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七房间(外一篇)

2016-05-14赵雨

青春 2016年9期
关键词:豆腐坊李老板太公

赵雨,1984年生,浙江宁波人,在《小说界》《星火》《青春》《青年作家》《当代小说》《西湖》《野草》等刊发表小说、散文数十万字,另在《文艺报》《解放日报》《三联周刊》《北京青年报》等发表书评。

左岸

当夏天接近尾声时,孩子们不再去严水河洗澡了,我站在严桥头,感受这条河喧哗落尽后的最初面貌。它在天光云影中从远方绕过三个村庄逶迤至此,一根根不知何人打下的鸟桩在水位渐退的河面上露出几公分圆滑的平面,供鸟类驻足停留。水草扎堆,随着水势漂流而来,被岸上某人伸出来的一条钩子钩住,离开了河心。目光所及,皆是两岸熟悉的景物,很多年后,这些成为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影像,我在夕阳的霞光中走下桥头,双脚踩在左岸细砂遍布的机耕路上,路面有老黄牛留下的圆饼粪便,这是农人们烧灶的最好材料;有河埠头边的水缸,青蛙在里面凫水;还有临岸那六间与众不同的房屋。

每次走到这里,我都会停下脚步,那几间屋子已在一场大火中尽数倾圮,未倒的几堵墙面上黑痕遍布,顽皮的孩子用木棒在上面写自己的名字,屋中央横七竖八架着塌下来的房梁、椽子,状似木炭,凹痕四起,墙角长出半人高的蓬蒿,相传,夜半有野狐狸在此留宿。屋子原先的主人小太公已过世多年,站在这堆废墟前,我总会想起那些与他有关的陈年旧事。

小太公姓严,自我记事起就听到人们叫他小太公了。他的父亲曾是这一带最有钱的人,拥有严水河上十八艘最气派的渔船,每年鱼讯之际,雇人张网捕鱼。那场景现在是看不到了:十里河岸,鱼贩子摆摊设市,河面落网起网,鱼鳞闪闪,鱼尾摆动,十斤重的草鱼一蹦几许高,河岸上,算盘珠子噼啪拨动,多少鱼货拿多少面值的鱼票子,过后一并算账。那些年,小太公的父亲究竟赚了多少钱,无人知晓,他用那些钱盖起了六间首尾相连的房,粉墙黛瓦,屋门高敞,家具由几十公里外镇上最好的工匠做成,雇车运来,组成村里最具特色的居所,门庭若市,凡进里面的人,无不啧啧称赞。那时小太公还是个孩子,他父亲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了他,他要到很多年后才明白这一切的价值。

小太公和他父亲不同,虽从小跟着驾船捕鱼,对其门道耳濡目染,内心却排斥这样的生活方式,等父亲去世后,他把十八艘渔船都租给了别人,自己不再下水,每日在家安闲度日。他交了很多朋友,三教九流,变着法子想各种玩意,那六间房里一度弥漫着一股与世隔绝的气息。但有天晚上,当那些朋友走后,小太公从门外回来,面对一地瓜皮果屑、杯盘狼藉,挥之不去的浓重烟味,突然感到一阵荒凉,那是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仿佛心底突然呈现一个大洞口,不管往里面装多少东西都是空落落的。接下去的三天他闭门不出,到了第四天,他把父亲当年船队的副手,人称李伯的叫来。他们坐在六间房最靠南一间的木桌前,一只麻雀站在窗前叫了一通,墙上挂着一面崭新的渔网,底下一只暗红色樟木柜,还能闻到淡淡的油漆味。他们温了一壶酒,尽情喝起来,酒香弥漫,喝到一半,小太公问李伯:“我父亲当年为何如此迷恋捕鱼?”李伯沉思良久说:“生活让他走上了这条路,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一种世所罕见的鱼。”

