又从离这儿最近的一处匈奴贵族於轩王那里赶来四十只公羊,对苏武说:“这四十只羊一定要放好,只能多不能少,少了一只就要你的脑袋!”
匈奴士兵把马都带走了,空旷的草原上只剩下苏武一个人和那四十只公羊。
苏武知道,在这里没有马哪也去不了,一个人走在大草原里,饿不死也得被野兽吃了。
既然来到这里,总要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
苏武首先要搭好帐篷,尽管简陋,但总可以挡住寒冷、遮住风雨。他草草地把帐篷支起来,就赶忙去扎羊圈。这里的野兽太多,虎熊狍鹿倒不可怕,它们出没在森林里。可怕的是那些土狗狐狼,一路上常常看见它们成群奔跑的身影。不用说,凭着它们敏锐的嗅觉和猩红的眼睛,早已把这群羔羊视为美味的盘中餐。
苏武随身只带了一把刀。他用这把刀砍些带刺的荆棘堆成一个如人高的圆圈,在圈外一丈远的地方,又把草和树茅都割净,清出一圈空地,找些干草和枯枝烧成灰。这是吓唬狐狼的好办法,苏武在皇帝身边陪着行猎这些年,想不到积攒的经验在这里都派上了用场。不过,到夜晚,他还得拢起几堆篝火,彻夜不熄。那饿红了眼睛的狐狼就在附近转悠,一只只眼睛冒着瘆人的寒光,在清冷的月光下,像漂游的鬼火一样阴森恐怖,而那一声声长长的哀嚎让人毛骨悚然,想睡也不敢睡。
苏武面对着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食物。押送他来的那些匈奴士兵临走时扔下的干馍和变质的牛肉,没几天就都被他填进了肚子。没有一粒米,羊又不能杀了吃,怎么办呢?他只好到草甸子里去挖野菜。
草原上春夏可以充饥的野菜并不少,车蓟、藤蒿、黄花,随处可见;入秋,还可以到不远的森林里去采野果子、蘑菇,填饱肚子还不是难事。最担心是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到哪里去寻找可食的东西呢?苏武知道,要想活下去,必须要做长远的打算,要储存过冬的食物。
苏武在草甸子里寻找食物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很多野鼠,这可是难得的美食。他掘洞捕捉,收获却是想不到的丰富。他除了烤着吃了一些,余下的都被他扒皮晾干,储藏起来。
苏武知道,光靠储藏点干野菜和小野鼠,根本过不了冬。他得另找食物的来源。在这个大草原上,能够猎捕到一些大型动物是最好的办法,可是,他随身只带了一把刀,拿着刀去打猎是个笑话,那些獐狍野鹿跑得贼快,听到动静就没影儿了。苏武想起自己还带着那把给孩子准备的花翎弓,虽然没有士兵用的弓箭那么有劲儿,但是也有杀伤力。射个野兔野鸭还是可以的。苏武找些坚硬的树枝用刀削成箭,赶在日出前藏在靠近水边的草丛里——不管是野兽还是野禽都喜欢在天亮时觅食。
这一天,苏武在一片矮树丛中发现了一个野兔洞穴,他静静地守在一旁,张弓以待。一只肥胖的大兔子终于缓缓地走出了洞口,停在那儿梳理起两耳的灰色茸毛。苏武虽然不善用兵器,但那只兔子不动不跑,让他可以从容地瞄准。箭射出去了,那只野兔果然被射中,翻了个个儿,想要进洞,却被箭拖着挡在洞口。苏武急忙跑过去抓住了它。野兔被射中了后腿,苏武把它抱在怀里,发现竟是一只怀孕的母兔,肚子鼓鼓的,显然快要下崽了。野兔充血的眼睛惊恐地瞅着苏武,好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似的一动也不动,任人宰割。苏武的心突然像被刀扎了一下,说不出的疼痛。在这茫茫的草原上,他觉得他和这只野兔同是艰难求活的脆弱生命,更何况那只野兔还担负着孕育后代的使命,杀了它,就会扼杀几条无辜的生命。
苏武带着懊悔的心情,把那只野兔腿上的箭拔去,从衣袖上撕下一条白布,把野兔的伤口扎住,把它放了。那只野兔迟缓地钻进了洞穴,临进洞时还回头瞅了苏武一眼。这一瞬间,苏武的眼睛竟莫名地潮湿了,好像有泪要流出。
苏武连续好多天都躲在野兔洞口的不远处,他很担心那只野兔的伤情,更担心野兔能否平安产下小崽。
终于有一天,苏武看到野兔的洞口露出了好几个毛茸茸的小脑袋,它们试探地向外张望着,小心翼翼地爬出来。随后,那只大野兔钻了出来,抬起两只前爪站起来,四处警惕地看了一会儿,领着几个孩子钻进了草丛。
苏武不由得吁了一口气,一颗提了多日的心一下子落了地。
苏武还得想办法准备过冬的食物。羊群在草原里自由地吃食,不用他照看也不会乱跑,也许它们天生就知道生活在这里的危险,所以始终跟头羊聚在一起。苏武抽空到北海边看了一次。这里的景致实在太美了!北海其实是个月牙形的大湖,湖水像天空一样蔚蓝而平静,湖泊的四周是起伏的群山,茂密无边的森林像层层荡漾的碧波。时而有野鹿獐狍从林子里走出来到湖边去饮水;湖面游弋的野鸭、野雁和水鸟一会儿叽嘎地叫着飞起来,一会儿又悠悠地飞回来,落在水里。
苏武没有心思欣赏这里美丽的风景。他在离湖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些水泡子,平静的水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很多鱼在游动。尽管这些水泡子都不算大,但他没有办法竭泽而渔。
苏武这时很庆幸自己在皇帝身边陪猎多年,掌握了这方面的很多技术和经验。他从壮羊的脊背上拔下长毛,捻成线,再用线织成鱼网。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个过程也很漫长,他不着急,有的是时间。有这个事做,在他寂寞难熬的日子里,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灿烂的阳光下,辽阔的大草原上,一群白羊在悠闲地吃草,一个穿着整齐的壮年男子坐在高坡处,怀抱着节杖,专心致志地捻着羊毛线,编织着渔网。这是一幅多么悠闲的画面!可惜,此刻,苏武丝毫没有这种闲情逸致的感受,他只想着自己要活下去。
