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为小孙女译《小王子》答记者问

2016-05-14柳鸣九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孙女小王子星球

《小王子》与您

记者(康春华):您平生第一次读到《小王子》是什么时候,当时有什么感受?

柳鸣九:我这一辈子的书斋生活,主要内容不外是两个字:一个是读,一个是写。读的书数量不少,究竟哪一本书,读于什么时候,我还真说不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小王子》对我来说是一本“迟到的杰作”,我是在我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二十世纪之后才读到它的,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后,我才读到它的。这是因为在此之前,我还只来得及在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文学大林莽中摸索前进,当然也在为进入二十世纪做了一些准备。但首先要读的是纪德、莫里雅克、马尔罗、萨特、加缪等等这些体积庞然、名气更响的大块头,还来不及把目光投射到圣-埃克絮佩里身上。即使是对他做了一些了解,进行了一些认知与研究,我也只把我的眼光主要关注在他的代表作如《夜行》《人类的大地》上,而没有多关注《小王子》这个作品,对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这部篇幅短小的杰作,我是失礼了。最明显的一个疏漏与不当是,我竟然没有把《小王子》收入我主编的规模宏大的《F.20丛书》,而只收入以上两部代表作。

之所以对《小王子》此书怠慢失礼,固然与我工作安排的先后次序有关,更主要的是我和大家一样,迟迟才从苏式意识形态日丹诺夫论断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才逐渐清除自己身上的左倾幼稚病。因此,对整个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关注、认知、研究与译介就慢了整个一个节拍。当然,也多多少少与文学研究中,忽视儿童文学的偏向与惯性有关。

记者:这种感受是否随着时间之流逝而发生改变,晚年重读又有怎样新的体悟?

柳鸣九:我大概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就是在我对日丹诺夫论断揭竿而起的前后,读到《小王子》这本书的。谢谢上帝,当时我没有误读它、误会它,我当时至少有这样几点认识:

1. 这不仅是一个童话,而且也是一本给大人看的书。

2. 它是气魄最大的一个童话,也是哲理隽永的一个童话。

3. 它几乎可以说充满了成人的哲理思辨,其中很多哲理都与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相通,我都是熟悉的。还有的则是二十世纪新锐的哲理思维,也与我是心息相通的。

这几个观点,后来,我在不止一次的论述中都有所表述。总之,我跟《小王子》的关系是“相识恨晚,但一见如故”。如果我很早就读了《小王子》这本书,比如说,在日丹诺夫论断还控制着、还禁锢着我们头脑的时候,如果是那个时候,我读了《小王子》,也许会出于自己的左倾幼稚病,指出它有这种局限性那种局限性。但我读《小王子》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多岁了,我已经从日丹诺夫的阴影中走出来了,或者说,我已经在酝酿对日丹诺夫论断的揭竿而起。因此,我最初对《小王子》形成的基本观点,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我初读时的感受和现在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这一点上,我感到很庆幸,我对《小王子》从来没有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而有所误解,还算有资格讲“一见如故”这句话。

记者:《小王子》可以算得上拥有世界上最多翻译版本的童话书。这一次重新翻译这本童话书,相比于您数百万字的文学研究和翻译作品,对您有何重大意义?

柳鸣九:虽然, 我对《小王子》这本书的价值一开始就有准确的认识,但我译《小王子》这件事,对我的研究工作和翻译工作的意义与比重,说实话,是微乎其微的;在我整个的文化学术工作中,它所占有的地位只是一个点,而且是一个较小的点。要知道,当中国少儿出版社在2005年约我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开始是拒绝的。这又是我对不起《小王子》的地方,当时,我根本没有把它放在我的业务工作计划中,那么为什么我翻了这本书呢?这完全是个人感情领域中的事,其最初的意图就是翻译一部童话送给自己小孙女,其原始意图的性质与一个老祖母用纸折一只小飞鸟,用布缝制一个小娃娃,送给小孙子与小孙女无异,只不过,我是一个人文学者,我译的这个作品是世界名著,因而,此举也就必然会上升到文化层面,这才引起足下提出了这次翻译对我的学术文化工作“有何重大意义”的问题。

《小王子》与小孙女

记者:孙女是什么年龄阅读的《小王子》?她为何特别喜欢这一本书呢,可否描述一些细节?

柳鸣九:小孙女是什么年龄阅读《小王子》的,我不知道,她为何特别喜欢这本书,我也不知道,有哪些细节,我更不知道。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也因为我从来没有跟她生活在一起过。她每次回北京,我能见她的时间,最多的也就是六七个小时,而且不是吃饭,就是忙于其他的活动。很坦率说,这种现代人的亲情关系,带有美式色彩的亲情关系,倒是可以写进《小王子》中去,叫他瞪大眼睛。

记者:在这一次“特殊”的合作中,您和孙女各处大洋两岸,您翻译,小孙女绘制插图。爷孙俩是否有过就这书展开的讨论和对话呢,是否拉近了您和日夜思念的孙女的距离?