那是一种生活在遥远东海的鱼,李伯说,人们只听闻而未亲见,它们幼时长得与蛇相似,能上岸、能入水,成年后两腮长出鳍,体型和婴儿一般大,通体银白,眼珠像碧绿的夜明珠。它们数量极少,在鱼讯时随着东海风浪,流入内陆,据说,捕到它的人能交到好运。“但你父亲并非单单为了交好运,”李伯说,“而是将它当作了一个念想--人活着总是要有念想的。”

这番话在小太公心中留下极大反响,他仿佛一个突然入定的老僧,双眼望向窗外久久凝神,李伯走后,他关上屋门,没人知道他干了些什么,只听到屋内不时传出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几天后,他又出现在河埠头上,完全变了个人,穿着一双高帮胶靴,一件皮质渔衣,一顶斗笠遮住了半边脸。那天,天下着雨,小太公在风雨中解散了系在岸上木桩上的十八艘船中最大那艘的绳缆,撑起竹篙,一桨划到了河心。船身摇摇晃晃,小太公稳住阵势,他是一名优秀的渔夫,拥有良好的遗传基因,撒网入水,一只鹭鸶在头顶掠过,骤然增大的风力几乎将他卷入水中,他抹去脸上冰冷的雨水,双眼放出矍铄的光,双脚死死扣住船板,船在人们的视线中越飘越远,最后飘出严桥头。

一星期后,他回来了,上身赤裸,把船泊岸,人们看到他手上提着那张被水浸泡得紧缩、变色的渔网,网中似乎有东西在动。人们凑上去看,只见一团银光,网眼里嵌着无数纽扣大的鳞片,一只玻璃弹珠般的眼睛闪了一下。

这分明是条奇特的鱼。

接下来,小太公做了些奇怪的举动,他委托村里最出色的窑匠烧制一只器皿,该窑匠在半山腰利用七七四十九天将其完工,雇了几个伙计运下山。人们赶去看,只见它高及人腰,周身遍布淡粉色荷花、嫩绿色荷叶、青灰色草鱼图案,瓮口平溜光滑,翻着圆边,肚大底窄,关于它的用途,无人知晓。其次,小太公开始寻找当年建造六间房的工匠,他意外地出现在村民聚集最多的“子林小店”,坐在靠窗一个座位上,喝一壶微温的老酒,和大家聊天。他说他要找那些工匠,大家不理解,问他找他们做什么?小太公将一粒花生米丢入口中,看了一眼四周,说他想知道:当年建造的究竟是六间房还是七间房?这话一下子就传开了,答案却让人失望--这些年,那些匠人都已陆续离世,没人再知道关于那些房子的秘密,怎么会有第七间房呢?小太公不再言语,喝得半饱,走出“子林小店”,沿着河岸走上严桥头,眺望缓缓流淌的河水。他的背影就像一尊很多年前就伫立在那里的雕石,和周边达成高度一致,神情透露出一种不相吻合的游离,似乎想逃开眼前的什么东西,对远方凝眸。那是人们最后一次见到他,几天后,那场大火就烧了起来。

那是村里最大的一场火,人们被一片此起彼伏的狗叫声惊醒,赶到现场时,火苗已窜到了房顶,木料噼噼啵啵燃烧着,散发出一股陈年的香味。夜空被染红大半,火舌像鞭子一样抽搐着,六间房瞬间变成了火海,犹如一个放大了的被点燃的火柴盒。人们在片刻的出楞后,四下奔走,拿着木桶、木盆去严水河接水,试图扑灭大火。水珠一遇火焰,像撒进了熔浆,没冒个泡就蒸发了。然后人们开始寻找小太公的身影,除了满目红色,见不到一个活物。

那场大火烧了一天一夜,冷却后,六房间就变成了后来那个模样,这么多年一直闲置在左岸,无人问津。

右岸

比起左岸,右岸是另一番景象,一片田野,显出四季不同的色彩,远处的水稻田汪着混浊的水。再过去是橘子林,每当丰收季节,人们将橘子摘下来,用箩筐承载,金黄的透着饱汁。橘子林尽头,沿沟渠,野长着一排槐花树,错落有致,开白色小嫩花,远远望去,像停着一只只蝴蝶。

