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之家庭环境的创设
2016-05-14柴诗吟
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他们更多更好地阅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具体可从家中大量藏书,营造充满书香的家庭氛围;指导孩子阅读,体会亲子阅读的快乐;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课外阅读进行监督以及布置适当阅读任务;利用游戏激发阅读欲望等方面着手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语文课外阅读。语文学科的学习在一个人的生命成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小学习语文的我们懂得识字造句,懂得表达与交流,懂得用正确的语法说中国话、写中国字。与此同时,语文也悄悄地改变着一个人的素养,当我们用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肆意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语文素养显露无疑。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要想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积累,增强其文化底蕴,而阅读则是必不可少的。
一、语文课外阅读与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中的“读”,主要指的就是阅读,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许多学生甚至在语文考试中因理解偏差而普遍低分,不占优势。因此,加强阅读是学习语文必需的一条捷径、一种方式。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内所教所学的一些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显得极为重要。在众多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都设计有“名著导读”单元。为使学生能更多地阅读名著,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其中也会介绍许多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还设有“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爱上阅读,终生受益。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密不可分,家庭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课外阅读形式。父母、亲属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孩子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其间除了受良好系统的学校教育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由家长(指父母或抚养人)和其他年长成员按社会、国家的要求,创造一定的家庭环境,通过言传身教或其他教育方式方法,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庭教育没有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也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很好掌握的,它是靠我们从小耳濡目染,一点一滴阅读练习积累而形成的,而家庭教育中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其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扩大课外阅读量,开拓视野。父母喜好读书可以带动孩子,一个充满书香味的家庭环境必然会对孩子的阅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使孩子从小与书为友,博览群书,无形中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开拓其视野。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多看、博闻强识,语文学习自然会驾轻就熟。
其次,广泛阅读,大量积累。在家庭环境中,让孩子广泛阅读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常识,能够增长孩子的知识储备,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加大自信,不至于孤陋寡闻,默不作声。
最后,学会思考,启迪智慧。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享受,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驰骋在书的海洋,脑海中必定会对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思考,提出千千万万个问题,然后进行探索并一一解答。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启迪他们的智慧,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另外,父母在旁循循善诱,也能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有助于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当前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分析
生活处处皆语文,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更具开放性和活力,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加大,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名人名家的作品,如若对其一无所知,必定会影响答题效果。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单元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大的要求,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理解经典的中外名著,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学生缺乏阅读量和对经典名著敬而远之。
在中小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老师讲解费力,学生不加思考的现象,使得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低下,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或当作学业负担,并没有认真完成。因此,缺乏阅读量在课堂上表现极为明显,阅读速度也没有得到一定的训练,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另外,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大量动漫图书兴起,深得中小学生的喜爱,许多学生宁愿购买漫画书或武侠、言情小说也不愿珍藏几部经典名著,对经典名著敬而远之,甚至在课堂上都相互传看动漫。这样低效、随意、不加选择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无不与家庭教育环境相关。
一方面,父母的消极态度和错误观念导致孩子阅读量的缺乏。学校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而有的家长往往把分数看的最重要,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的家长还强制要求学生要买的课外阅读读物,必须是教材辅导书,学生只能看与提升成绩密切相关的书。这种对课外阅读的狭隘认识,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父母没有正确及时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没有及时给孩子正确的阅读引导,教会孩子读什么书,怎么读,完全任由孩子自己选择,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没有阅读几行便昏昏欲睡,或不加思索地阅读,或盲目跟风地阅读大量不健康的读物等,这些不良习惯很难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根除或矫正,对于语文学习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家庭环境创设对促进孩子语文课外阅读的对策
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家庭生活的乐趣可以使孩子抵抗坏风气的毒害,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有学者也曾谈到:“在学生接受系统的语文教学任务时,我们的家庭为学生准备的不仅是默写本与考卷,更可作为长者、作为朋友、作为知己共同浏览书籍、电视、网络,共同参加体育、娱乐、休闲的活动,培养关心自我、关心他人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也是我们的语文学习。”[2]可见,家庭环境的创设对促进孩子的语文课外阅读尤为必要。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家中大量藏书,营造充满书香的家庭氛围。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习惯也不同,有的爱好读书看报,有专门的书房,藏有大量的书报典籍,墙上挂满名家书画,试想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每天耳濡目染受到书籍的熏陶,能不热爱读书吗?书中自有黄金屋,即使不喜欢阅读,偶尔翻翻也能较早识字认句,增长见识。但有的家庭却不注重阅读,而用电视影音等休闲娱乐方式取而代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则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3]
(二)家长指导孩子阅读,体会亲子阅读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与家人每天朝夕相处,父母应当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出发,鼓励孩子广泛阅读,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乐于阅读。例如,“课内外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多读,采取朗读与默读结合,增加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把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注重孩子的积累,使孩子的阅读在质量和数量上有足够的保证。”[4]还应提醒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及时去查,不懂的知识及时去问,并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从而慢慢通过阅读激活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语感,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总之,家长应该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可以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课外阅读进行监督。孩子有时单纯因自己的兴趣去看一些杂乱无章、甚至有损身心健康的读物,尤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引和监督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父母应关注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为他们选择适合其身心特点的读物,让他们循序渐进地阅读,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他们进行监督,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布置适当阅读任务,利用游戏激发阅读欲望。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布置些课外阅读任务,例如,每周读两篇优美散文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下读后感,或以周记随笔的形式,或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或以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悟。在此过程中,不仅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很好地锻炼,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自学的过程,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体会他们的个人情怀。另外,为了充实孩子的阅读体验,家长也可设置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来增加彼此阅读的趣味,例如,你画我猜、知识问答等与书本相关的有意思的小游戏,来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加大亲子间阅读的交流。
阅读对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来说举足轻重,通过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课外阅读量,开拓视野,提升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其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发展。
“陕西理工大学2016年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研究,基金号:SLGYCX1624”。
参考文献:
[1]王建青.论家庭教育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徐金刚.家庭教育对语文学习的影响[J].新课程(中学版),2009,(0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蒋桂芬.让语文走进家庭,让家庭走近语文——浅议家庭教育中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27).
(柴诗吟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7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