这天上午,苏武无意间看到不远处有一匹马跑过,马上坐着一个白衣女子,马的前面没命地奔跑着一只野鹿。苏武以为自己眼睛花了,在这蛮荒的地方怎么会有一个女人骑马狩猎呢?他揉揉眼睛想要仔细看看,转眼间却什么也不见了。
苏武心里始终放不下那个骑马追鹿的女子,一会儿怀疑自己是看到了仙女,一会儿又担心那个女子独自在这虎狼出没的地方是否安全。眼看太阳快要坠山,他不由得着急起来。那个女子跑去的方向有一片沼泽,表面上生长着茂盛的塔头草,下面却是漂筏,踩上去就会立即陷下去。苏武把羊群赶进围栏,拿着那支节杖急忙奔向那个方向找去。
苏武隐约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呼救声,他快步跑过去,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那个白衣女子真的陷在漂筏里,马已经陷得只露着脊背和头,她虽然骑在马上,两腿也陷进泥潭里。就在前面几丈远的地方,那只野鹿因为身子轻,四肢都陷进了泥里,肚子正担在塔头上动弹不得。
苏武不敢贸然过去,他匍匐下身子,小心地抓着塔头爬过去,让那个女子抓住节杖,把她拉了过来。
苏武领着那个女子回到帐篷,洗净了脸,才看出是个十四五岁的姑娘。
姑娘的白衣变成了沾满黑泥点的花衣服。苏武这儿没有女人可换洗的衣服,只好让姑娘裹上自己的皮袄,把姑娘脱下的脏衣服洗了,点起一堆火一边烤衣,一边给姑娘烤点吃的。
这个匈奴姑娘一点也不拘束。让苏武很意外的是姑娘还会说点儿汉话。草原里的匈奴牧民很少能够接触到汉人,他猜想这个姑娘绝不是一般牧民家庭里的人。俩人一边烤火一边交谈,苏武知道了姑娘叫鸿雁,家离这儿有几十里。
没有马,一个姑娘是没有办法在夜里独自走上几十里的,就是能走,苏武也不能让她走,那样太危险了。
苏武让姑娘住在帐篷里,他点着火堆守在外面。半夜里,姑娘醒了,出来让苏武也进帐篷里去睡。苏武说:“你进去睡吧,我得看着火,看着羊!”
苏武在皇帝身边,常接触到匈奴人,知道一些匈奴人的风俗习惯。匈奴王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还要把死了的匈奴王的妻子都继承过来;匈奴的普通家庭都是兄弟共有一个媳妇;到匈奴人家里去做客,如果不经意坐在了哪个姑娘的身边,就得娶她为妻。苏武当然不知道这些传闻是真是假,但他决不敢和一个匈奴姑娘睡在一个帐篷里,尽管这里只有他和姑娘两个人。
鸿雁早上就走了,苏武送她走了一段路,鸿雁就不让他送了。
苏武没想到,第二天鸿雁又来了,带了两匹马,还有一根长绳子。鸿雁让苏武和她一起去到漂筏甸里,用绳子把已经死了的马和鹿拴住,然后让两匹马给拖出来,拖到苏武的住处,让苏武把马肉和鹿肉晾干,留着过冬;又给苏武留下一匹马,自己骑着另一匹马,飞快地跑了。
苏武目送着姑娘消失在远处的草原里,很久很久都没动。
这正是:
道是有缘才相聚,
铁鞋踏破难寻觅,
千古佳话唱不尽,
缺情少义一场戏。
第四回 箫声远诉思乡意 雁鸣长歌养育情
鸿雁三天两头跑到苏武这儿来,给他带来一些食物、生活用品,还拿来一个羊皮袋,里面装满了马奶酒。
苏武孤寂的生活中突然有这么一个年轻、美丽而又勇敢爽朗的姑娘陪伴,心中的忧虑和苦闷不由得减轻了许多。
大半时间,俩人都是骑着马,跟着羊群自由地在草原里游荡。苏武教鸿雁说汉话,鸿雁教苏武说匈奴话。鸿雁让苏武就叫她鸿雁,而她就管苏武叫羊倌儿。
苏武不放心地问她:“你一个人跑出来,家里人能放心吗?”
鸿雁咯咯地笑着说:“我自小就在草原里到处跑,就为这个,人们才都叫我鸿雁。”
苏武说:“你家里都有什么人?”
鸿雁说:“就我和哥哥!”
苏武又问:“你总往我这来,又总带东西来,你哥哥知道吗?”
鸿雁有些得意地说:“在家里我说了算,我哥哥听我的!”
苏武笑了,说:“你哥哥是做什么的?”
鸿雁跳下马,一边采着野花一边歪着头调皮地说:“我不告诉你!”
中午,羊群吃饱了,都卧下来静静地倒嚼、休息。苏武挑了一根新长出来的柳树枝,用手轻轻地揉动嫩皮,然后把里面的木质抽出去,做成一个柳笛,吹得像雁雀鸣叫一样好听。鸿雁抢过去,放在嘴上,使劲吹了半天也没吹响,赌气地说:“我家有一根竹子,比你这个好多了!”
第二天,鸿雁真的带来了一根竹子。苏武一见,大吃一惊,这是一支用很稀有的泪斑竹做的长箫,他在宫廷里见过。他急忙问鸿雁:“你家怎么会有此物?”鸿雁说:“这是单于送给我哥哥的。”苏武说:“单于怎么会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你哥哥?”鸿雁欲言又止:“我不知道。”
苏武睹物生情,心中涌起无限的伤感和悲痛。他拿起箫,不由得吹起来。
箫声如泣如咽。苏武把一腔的悲愤,百转的愁肠,千种的思绪,还有满怀的委屈,都从箫声里倾诉出来。他想念皇帝是否龙体康健,是否知道他还活着?他想念老母是否为他愁满白发,妻子是否为他夜思难眠,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是否学业有成、能够堂前尽孝?他还想到中原大地是否平安无事、百姓是否安居乐业……
“你不要吹了!”
鸿雁满脸泪痕,扑过来,紧紧抓住苏武的手,带着哭声说:“我受不了啦!”