有一年,来了个外乡人,开着一辆卡车,停在槐花树下,载着许多木箱,四面用栅栏横竖搭起来,里面是成千上万的蜜蜂。他把木箱往下搬,摆在槐花树下一字排开,搭起帐篷,驻扎了下来。

他是个养蜂人,每天清晨,迎着微透的曙光打开蜂箱,密密麻麻的蜜蜂就像沙尘一样,飞向槐花树,停在花蕊上忙活。日头渐高,微风徐来,蜜蜂发出一片细碎的蜂翅声,到了傍晚,遍地染上一层粉黄的霞光。养蜂人像一位发号施令的将领,点燃一把不知名的草,蜂群在草烟中纷纷飞回木箱,养蜂人盖上箱盖,支起煤球炉,炒两个菜,喝一点酒,点起一盏煤油灯,漆黑的夜晚,四周很静,一点星火亮在帐篷里,槐花树睡了。

据村里人说,养蜂人的家在很远的地方,他在各地奔波,等此处的花期过了就收拾蜂箱,前往别处,他到过很多地方。

槐花树的花期过了,他把蜂箱搬上卡车,走了。

第二年花期,他又来了,这次,他马上去找了村长,说想在村里找间屋子,他常年在外跑,想有个安顿的地方。村长说:“哪里有空屋子呢?”他说:“对岸那六间房就不错,我只要其中的一间。”村长想了想,答应了。

他请了几个工匠将最北边的那间房翻修起来,没几天,房子就粉刷完工,他按当地风俗,办了进屋酒。从那以后,他白天还去槐花树下放峰,晚上回到房里睡觉。村里有人告诉他,以前这里住着一个人,捉到了一条奇怪的鱼,他问:“那人现在在哪里?”那村民答不上来,他在绵延的追忆中想起多年前的那场神秘大火,想起那个大家叫他小太公的男人,没人知道那场火中的小太公究竟是死是活,哪怕烧成了灰,也该有点残余。

第七间房

秋天来临,又是一个轮回的季节,两岸景色发生了变化,右岸的稻田变得金黄,稻香飘逸在温煦的秋阳下,使人沉醉。橘子林中到处站着头戴圆帽的摘橘人,将橘子装进箩筐,搬上卡车运走。而左岸的景致,六间房除了养蜂人住的那间,剩下的都被疯长的荒草遮蔽了。

那位养蜂人后来就成了我的父亲,我从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杂乱的记忆里只有父亲带着我各地奔走,只有那数十只养蜂箱及数十万只蜜蜂发出的嗡嗡声伴随我长大。孤独是我童年最深的底色,幼小的我一直以为这里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对一切充满无可言说的温爱。后来我开始迷上在那五间房的废墟之间游走,它们对我来说始终是片陌生的领地,长年累月平静地伫立在那里,散发出被时光侵蚀的气息。

有一次我和往常一样穿梭在齐人高的荒草间,秋阳漫不经心地照得人昏昏欲睡,那天我精力旺盛,踩着荒草的根茎,看里面的动物、昆虫们四下逃窜。后来到了东边第二间房屋的地基上,这里的草特别茂盛,我的脚底踩到一个突起的硬物,和碎石块掺和在一起,蹲下身,拨开草丛,发现是个生锈的铁环。我尝试拉起它,它很快便带起一块锈迹斑斑的铁板,下面呈现一条完整的阶梯。我愣了一会,回家拿手电筒,沿阶而下。是个地窖般的所在,墙壁由青色的原石构成,未经打磨涂刷,露出粗糙干硬的质地,地砖十分规整,布满青色的苔藓。我闻到空气中充满一股酸馊的气味,想起人们口中流传的那第七间房,空间很大,手电光照不到全貌,除了一些凌乱破损的寻常家具如断椅残桌,没什么特别的物件。到后我在墙尽头看到一只硕大的瓷瓮,瓮身上雕刻着荷叶、草鱼等图案,鱼儿栩栩如生,荷叶鲜翠欲滴,只听一记微弱的响动,分明是水波的声音。我过去向瓮口一瞧,浑浊的水质中,似乎有一条硕大的鱼影缓缓晃动,两颗玻璃般的眼珠闪了一下,旋即归于平静。