柳鸣九:我为小孙女翻译《小王子》是2006年的事,那时,她还不会画画,她开始画画,是后来的事,画得越来越好,是近几年的事。见她画的不错,颇有童趣,我大概是在去年才萌生出让她为《小王子》译本配画的念头。正好深圳海天出版社要选用我的《小王子》译本出版,我毛起胆子提出了我这个大胆建议。经过海天出版社胡小跃工作室的考核、首肯,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划与细致的工作,才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二柳双组合的版本。因此,如果说这个版本实现了我老年的一个心愿,我首先应该感谢深圳海天出版社,应该感谢胡小跃工作室的负责人和他手下的工作人员。

因为我提出小孙女为《小王子》配画的建议后,爷孙俩根本没见过面,谈不上就这本书展开讨论和对话,最多只是我在电话与书信中,讲了我的若干意见,她的妈妈也在她身边对这位“小画家”作了一些鼓励、帮了一些忙、打了一些下手,而在北京,打字、复印、扫描、编排、邮件来往等等杂事,则由伺奉了我三十多年的农民工小慧夫妇帮助完成。害帕金森氏病的我已经无法料理这些事情了,因此,这个版本的完成,也应该感谢柳一村自己的妈妈与我身边的这对农民工夫妇。

至于如足下所问,是否拉近了我与小孙女的距离,对此,我一点也不在意,这个问题不在我考虑的范围之内。我实现了与小孙女的这次特殊的合作,就完成了我老年的一个心愿,我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记者:您说,这是送给远在大洋彼岸的孙女的礼物。作为祖父的您,这份礼物包含着对孙女怎样的寄托与爱?

柳鸣九:如果说这件事是一个礼物的话,那么,这个礼物谈不上有什么“崇高的目的与伟大的爱”,它的目的很世俗、很具体,不外是两个:一,给小孙女留下一个有意义的纪念品,让她记得她的祖父,这是一种最凡俗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算盘”,我是凡人,不能免俗。二,是让小孙女有一次实践的机会,有一次做事的经历。在我看来,实践的过程、做事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各种品质与能力,比任何说教都有益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甚至对大人也是如此。当然,后一个目的是主要的,因为,老祖父期望自己的小孙女成为一个能充分理解《小王子》的人,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成为一个能思索世界上形形色色事物并保持清醒意识的人,成为一个关怀这个世界并能做出自己一份贡献的人,一个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但又能面对各种复杂事物的人。

《小王子》与这个世界

记者:正如我们所知,《小王子》不仅仅是童书,更是一部成人世界的童话书。因为简洁而童趣的故事背后蕴含着成人思辨性和生存哲理。选择翻译这样一本童书,对孙女和其他孩子们的成长,有哪些指引与期待呢?

柳鸣九:十六世纪西班牙产生了一种流浪汉体小说,其代表作就是杨绛先生所翻译的《小癞子》,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一种小说的叙事结构,以主人公在世间流浪的故事为线索,展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与人物,当然也凸现主人公某种精神与素质,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就沿袭了这种叙事模式。这种叙事模式在法国也得到了继承,十八世纪的《吉尔布拉斯》就是一部重要的代表作,而《小癞子》《唐吉诃德》到《吉尔布拉斯》都是杨绛翻译的,她发掘、翻译介绍了流浪汉体小说这个系列,这是杨绛作为学者与翻译家的最主要的贡献。《小王子》的叙述结构使我们很容易想起这样一个传统,小王子在各个星球之间来往,看到各个星球上的人和事,其实他们就是地球上的人和事。作者让小王子怀着纯净的、朴实的、真挚的、善良的童心面对着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让他经常瞪大着他那天真的眼睛,表示惊奇,作者设置了小王子这样一颗纯真纯朴的童心与这些形形色色的、怪怪的“大人”们的对照,通过小王子瞪得大大的眼睛,对这些形形色色“大人”的行为,表示了作者的不以为然。如:国王的刚愎自用、迷恋权力、作威作福,醉鬼的酗酒,商人的唯利是图、无视友谊与朋友,从而表现了自己富于理性的哲理。这实际上是作者对于二十世纪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加以审视与评价,把这一切都召唤到天真纯洁的童心的审判台前,检验其是否合理。这就是作者在《小王子》中所做的事,这就是他对现代人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批判态度。恕我老派,“批判”这个词,多年来已成为一个过时的老词了,但我就是一个过时的老人,不得不用。

至于《小王子》作为一个童话,其中有哪些哲理对少年儿童有用,那是显而易见的,作者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根本无需我来说。总之,凡事叫小王子瞪着大眼,表示惊奇的那些“大人”,是一定不能效仿的,是要敬而远之的;那些叫小王子瞪着大眼的事儿,是一定不能沾染的、一定戒之,个中的道理作者也都有所点示,读者开卷便知。而小王子身上的一些素质,则是应该效仿和具有的,如对自己所爱的玫瑰花负责任的精神;如珍视自己的小星球,精心料理自己的小星球,爱惜善待自己的小星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善待大自然的异类,即使是狡猾的狐狸与致命的毒蛇;而在作者看来,最重要的也许是要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纯真的,善良的童心。我当然希望我的小孙女与这个作品的小读者,都能够接受作者的这些启迪,健康成长,千万不要成为书里那些怪怪的“大人”。至于对成年人来说,《小王子》中的哲理与启示,是否也有教益?当然有!作者虽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为“成年人”而写的这部书,成年人读此书,一定开卷有益,只怕成年人自认为比小孩子成熟聪明,而油盐不进。

记者:从法国文学翻译与研究者的角度来讲,您认为曾经当过飞行员的埃克絮佩里,在43岁写下的《小王子》,它无法速朽的魅力何在?