苏武放下箫,木然无语,他的心还在远处。鸿雁把头靠在他的肩上,哽咽着说:“我知道你是汉朝的大官,单于不该把你关到这儿来,你一定是想家了!”苏武抚着她的头,一声长叹:“身在异国,有家难回,能不想吗?”鸿雁说:“你要想家,我来陪着你,好吗?”苏武淡淡一笑,说:“傻孩子,净说傻话。”鸿雁认真地说:“我说的是真的!”苏武轻轻拍了一下她的头,说:“好了,不说了,我们该做点正经事了。”
苏武薅来一大把羊毛,教鸿雁怎样捻成线。鸿雁不解地问:“做这个有什么用?”苏武故作严肃地说:“先不告诉你,到时候就知道了。”
这一天,苏武织好了渔网,等鸿雁一来,就对她说:“走,我领你去抓鱼。”鸿雁说:“我们这儿鱼很多,可是抓起来却很难,一个是把泡子里的水放净,一个是用叉子叉鱼,你没有叉子怎么抓鱼?”苏武举起渔网说:“就用这个!”鸿雁很惊异地说:“这是啥呀?用它怎么抓鱼?”苏武笑了笑说:“你跟我走吧!”
苏武和鸿雁来到一个泡子边,把鱼网撒下去,过了一会儿把网拉上来,只见网上挂的鱼像蒜瓣一样密。鸿雁乐得拍着手又喊又叫。
苏武生了一堆火,用树枝串上鱼,一边烤着一边告诉鸿雁:“在我们那儿,除了烤鱼吃,还可以煎着吃、炖着吃,都比这么烤好吃。要是有锅,我就可以给你做一次,让你尝尝!”鸿雁让他馋得直吧嗒嘴,羡慕地说:“你真行,啥都会呀,怪不得皇帝让你来呢!”
苏武又挂了一网鱼,让鸿雁都拿回去。鸿雁乐颠颠地骑马走了。
第二天早上,苏武正要赶着羊群去放牧,一队人马銮铃鸣响、彩旗飘展地急速而来。苏武心中正在疑惑,人马已到近前。鸿雁第一个跳下马,高兴地对他说:“我哥哥看你来了!”随着鸿雁的话音,一个和苏武年纪相仿的男人利落地跳下马,对着苏武躬身施礼说:“在下於轩王前来拜访苏大人!”
苏武手握节杖,挺胸说道:“你们又要把我怎样?”
於轩王含笑说道:“本王是来感谢苏大人救小妹之恩。”
苏武说:“举手之劳,不必介意。”
於轩王说:“且鞮侯单于是我长兄。我知道单于是有意刁难大人,我也特别敬重大人的品格。我曾劝过长兄让大人回去,但他固执不听,我也无可奈何。”
苏武说:“我大汉自高祖登基,一向与胡人示好,且鞮侯单于不识时务,执意要和天朝作对,恐怕匈奴百姓要跟着遭受祸患!”
於轩王忧虑地说:“我身上流着汉人的血,我也到过中原。胡汉本应共善共存,怎奈单于妄自尊大,总要兴兵,害得草原战乱不堪、民无宁日。我今日前来就是要和大人道别,明日我就要带着小妹和族人远遁僻静之地。”
苏武听他说的话中有话,急忙问道:“听你说来,单于又要和朝廷动兵?”
於轩王叹了口气说:“大人不知,单于近日多次冒犯中原,朝廷动怒,已派大兵前来。凌稽山一战,汉将李陵所带五千骑兵全部战亡,李陵投降了,单于更加得意,忘乎所以,命我带本部人马参战,我不想相互杀戮,只好避而远之。”
苏武用节杖连连掷地,仰天痛诉:“天哪,怎么会这样?生灵涂炭,百姓遭殃,到底是谁之过?”
於轩王命随从卸下马背上的食物、用品,还有几只母羊,交给苏武,说:“我要走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要多多保重!”
鸿雁抓住苏武的胳膊,连连摇着说:“我还要回来的,你一定要等着我!”
於轩王带着人马走了,草原又恢复了可怕的孤寂和宁静。
苏武带着无法排遣的忧伤和苦闷在草原上漫无目的地逡巡,打发一个个沉重而又没有任何盼望的日子。他曾经萌生过逃跑的念头,有了马,也许可以跑出草原。但他觉得这样有失他的身份和尊严——他是一国的使者,要堂堂正正地来堂堂正正地回去;再者说,他答应了要等鸿雁回来,他不想失信。
苏武在一个泡子边的草丛里发现一窝雁蛋,他等了许久,不见大雁的踪影,就把雁蛋带回了帐篷,用羊毛絮成一个窝,把蛋放在里面孵化。
苏武小时看过家里的鸡鸭孵化,他每天带着急不可耐的心情盼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诞生,那是他童年难忘的乐趣。这时候,他等着雁蛋孵化,不光是一种乐趣,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期待。
一个月后,七枚雁蛋终于孵出了两只小雁。苏武像自己的孩子出世一样高兴。他每天都出去捕鱼,精心地喂养两个小家伙,领它们到草地上嬉戏。
小雁无忧无虑,长得很快。它们把苏武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成天跟着他摇摇摆摆地游走、叽嘎叽嘎的欢叫。苏武把满肚子的话都说给它们。
不知不觉小雁会飞了,一天比一天飞得远,渐渐地飞到湖里,跟大雁群掺在一起。可是它们每天还是回到苏武身边过夜。
秋天到了,天空中南飞的雁阵一天比一天多,天也一天比一天冷。苏武知道,大雁在这里无法过冬,尽管舍不得,也必须让它们离开。他在两只雁的脚上都系了一根白布条,狠着心把它们赶走了。两只雁在空中盘旋了许久,带着穿透心扉的嘶鸣,跟着雁群远去了。
苏武望断长空,不见了雁影,心像被刺了似的疼痛。他不知道,它们明年是不是还能回来?