周弗的两个午后

我们第一次见到周弗是在一个夏季的午后。

那个夏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热,老街的两排木屋在火辣的太阳下显出一种不真实的色彩,屋子的门窗开着,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只有吊扇千篇一律的“唰唰”声。狗趴在屋檐下,伸出舌头,流着又长又黏的唾液。就在这时,周弗闯入了我们的视线。

她是跟阿凡一起来的--这位豆腐坊李老板的儿子那会儿还挺像个男人样,从那时起,他的寿命只剩半年零五天,过了这个期限,他将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离开老街。现在,就由我来告诉你们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住在老街。

我家和阿凡家是邻居,我们的父亲是这条街最早居住者的直系后裔,那时老街两旁的住户还没现在这么多,临街的“岩河”环绕半个镇子,老街就在河流中段的石子桥附近,拉成“一字长蛇形”。

阿凡出生的时候,岩河的水正在做一年一次的清淤工作,那天,我父亲正在现场,他看着阿凡被抱出产房的情景,当他透过襁褓瞧了一眼阿凡紫红色的婴儿脸,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此子过不出三十大关。”他想。他是自学成才的算命先生,在我小时候,他就叫我对阿凡好一点,这是个不久于人世的孩子。

小时候的阿凡瘦弱、木讷,大大的眼睛,一副总在受惊吓的样子。他喜欢跟在我们后面玩,我们用各种恶作剧欺负他,听他尖叫,但在另一方面我们羡慕他永远花不光的零花钱。在那个小商贩的黄金时代,李老板的豆腐坊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断扩大的店面使豆腐的芳香飘逸在老街的各个角落。阿凡在李老板的培育下,一路从小学升到中学,中学升大学,这些借读费、赞助费是我们父母无力承担的。转眼,他从一个沉默寡言的木小子变成了大人眼中的帅小伙,然后在那个午后带回了周弗。

周弗出现的时候,我们正在老街游荡,她穿着一条白色连衣裙,一头乌黑长发,尖尖下巴,从我们身边走过,身上带着一股神秘的芳香,走进李老板的豆腐坊,然后豆腐坊传来热油炒菜的声音。李老板的老婆破例叫了几个亲友去家里吃饭,她们走进屋里,看到那个名叫周弗的女孩坐在窗下一把木椅上。她的脸在一缕阳光照射下呈现美丽的剪影,天气过于炎热,她却不怕热,没人看到她脸上有一颗汗珠,她的双手白得像一对美玉。

第二天,她住进了李老板为她安排的豆腐坊右侧一栋小木屋的二楼,从此过起了深居浅出的日子。每天早晨我们看到晨起的第一条黄狗跑过老街弄口,周弗推开朝南那扇雕花镂空的格窗,凭窗远眺。我们不知道她看到了什么,从这里望出去,无非是一片屋瓦,紧邻老街的几幢小楼,以及飞过天空的一群鸽子和它们发出的鸽哨声,周弗看着这些,神色中有一种无法掩饰的忧伤。