这个冬天最冷,风也大,雪也多。一天夜里,狂风吹跑了帐篷,苏武只好躲进羊群,挤在羊肚子下,熬过了这一晚。
这正是:
羔羊跪乳谢母恩,
寒鸦返哺报寸心,
天地有灵纲常在,
万物轮回日日新。
第五回 李陵恃勇陷胡地 司马直言受腐刑
又是一年莺飞草长。
又是一年雁叫长空。
苏武在湖边看自己倒映在水中的身影,竟发现两鬓已经一片斑白,额头刻上了深深的皱褶。屈指算来,八年时光过去了,该怎么熬过这漫长的岁月?他时时搂抱在怀的那根象征身份的节杖,什么时候被磨掉了多半牦毛?风雪寒霜,孤苦无助,一切都是不堪回首。唯一让他欣慰的是那两只野雁年年都会在春天准时回来,在他头上欢快地鸣叫,告诉他平安归来;在秋天领着一群它们的后代振翅南飞,在他头上发出豁亮的长鸣,跟他深情地告别。大雁系着他的心,归来,牵动他的挂念;飞去,扯断他的思绪。他多少次梦里自己变成一只飞雁,自由地展翅,飞过万里蓝天,飞回日夜思念的家园!
苏武做梦都没想到,李陵会来这里看他!
李陵是单骑一人来的。要不是这里没有第二个人,他绝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满脸风霜的老人会是苏武!
李陵跳下马,单膝着地,低头说道:“子卿兄,小弟李陵多年挂念你,可是一直没脸来见!”
苏武沉着脸说:“你没脸来见我,为何又来?”
李陵嗫嚅说道:“我有话要说,不得不来。”
苏武冷冷地说:“你要说,就先说说,你怎么会背叛朝廷,降了胡人?”
李陵未说,先已泪下。
李陵本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苏武被扣胡地的第二年,且鞮侯单于侵犯中原更甚,汉武帝派出三路兵马去征讨匈奴,都是落败而归。李陵当时年轻气盛,主动请战,率领五千步兵出征。李陵的爷爷李广以神箭之称闻名天下,后因和匈奴战败,无颜回朝而自杀身亡。李陵和他的五千士兵也都是个个善射,一路破敌,连连得胜,从遮虏障一直攻到浚稽山。可惜的是他孤军深入,后边的援兵迟迟不到,单于用三万骑兵把他们围在两山之间。李陵摆下阵势,前面一队拿着长戟和盾牌,后面一队全是神箭手,待匈奴骑兵临近,几千支箭一齐射出去,匈奴兵一排排倒下,死伤无数。李陵打退了敌兵连忙往回撤,单于恼羞成怒,亲率八万骑兵追来。步兵哪能跑过骑兵?李陵和他的士兵被围在一个山谷中,凭借着树木做掩护,又射死了很多敌人,连单于都差点被射中。单于害怕汉军步步后退,是后面有汉军埋伏,就想收兵回去。正在这时,卫律赶到,他告诉单于,他已查明,汉军没有援兵,李陵虽然勇猛,但箭已射完,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于是,单于下令全力攻打。从日落打到夜半,李陵的士兵打光了箭,人也只剩下几百。李陵对他们说:“天要亮了,咱们谁也出不去了,你们跟着我往出冲,活着一个是一个,回去告诉朝廷,咱们没给皇上丢脸!”
李陵带领着他的士兵怒吼着往外冲杀,单于的兵马点着火把截住厮杀。到最后,只剩下几十个士兵了。李陵在后面抵挡,忽然,脚底下被什么绊了一下,跌倒了,没等他爬起来,已被人死死摁住。
李陵无奈,暂时投降了匈奴。多年来,汉朝和匈奴一直交恶时互有降者,互留使者;示好时又互派使者,互放降者。李陵就想等着这一天。
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了匈奴,心中生气,又有些疑虑,就召集大臣商讨怎么处置。打了败仗的那几个大臣和将领都没有一个说好话的,有的说李陵根本就不会打仗,有的说他是贪生怕死,有的说他背叛朝廷,罪该灭族。当时担任太史令的司马迁跟李陵并不相熟,但他很敬重李家祖孙的忠诚和勇敢。他心性正直,知道李陵投降匈奴不对,但他也更看不惯那些朝臣的谄媚和小人伎俩,便出班奏道:“李陵素来重孝道、讲信义,国家有难,挺身而出,更为难得。此次,李陵仅带兵五千,深入胡地,重击胡兵,只因皇上派出的援兵迟迟不前,以致箭尽兵败。事虽如此,但他以一当百,杀敌数倍,足以告慰天下。”
司马迁说完,群臣不语。汉武帝神色不悦地说:“太史令是责怪朕不发援兵有误了?”司马迁叩首说:“微臣不敢!臣想李陵没有如他祖父兵败自尽,怕是有他的主意,一定会找机会,将功折罪报效皇上。”汉武帝说:“以你之见,该当怎样处置此事?”司马迁说:“皇上万不可听信谗言,罪及族人,那样就会断了李陵的归路!”
汉武帝觉得司马迁说得在理。当初,他知道李陵兵微将寡,孤军深入敌后,本已派了都尉路博德率兵前去支援,是他听了李陵连连得胜的消息后,改派路博德另去他处。想到这里,他就决定再派路博德带兵进攻匈奴,把李陵接回来。谁知道,路博德一到胡地,就被打得落荒而逃,差点丢了性命。他回来编了一个谎言推脱责任。他跟皇上说:他从一个抓住的匈奴士兵的口中得知,李陵当了单于的军师,亲自领兵攻打汉军。路博德是皇帝信任的人,他的话不能不信,当下,汉武帝下令把李陵全家老少一齐抓来,统统问斩;又把一肚子怒火撒在司马迁身上,认为他敢替李陵说话,是有意和朝廷做对,于是,就把司马迁定了死罪,下到牢里。
汉朝有个规矩,有钱可以赎出死罪;没有钱还想不死,可以用宫刑代替。这个宫刑就是阉割,是对人格的严重侮辱。司马迁的父亲生前也是太史令,是个编书著史的清官,家里没有一点儿积蓄,也没有朋友可借。司马迁本想一死了之,可是想到父亲临终前让他接下未完的事业、写完《史记》的嘱托,就忍辱负重受了宫刑,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放在撰写那本流传千古的《史记》上。
李陵听说全家灭门,痛不欲生。他知道自己回去已经无望,终日借酒浇愁。偏偏且鞮侯单于爱他勇猛,慕他箭法,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他,封他为右校王,他也就不再他想。不过,他从来不参与匈奴和汉朝两军之间的任何战事。
李陵说罢,唏嘘不止。苏武慨然一声长叹,说:“事到如今,你又来我这儿何事?”