她是谁?从哪里来?有人说她家境富裕,也有人说她出生贫穷。老街的流言往往扑朔迷离,真相还得来自当事人阿凡之口,没过几天,他就被我们拉进了与李老板豆腐坊齐名的阿三饭店。我们坐在靠墙的一张油黑的木桌旁,顶着一只积满油垢的灯泡,推杯交盏。正是在那里,酒过几巡,在我们一再询问下,阿凡亲口告诉我们,他和周弗是大学同学,周弗的家不在本地,毕业后她没回家,他趁机向她表白。那天,他准备了九十九朵玫瑰,包下了镇上唯一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影院,那天,天气闷热,他们坐在空荡荡的电影院看怀旧黑白电影,当银幕上出现男女主角接吻的镜头时,阿凡向她跪了下来,放映厅陈旧的机器喷出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的烟雾,在朦胧的幽暗中,周弗热泪盈眶,起身抱住了阿凡。

但我们总觉得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周弗对阿凡的态度并不如他所言的那么温馨浪漫,他们极少一起出现在公众场合,为数不多的几次,她总是跟阿凡离得很开。她在家的时候也几乎不和他讲话,有时吃过晚饭,他们在院子里乘凉,周弗一个人低头做针线,做了一会,视线落到院墙边的一丛青皮竹上,这时,微风轻拂,竹叶簌簌有声,等到月上中天,搬起板凳回了房间,留下阿凡一个人在空荡的庭院里发呆。

与其相比,阿凡的精神面貌熠熠生辉,他每天穿着一件挺括的衬衫,踏着黑皮鞋,走在老街,仿佛事业有成的人衣锦还乡,告示他的幸福。我们无法理解他的真实心境,是真的觉得生活对他无比厚爱,给予他一个美丽的妻子?抑或只是一种表象?我们老街人都有一种浮夸的处世态度,每个人过日子背后的辛酸苦辣是绝不显山露水的,阿凡秉持了老街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只是一味地昂首挺胸意气风发阔步行走,接受所有人对他的注目。然后,半年零五天后,那件事就发生了。

那件事一度成为老街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有人记得,那是在一个寻常的晚上,阿凡喝了很多酒。他从阿三饭店出来已是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却仍是阔步行走在幽暗的街灯柱下,踏着一往无前的步伐。有人记得,其中一盏路灯被一个顽皮的孩子用弹弓打碎了,阿凡走到灯下,整个人蒙上一层黑翳。十分钟后他坐到了他父亲李老板豆腐坊前的石墩上,一轮明月挂在老街上空,像老街刚建立时的样子,洋洋洒洒铺下一地碎光。阿凡似乎显得异常兴奋,他和每个路过的人打招呼,叫对了每个居民的名字,这是罕见的。事后有人说,这是一个人死前的告别,阿凡对自己的死是有预感的。

阿凡回到房间已是午夜十二点,他在漆黑中没有开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一缕月光,看到周弗睡在床的一侧。他一动不动看着她,有那么一刻,体内因酒精的涌动泛起一股欲望,但很快就在周弗微弱的鼾声中消失殆尽。他脱去身上的衣服,静静地躺到她身边,眼望着天花板,一块乌黑的水渍载浮载沉,被楼下的街灯光蒙上一层黄影。他看了一会,突然感到呼吸急促,原以为是酒醉后的正常反应而没有在意,事实是他心脏的某根血管正在遭受一次致命的病变。

第二天,我们就听到豆腐坊传来周弗尖叫的声音。

我们跑到那里,只见周弗穿着一件小碎花睡衣,披散着头发站在床边。一开始我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有个伙计看到周弗睡衣下若隐若现的身体,生理起了点反应,但很快我们就意识到出了事。阿凡躺在床上,脸色煞白,双眼紧闭,嘴巴微张,我们过去摇他,摇不醒。这时,周弗说:“我醒来的时候,他就这样了。”这是周弗第一次对我们说话,她的声音有种空旷辽远的感觉,我们立刻用一辆手推车把阿凡送到医院。结果,那位高度近视的医生只看了一眼就说:“死了。”停顿片刻,又补充一句,“这是常见的死法,叫作猝死。”