李陵说:“我早已知道你在这儿受苦,你的气节让我无地自容。单于知道我和你相识,他一直很敬重你,特意让我来看看你。”
苏武说:“单于让你来看我,是想劝我像你一样吗?”
李陵羞红了脸说:“子卿兄,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在这里吃苦,这份忠心谁知道呢?”
苏武以杖拄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皇上会知道!”
李陵沉吟一下,说:“有些话我不得不说。我来的时候就知道你的老母已经过世;不久前,我又听说你的妻子已经改嫁;你的一对儿女是死是活,下落不明。
苏武面南而跪,泣声跪拜:“老娘,是儿不孝,不能给您养老送终!”
李陵接着说:“我还得告诉你,你大哥奉车都尉,跟皇上到雍的棫宫,扶车驾下殿阶,碰到了柱子折断了车辕,以大不敬之罪自杀。你弟孺卿跟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河淹死,宦官骑马逃走。皇上命你弟去追,追不到难复圣命,服毒而死。”
苏武满脸泪痕,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李陵叹息地说:“我刚来的时候,心里很痛恨自己对不起朝廷。是皇上杀了我的全家,逼得我无路可走,不得不留在这里。你不愿意投降,我又何尝愿意呢?现在皇上已经老了,是非不明,今天说杀谁就杀谁,谁都不知道明天脑袋还在不在颈上。子卿兄,你已家破人亡,你在这儿遭受这样的苦楚为了谁呢?”
苏武擦干了泪水,郑重地说道:“君要臣死,死而无怨。朝廷有对不起自己的地方,可自己不能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父母之邦。你要我投降的话不必说了!”
李陵自感惭愧,不再说啥,在这儿一连住了几日。两人喝酒聊天,在草原上闲游。那一天,两只大雁嘎嘎叫着飞过来,李陵说:“看我射下一只,咱们喝酒!”说着,抄起弓就要射。苏武一把拦住他,说:“不能伤它,它是我的孩子!”说话间,两只大雁已经扑扇着翅膀落在了苏武的脚边,用嘴轻轻地叼啄他的衣袖。李陵惊诧不已。苏武告诉他,这是他亲手孵化的两只雁,它们到这世上第一眼看到的是谁,就把谁当成了母亲,牲畜再小,也懂得养育之恩。
这一日,两人饮酒作别。李陵乘兴说道:“子卿兄,临别能不能再听我说一句心里话?”苏武放下酒杯,正色说道:“大王还是要说让我投降的话,我就死在大王眼前!”
李陵把满杯酒一饮而尽,潸然泪下:“你叫我大王,真叫我无颜活在世上。我李陵和你比,你是顶天立地的壮士,我是猪狗不如的畜生。”
李陵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几天以后,李陵让妻子给苏武送来很多东西,还有一顶很结实很暖和的帐篷。
李陵还捎来一首他写给苏武的诗:
骨肉缘树枝,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
昔者长相近,貌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袞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苏武很有感慨,当即回诗一首: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冷冷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这正是:
说古论今是与非,
叛祖逆宗不可为,
身前荣辱身后看,
令公头断李陵碑。
第六回 鸿雁生情嫁羊倌 苏武滴血悼汉皇
天进五月,阴雨绵绵连续下个不停。苏武整天只能呆在帐篷里,听着风吹雨丝飒飒作响,如在心里一般,刮得心乱,淋得心冷。他记不得这是哪一天,但这样的天气应是端阳前后,不免让他想起报国无门、投江自尽的先人屈原。一醉解千愁,一死解千忧。可是,他没有死的念头。死很容易,活很艰难,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去真如一滴晨露、一株枯草。他活着,没有荣华富贵可图,没有全家团圆可盼,他只想用这种坚守证明:单于虽然囚住了他的身体,但是永远囚不住他一颗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心。
苏武坐在帐篷门口,望着外面茫茫的雨雾,怀抱着那支节杖,吹着那支竹箫。
箫声悠悠,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低沉,时而高扬。此刻,苏武没有了国忧,也没有了乡愁,有的只是期望和渴盼,尽管那么遥不可及……
突然,帐篷的门帘猛地掀开,扑进一个人来,踉踉跄跄,差点跌进苏武的怀中。
“鸿雁?”苏武惊得悠地站起来。尽管眼前的这个姑娘长高了许多,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鸿雁衣着单薄,浑身湿透,抱住苏武就哭:“羊倌儿救我!”苏武忙问:“你怎么了?”鸿雁说:“单于来人抢我!”
苏武怕她受凉,找出衣服让她换上,又生起一堆火,一边让她取暖,一边安慰她:“你别怕,有事慢慢说。”
鸿雁告诉他,她和且鞮侯单于不是一母所生,和於轩王是亲兄妹。草原上有好几个单于,他们之间总起内讧。最近有几个单于串联要把且鞮侯单于整下去。且鞮侯担心自己力单,就想采用汉朝和亲的办法,把鸿雁嫁给西域的一个势力最强的大宛王,用这招把大宛王拉过来,对付那几个想要谋反的单于。於轩王不同意,且鞮侯单于突然派人来抢,於轩王和族人挡住来兵,让鸿雁趁乱逃走。她无处可去,只好连夜跑出四五百里,来到这里。
苏武听她说完,担心地说:“不知道你哥哥於轩王现在怎样?”
鸿雁抽泣着说:“我也不知道,我哥哥为了我……”
鸿雁说不下去了。苏武故作轻松地说:“你放心好了,你哥哥不会有事的,你先安心地在这儿吧。”鸿雁点头不语。
借着火光,苏武这才看清,鸿雁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出落得更加美丽。苏武的心动了一下,顺口说道:“几年不见,你已经长成了大姑娘,你哥哥怎么还没把你嫁出去?”
鸿雁的脸一红,低下头说:“是我不嫁。”
苏武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都二十岁了,怎能不出嫁?”
鸿雁歪头瞅着他说:“你没回去呢,我就不嫁!”
苏武不由得笑了:“你这个傻丫头,净说傻话!我这一辈子回不去,你就一辈子不嫁?”
鸿雁认真地说:“我不是傻丫头,我说的是真话!”
这工夫,帐篷外一阵雁叫,苏武忙把门帘打开,那两只大雁扑扇着翅膀快步跑进来,冲着苏武直叫。苏武以为它们饿了,忙找出食物。两只大雁却连瞅都没瞅,踱到苏武脚前,用爪直劲儿拍打。苏武看见两只大雁脚上缚着的白布条不见了。苏武的心头一热,想不到它们竟将这个记号看得这么重要?苏武重又撕下两个白布条,给它俩仔细系好。
两只大雁亲昵地叫着飞走了。
鸿雁看呆了!
“它们怎么会跟你这么亲?”
苏武深情地说:“是我把它们孵出来,养大的。”
鸿雁动情地说:“我要是也是一只大雁多好!”
苏武笑着说:“你就是草原上的一只大雁啊!”
鸿雁噘着嘴说:“我说的是你要把我养大多好!”
连天的雨不大不小,不紧不慢,下到晚上还没有停的意思。吃过晚饭,苏武让鸿雁躺下休息,自己坐在火堆旁,一边往火里填着柴禾,一边烤着鸿雁的衣服。
鸿雁突然说:“我知道你为啥不睡?”
苏武说:“我还不困。”
鸿雁坐起来,大声说:“我告诉你,按我们的规矩,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一起过夜,就得成为夫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得娶我!”
苏武说:“说你是傻丫头还真是傻,你为啥要跟着我在这里受苦?”
鸿雁走过来,贴在他的肩上,嘴对着他的耳朵说:“你是好人,我没拿你当汉朝的大官,你就是当一辈子羊倌儿我也跟着你!”
苏武情不自禁地抚着鸿雁的头发,心里升起一股热流。面对一个这么善良、纯洁的姑娘,哪个男人不被感动?不为之倾倒呢?
没过几天,於轩王带着几头驮着东西的骆驼和几十只牛羊来了。他胳膊上带着伤,见着苏武就说:“我知道,我的妹妹准得上你这儿来。这些都是她的嫁妆,请你收下!”
落难之时,能够得此厚待,苏武自是感激不尽。
於轩王和苏武席地而坐,摆上酒壶,便饮边谈。於轩王说:“我已带着我的全部家产和族人,迁到你的近处。我已想好,我不想欺负别人,也不想别人来欺负我。听说你很熟悉兵器,我想让你帮我打造一些刀剑和弓弩,训练一些兵马。守住这块地方,不被他人侵占。”
苏武觉得於轩王这个人心地善良,是个可交之人,就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
辽阔的大草原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人吼马嘶,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祥和,天仿佛格外的蓝,草仿佛格外的绿,就连那吃草的牛羊和忙碌的人们,也都显得那么亲近可爱。
这是苏武十多年来心情最为轻松的日子。
更让苏武高兴的是鸿雁生下了一个孩子,是个男子汉。小家伙响亮的哭声给静谧的草原增添了无限的生机,让苏武更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
苏武给这个降生在异域的儿子起名叫通国。山复水远,路遥途穷,隔断了身,隔不断的是和祖国连根的心……
苏武教於轩王的族人织网捕鱼、编篓捞虾,埋弩射狼,挖窖捉鹿,还教他们汉话,讲中原的历史……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
苏武的儿子刚会在草地上蹒跚走路时,於轩王突然一病不起,很快死了。族人抢虏了他的家产四散而去。更可恶的是有人趁机偷走了苏武所有的牛羊和马匹,还偷走了很多生活用品。
苏武又陷入困境。
好在渔网没被偷走,苏武和鸿雁靠打鱼、挖野菜、采山货还能艰难度日。不过,对苏武来说,有鸿雁和孩子陪着,他没有觉得苦,只是让她们娘儿俩跟着他过这种日子,他的心里很不安。
李陵来了,他告诉苏武:汉武帝死了。
苏武面南而跪,扶着节杖,一边叩头,一边放声大哭,直哭得声嘶气哑,瘫倒在地。李陵搀他起来,劝慰地说:“这是何苦?你对皇上这样尽忠,皇上怕是早已将你忘了。”
苏武哽咽着说:“自古君臣如父子,父亲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儿子也要尽忠尽孝。皇上先我而去,我不能扶椁在侧,乃是天下第一不孝,怎么能不痛悔?”
李陵说:“我听说单于想要趁中原无主,举兵南进,怕是又要祸起战乱。”
苏武说:“先帝虽去,后主嗣立,必有忠良之臣庇佑,想我浩浩天朝岂能被小小胡人欺辱?”
李陵说:“国无大小,君明自强。我在且鞮侯身边多年,看出他还是比其他单于高出一筹。至今他仍敬重你……”“此话打住!”苏武挥手截断了他的话,“我知道你要说啥!我苏武十年前守志不降,十年后其志更坚。你告诉他,不要在我身上枉费心机!”
李陵惭愧地一笑说:“子卿兄之志上可告天,下可慰地,无人可比。我再说什么都是自取其辱。”
李陵走了。苏武叫过鸿雁和孩子,三人一排面南跪下……
正是天高云淡,秋风萧瑟,雁阵南归。一队大雁飞至苏武的毡房上空盘旋鸣叫。苏武挥手,两只头雁俯冲而下,落在他的脚旁。
苏武扯来两条白绫,用针刺破中指,让血滴在白绫上,然后,把染血的白绫系在两只大雁的颈上。
大雁带着穿透心扉的啾鸣,在长空中向南飞去。
苏武久久地望着雁群,仿佛一颗心也飞去了……
这正是:
野菜充腹苦也甜,
霜打薄衫不觉寒,
只因妻儿常相伴,
不求富贵求团圆。
第七回 大雁拼死传书信 苏武忍痛别妻儿
在中原,汉武帝死了,汉昭帝继位了。汉昭帝当了皇上的第二年,匈奴的且鞮侯单于也死了。草原上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他的几个兄弟和儿子都想当单于,阏氏想立自己亲生的儿子,就请卫律帮忙。卫律也怕别人当了单于对他不利,就和阏氏联合起来,杀了两个公开叫嚣想要争权的人,立阏氏的儿子壶衍鞮当了单于。阏氏知道自己的儿子势孤,既怕匈奴内部有人谋反,又怕汉朝派兵来打,就让卫律给出主意。卫律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有和汉朝和亲这一条老路可走。匈奴就派了使者来到大汉京城长安。
汉昭帝刚当上皇帝不久,也想安定自己的地位,不想和四邻兴兵动武,见匈奴主动派人来求和,当然也是求之不得,立刻应允。不过,汉昭帝还没忘了让匈奴把扣留的使者送回来,同时,还挺大度地提出,卫律和李陵也可以回来,不咎其降敌之罪。
很快,被扣在匈奴的汉使都回来了,李陵没脸回来,卫律不想回来。跟苏武一起出使的人也回来了好几个。
汉昭帝问匈奴使者:“怎么不见苏武回来?”