第二天,老街举行了阿凡的葬礼,李老板夫妇扶灵嚎哭,街坊邻居也哀悼这位青年的英年早逝,要知道,他是我们老街第一个大学生,原本大有作为。花圈在豆腐坊屋前屋后整整绕了一圈,摆不下的横陈在地上,白色挽联像缎带一般在微风中缓缓飘扬。吹打班子请的是老街最好的一支专业队伍,具备吹拉弹唱全方位技能,唢呐二胡锣鼓一起上,那场面足以另最不正经的人肃然起敬。这其中最受人期待的还是哀歌演唱能手小月轮,她天生拥有一副凄婉的嗓子,令在场的人无不泪流满面。只有周弗从未在灵堂出现,她待在二楼房间,听着楼下不时响起的哀乐,手托下巴倚靠在镂空窗前,睡衣上的小碎花在晨曦中鲜艳如生,仿佛死去的人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傍晚时分,丧事进入高潮阶段,豆腐坊外挤满观礼的人,天色渐晚,小月轮凄凄惨惨切切唱了一气,长辈们哭得用两根手指捏着鼻子擤鼻涕,大法师在阿凡的灵床前“练度”、“解冤结”,这时周弗下来了。我们看到她容光焕发的脸,姣好的身材,身上那席淡淡的飘之不散的香气。她甚至连丧服都没穿,更别提手臂上代表新寡妇的白纸了,她像一条鱼,拨开人墙,径直来到李老板面前,凑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然后两人从楼梯上去了。

就在那间刚死过人的房间里,李老板听到了周弗口中说出的那句让他气愤填膺的话,“我要走了。”她不动声色地说。李老板说:“去哪里?”周弗说:“去我来的地方。”李老板说:“我儿子还没入土,你就要走?”周弗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李老板说:“为什么?”周弗说:“我不喜欢这里。”李老板说:“这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周弗说:“反正我就要走,我跟你打声招呼。”说完,来到床边,从靠墙的一堆杂物里拿出一个行李包。这让李老板愈发生气,连行李都准备好了,这该死的女人,忘了当初是怎么来的!忘了当初自己是干什么的!他正想发作,却见周弗突然像一个物件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一分钟后,妙手王被请上了楼,他是我们老街唯一的赤脚医生,长着一副干瘦模样,长长的指甲,一下巴白须。他被李老板叫进房间,坐在床边,翻了翻周弗的眼皮,把两根细瘦的手指搭上周弗的脉,大吃一惊,“周弗有了身孕。”他说。李老板听了,全身打了个激灵,一个新生命瞬间攫住了他的心。

妙手王走后,李老板一动不动坐在周弗床边,他老婆也上来了,等周弗醒后,他们把这消息告诉了她。周弗一听,也吃了一惊,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李老板问:“你打算把这孩子怎么办?”周弗的回答很简单:“当然是打掉。”李老板跳起来:“不行,他是我李家的骨肉。”周弗摇了摇头。李老板的老婆这时哭了起来,她说:“这孩子我们要我们一定要。”周弗说:“孩子在我肚子里,我想怎样就怎样。”李老板没有接茬,他的脸上浮现一种凝思的表情,这是他思考一件大事的标志,过了两分钟,他开口了:“这样吧,我们来做一笔交易,我知道你需要钱,我付你一笔钱,一笔足够多的钱,你把孩子生下来,生下来你就走。”这下,周弗的态度变得暧昧不明了。她那说不上柔和说不上刚硬说不上坚强说不上脆弱反正基本就是看不到任何喜怒哀乐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那种暧昧不明的神情,背后藏着一溃千里的妥协。

周弗最后留了下来,在她孕期的那段日子,李老板夫妇恨不得连路都不让她走,生怕对肚里的孩子造成影响,饮食起居也一应照顾俱全,为的当然是他们即将出生的孙子(他们从一开始就认定那是个男娃)。周弗却一反常态,突然对老街热忱起来,她不顾李老板的反对,常离开房间,游走在外,从街的这头走到那头,在某一间具有历史气息的木屋前驻足停留,长时间仰望屋角的天空,或坐在弄堂口的石墩上,让冷风吹拂长长的头发,脸上带着一种平静的微笑。

八个月后,周弗生了个大胖儿子,李老板夫妇热泪盈眶,因为孩子的模样像极了阿凡。周弗只看了孩子几眼,没说一句话,三天后,下了床,拿着那笔足够多的钱离开了老街。她走的那天,带走了窗台上的一盆仙人球和她用过的一只夜壶,我们不知道她此举的意义何在。对于这个来去匆匆的女人,我们依靠的只能是猜测和想象。

以上是周弗出现的第一个午后及之后一年内发生的事,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和她有关的第二个午后,相隔五年之久。也是个夏季,依旧炎热的夏季,老街的房子依旧门窗洞开,电扇发出唰唰的声音,却听不到人的交谈。这些年附近一带进入了开发模式,大大小小的高楼拔地而起,老街却仿佛游离出了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圈,固执地坚守着一份常态,不管外面世界如何日新月异,如何多的楼房包围它,它都不为所动。

孩子们在那个午后显得格外亢奋,他们聚在一起,讨论玩的方式,这是老街新的一批主人,终将取代我们在此继续绵延的生命。最后他们跑进老街最后一个养蛇人刘德家的后院,那里摆着十几个绿色蛇皮袋,袋子里盘绕着十几条彩色花纹的蛇,这是前段日子刘德从外地抓来的。他们想到一个恶作剧,趁刘德不注意,解开袋口,将一只玻璃瓶塞进去,一条蛇钻进了瓶子。

然后他们找到李小蛋,他长得壮实,圆圆的脸蛋、圆圆的身板,明眼人会发现他和一个人长得很像。孩子们找他来主要是为了捉弄他,他们把那条蛇连带瓶子放进一捆稻草,交给他说:“我们玩‘卖稻草的游戏。”他接过来,刚想跑去“卖”,摸到一团光溜溜的东西,拨开一看,那条蛇就盘在瓶子里,吐着蛇信子。他大叫一声,丢掉稻草,撒腿就跑。

这是发生在东街的事,同一时间,西街也有事发生,年过古稀的小太公架起火炉在炸爆米花,这是他的营生。今天没多少顾客,他慢悠悠地转着黑色爆米花铁桶罐,等到了时机准备拉扳手“爆桶”,这时一辆红色小轿车在街口停了下来。车里出来一个人,打扮时髦,戴着墨镜,挎着肩包,小太公一眼就认出,她就是离开多年的周弗。

周弗径直走向李老板的豆腐坊,李小蛋则向“子林小店”跑来,李老板此时正在“子林小店”搓麻将。李小蛋被蛇吓得丢了半边魂,跑步的架势像在百米冲刺,一不留神,一头撞在迎面走来的周弗身上。周弗一个趔趄,高跟鞋崴了崴,李小蛋则摔个底朝天,躺在地上,索性不起来,哭开了。周弗看了他一眼,把他从地上拉起来,她丝毫没意识到眼前这个孩子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从包里拿出一支棒棒糖说:“别哭了。”李小蛋接过棒棒糖,抹了把泪,跑走了。

周弗继续走向豆腐坊,我们在远处看着她,就像她第一次出现在此地的那个夏季午后。当她抵达豆腐坊门口,停住了脚步,没有进门,而是望了一眼二楼那个曾经死过人的房间。我们不明白时隔多年她为何会旧地重游,她对我们来说始终是个谜一样的女人,她呆呆地站了好一会,从包里拿出一叠用报纸包起来的东西,放在门槛上,转身离开。在她走远后,我们发现报纸被风吹开的一角,里面露出一叠崭新的钱。

猜你喜欢

豆腐坊李老板太公
万隆豆腐坊的中国味
识破
豆腐坊风波
吃货
聪明的光头强
豆腐坊风波
一个不得罪
外太公
绝鉴
我的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