匈奴使者回答:“苏武已经死了。”
汉昭帝“啊”了一声,也就没有再问。
匈奴使者接着说:“皇上同意和亲,何时把汉室公主送过去?”
汉昭帝说:“要是单于真心修好,那就亲自前来迎接,以示诚意。”
匈奴使者回去禀报单于,单于同意,立即动身,快马加鞭赶赴长安。汉昭帝没想到单于会这么性急,就留下单于,一边派人陪着他在京城游玩,一边安排让哪个宫女顶替公主,同时命人筹办嫁妆。
又是深秋,长空雁鸣不断。一队大雁飞至苏武的毡房上空,两只跟在雁阵后面的大雁盘旋而下,落在苏武的脚下。
苏武的心里很酸楚,看着这两只他孵化养育的大雁已经羽毛脱落,从领着雁队南飞北往,到跟在雁阵后面艰难飞行,十多年过去,它们已经老了,也许,这次离去就是永别。世上万物皆有灵,唯有生离死别最伤情。
李陵来过,告诉苏武,匈奴扣留的汉朝使者都放回去了,不知为何,却谎说他已死了,没让他回去。
苏武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还怕等下去吗?
空中的雁阵已经远去,两只大雁仰脖望望天空,又望望苏武,发出急切的低鸣,好像是在告诉他,它们就要走了,再不走,就跟不上雁阵了。
苏武扯下四条白绫,咬破手指,用血在白绫上写下:苏武不死!苏武活着!他把白绫牢牢地系在大雁的脚上,挥手让它们飞去。
两只大雁,戴着四幅白绫,像放飞的风筝飘飘远去。
苏武的心跟着飞去……
壶衍鞮单于返回匈奴的头一天,汉昭帝带着他到上林苑去行猎。汉昭帝很高兴,单于也很高兴,因为单于相中了公主的美丽,还有那一大批嫁妆和礼物,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和汉朝永世和好。
天空中飞来一队大雁,嘎嘎地叫着。汉昭帝命人把弓递给单于,说:“我听说你们胡人都善射,就请单于展示给朕看看。”单于也想在汉武帝面前露一手,就接过弓来,搭箭射去。
单于连射三箭,一箭也没射中。再要射,雁群已经远去。单于自觉惭愧,把弓还给汉昭帝说:“献丑了!”汉昭帝一笑了之。
这时候,天空中两只大雁拖着四幅白绫迟缓地飞来,犹如风中飘摆的风筝。众人一见不由得齐声惊呼:“快看!”
汉昭帝早已看清,那两只大雁飞得不高,飞得又缓,看着很好射,就想显示一下。他扣箭拉弓,没等箭射出去,只见那两只大雁飘飘摇摇地跌落下来,坠在他的脚前。
大雁摔下来还没有死,哀鸣一声,费力地翻转身子,把脚朝上伸开,才断了气。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惊了。大雁脚上系着的白绫,血字清晰可见:苏武活着!苏武不死!汉昭帝把白绫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对单于说:“你看,这是怎么回事?”
单于嘴里“哦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
汉昭帝沉着脸说:“这大雁都能以死传书,告诉朕苏武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
单于怯怯地说:“小王说了谎话,苏武是还活着。”
汉昭帝厉声说:“你马上传回信,立刻送苏武回来,待他回来,我才能送公主出嫁!”
单于应声说;“是!”马上派人回去传令,送苏武回来。
汉昭帝动情地说:“苏武留胡这么多年,不辱圣命,不失节,不变志,感动天地,大雁才能舍死为他送信!朕要在他归来之时,亲自到边关迎接!”
李陵听到了苏武回国的消息,马上去告诉苏武。他特意带了酒肉,和苏武一边饮酒祝贺,一边说些离别的话。
李陵说:“子卿兄能够还朝,自然可喜可贺,可是,单于有令,只放你一人回去,不让夫人和令郎同行,你做何打算?”没待苏武开口,鸿雁含着泪说:“我知道单于一向多变,如今同意夫君回去,夫君不可耽搁,尽快归去才是。”苏武眼望妻子和儿子,心痛地说:“此刻,我是归心如箭,恨不得立刻回到中原。可是,让你们孤儿寡母在这儿受苦,我又怎会心安?”鸿雁说:“夫君不用挂念,我会照顾儿子,你回去了,我们总有团聚的那一天!”李陵说:“嫂夫人说的有道理,子卿兄不用多虑,我会在这儿尽力照顾。”苏武端起一杯酒,冲李陵道谢说:“有你此言,我也就放心了!”
李陵端起一杯酒,未饮泪先流。他握住苏武的手,难过地说:“子卿兄此时能归,我是又喜又悲。喜的是你苦守这么多年,在匈奴扬名,为朝廷立功,可谓无人能比!悲的是我李陵一时苟活,朝廷如是不灭我满门我还有将功折罪之机,不至于到此地步。我今生是再也回不去了,今天怕是永别了!”说罢,掩面大哭。苏武被他哭得心里很难受,泪水也溢出了眼眶,可是却不知说什么。情有可谅不可仿,苏武找不出合适的语言安慰他。
李陵饮尽一杯酒,站起身来,拔出佩剑,情难自禁,边舞边歌:
“径万里兮度沙幕,
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隋,
老母已死,
虽欲报恩将安归?
李陵歌罢,泪如雨下,弃剑上马,拱手对苏武说:“从此一别,后会无期,请君保重!”
李陵扬鞭打马,头也不回地疾驰而去。
苏武一手扶妻,一手牵儿,目送李陵的背影隐进苍穹。此时,夕阳落地,满天云霞似火,三人凝望的身影如同一组铜铸的雕塑……
这正是:
鸿雁传书为哪般?
目穷千里盼归田。
落地生根知土暖,
开花结果献心丹。
第八回 苏武回朝复使命 鸿雁归家得团圆
苏武终于回来了!
那一天,长安城如同过节,鞭炮作响,鼓乐有声,百姓夹道迎接,争睹一个令人称奇令人敬仰的英雄。
屈指算来,十九年,七千个日夜,呱呱坠地的婴儿都已长成娶妻生子的男子汉!当年,踏入那片异土陌域的时候,还是精力充沛、胸有抱负的壮年;而今,重回故土家园的时候,已是风霜满脸、白发满头。该有怎样的信心和毅力度过那么漫长的岁月?该有怎样的坚贞和不屈让大雁为之舍死传情送音?
苏武骑在马上,走在熟悉的京城,望着可亲的家乡父老,心里百感交集。他把那只已经磨得光秃秃的节杖紧紧地搂抱在怀里,一句话也说不出,只任泪水潸潸流过脸颊,滴落在那支节杖上……
苏武径直入朝,郑重地把节杖交给汉昭帝。汉昭帝摸着那只节杖,眼角涌出了泪花。良久,他才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把节杖还给苏武说:“你到先帝庙里去祭祀一下吧,把节杖交给先帝,告诉先帝,你完成了先帝的使命,让先帝也放下心,为你高兴!”
苏武去了先帝灵庙,献上节杖,一时千重伤情,万重苦味,一齐涌上心头,止不住放声大哭。是为死了的皇上,还是为活着的自己,他说不清,道不明。只是一任泪水倾泻过后,他的心里轻松了许多。
汉昭帝念苏武出使匈奴有功,封他为典属国,这是负责对外事务的最大的官职,也就是外交部长。
苏武虽然回来了,自己的家却早都没了,家人也生死不知,杳无音信。汉昭帝派人在京城为他重新建造宅院,又命人四下寻找他的家人。
房子盖好了,家人却没有找到。苏武犹豫再三,上朝叩见汉昭帝,说他在匈奴有一子,请求皇上让回来。汉昭帝一听,责怪他说:“这是好事,你为何不早说?”
当下,汉昭帝马上派人去给匈奴单于送信,让苏武的儿子回来。
没过多久,匈奴单于让使者护送苏武的儿子苏通国回来了。苏武带着儿子上朝谢恩,汉昭帝很高兴地说:“你儿子回来了,朕非常高兴,过些日子,朕再亲自为你挑选一个合适的女子,给你做妻,赐你一些银两财物,你也不用天天上朝,就在家安度晚年吧!”
苏武忙说:“谢谢皇上的美意,臣已有妻子。”
汉昭帝说:“你妻子在哪呢?”
苏武说:“臣妻还在匈奴,是於轩王的妹妹,臣之子就是她所生。”
汉昭帝有点不悦:“朕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匈奴王把妹妹嫁给你为妻,两国和亲,这是好事,你怎么还不敢对朕说?”
苏武说:“为臣怕在出使匈奴期间,私自收妻,有辱使命,故不敢言。”
汉昭帝沉着脸说:“做都做了,还说什么有没有辱使命?
苏武吓得赶忙跪下磕头,连声说:“臣有罪,臣罪该万死!”
汉昭帝一摆手说:“好了好了,朕念你吃了那么多年苦,对朝廷有功,不追究你的过错了。既然你的妻子已经为你生儿,朕不能不成人之美,即刻派人去匈奴,接你妻子回来就是。”
苏武转忧为喜,匍匐在地,连声称谢。
时过不久,汉使从匈奴回来,对汉昭帝说:“单于有令,说苏武的妻子是匈奴人,不让她回来。”
汉昭帝有些恼怒:“岂有此理,我的公主能去他们那里,给单于做妻,一个小小的匈奴王的妹妹怎么就不能嫁给我的大臣为妻?”
使者说:“匈奴单于说了,不管怎样,要想苏武的妻子回去,除非刀兵来见!”
“狂妄!无耻!”汉昭帝生气地在地上转了几圈,想了想,忽然露出笑脸,对苏武说:“不就是一个匈奴王的妹妹吗,不值得计较,朕在皇室为你遴选一个相当的女子就是了。”
苏武犹如当头泼下一盆冷水,浇灭了心里燃烧的希望。他对皇上说:“皇上不必再为小臣操心,臣已年迈,不想再娶妻小。”
汉昭帝就势买好地说:“你既有此意,朕也不勉强你。”
苏武回到家里,终日闷闷不乐,看着儿子,就想起鸿雁。每晚做梦都是妻子的身影,她孤身一人在那茫茫的草原,会怎样面对那虎豹豺狼的侵害?会怎样面对孤苦无依的煎熬?
苏武病了,日渐沉重,卧床不起。
这一日,苏武正在半醒半睡之中,忽有家人来报,说院外有一讨荒女子,糗在门口不走。苏武心烦地说:“你们多给她些钱物不就是了!”家人说:“那女人不要钱物,口口声声要见大人!”
苏武正在疑惑,隐约听见外面有人喊着:“羊倌儿!羊倌儿!”他心头一惊,起身下地,急忙跑出去。
打开院门,苏武一眼就看见,门口站着的那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日思夜想的爱妻鸿雁。
鸿雁一身褴褛,满面灰垢。
“怎么是你?”苏武搂住鸿雁,嘴唇颤抖,“这不是做梦?”
鸿雁扑在苏武怀里,竟像个受尽千般委屈的孩子大哭起来。
洗过,梳过,换过衣服,尽管消瘦憔悴了许多,鸿雁还是露出了俊美的面容。
鸿雁告诉苏武:壶衍鞮单于听说汉朝要接她回去,就打算把她嫁给西边的一个单于。李陵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偷偷地跑来,给她一匹马,送她出了胡地。没想到,她刚进了边关,随身所带的东西都被贼寇抢去,她一路讨要多日才到长安。
苏武拉着鸿雁,左看右看,仿佛怎么也看不够,说不出满心的高兴和激动,也对李陵多了一份感谢和思念。
不用说,苏武的病好了,但他却没有声张,就此抱病,告老归家,和鸿雁、儿子过起了平和安静的日子。
这正是:
持节扶命奉壮年,
身羁胡地汉心坚,
舍生忘死志不移,
一曲颂歌传万年。
责任编辑 孟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