柳鸣九:你“无法速朽”这个提法很有意思,时间的磨损力也是很可怕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经不起时光岁月的磨损,都有一个“朽”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朽得还很快,即速朽,真正不朽的,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凡事皆会朽,就看朽得快还是朽得慢。就文化、文章而言,能领风骚数百年,就很了不起了,就已经被视为不朽了。没有一个作家、没有一部作品不力求长存不朽,独领风骚数百年就已经是最高境界了,你所提的“无法速朽”,《小王子》想速朽也“无法速朽”,这种评价对它的抗时间磨损力做了最高的评估,我同意。《小王子》的确是一部“无法速朽”的作品,它之所以能“无法速朽”,其魅力我想有这样几点:

其一,文学作品都追求丰富的想象,而《小王子》的想象,大概要算是最宏大、最空旷、最瑰丽的一个想象了,不仅比童话中常见的一个小公主左右着一个王国,一个小女孩主宰一个古堡或管理着一座花园的意境要宏伟得多、博大得多,而且,甚至比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想象边际更宽广。因为《小王子》是在星球之间来往的,它的活动空间是宇宙,这种宏大的想象力,是二十世纪之前的人类很难具有的,也是二十世纪一般人很难以具有的,而只可能出自像圣-埃克絮佩里这样一个惯于从一万公尺的高空俯视地球的职业飞行家所特有的高远胸臆。

其二,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有自己的关切,愈是能以艺术形象的力量对最严肃、最紧迫、最艰巨、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传达出了作者真诚的深挚的关切,作品的生命力就越长远。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的献词中就曾经自信地表示,只要他在这部作品中所揭示的严重社会问题还存在的话,那么,他对这些社会问题表示关切的这部作品就绝不会过时,他所讲的绝不会过时,其实就是长存不朽,《悲惨世界》不正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吗?而对于《小王子》来说,小王子在自己的星球上,所遇到的课题,他在不同的星球上,所看到的种种景象,其实都是人类自己的问题,而且都是艰难的巨大的带根本性的问题,不说别的,只说小王子来往于不同的星球之间这个问题,已经摆在人类的面前了,你能说这个问题能在什么时候解决?小王子那种往返于自己星球与其他星球之间的奇妙方式,对人类的宇宙梦想肯定就具有长期的吸引力与启迪性。

其三,任何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追求与向往,这种向往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越是出自人类自然的基本需求的,就越是恒久的,以形象的力量将这种追求与向往表现了出来的作品,也就越有生命力。《小王子》就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缩影,小王子的寥寂感、落寞感、孤独感,与由此而来的嘤嘤求友的需求,都是圣-埃克絮佩里所要传达出来的人类感受,小王子所处的基本状态与他遇见的种种问题,也是作者所要启示人类思考的课题。作品长存不朽的魅力,决定于它所提出的课题巨大性、恒久性,决定于它关切的真挚程度,决定于它追求的迫切性,《小王子》便是如此,何况它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天真的可爱的主人公,通过他与各种对象简略而明了的关系,通过明快的故事情节而实现的。用最简单明了、简略朴实的形象,容载着这么多丰富的内容,这作品既容易看得懂,看完之后,又能获得如此多的启迪与智慧,这样的作品不受欢迎才怪呢。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小王子》将长存难朽的魅力所在。

特别还应该注意到,《小王子》还具有一种重要的思想魅力,那就是“全球意识”“全球关切”,这是我特别看重《小王子》的地方,也是我乐于翻译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小王子就是人类,他所在的那个星球其实很小,他所思考与面临的问题,都与他那颗小星球的命运休戚相关,他关怀自己那颗小星球,他为了自己那颗小星球而作一切,因为他深知在浩瀚无际的太空中,他只有这个落脚处,只有这个家园。这就构成了这篇童话的“全球意识”“全球关切”“全球胸怀”。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居于意识形态殿堂的神圣高位者,往往是宗教宗派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阵营意识、同盟意识……在这些意识的名义下、旗帜下,人类历史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矛盾、纷争以至战争。虽然所有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过程所决定的,但不可否认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这颗星球带来了不少痛苦、破坏、灾难以至浩劫……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特别是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与全球化倾向的逐渐出现与扩大,“全球视角”“全球关切”“全球胸怀”愈加有可能逐渐成为人类走出纷争困境的一条途径。正因为我们的地球已经为连绵不断的宗教对立、文化矛盾、民族冲突、国家纷争而不堪其负了,人类更有必要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多用心思、而多着力奋斗,更有必要大力宣扬有利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地球村”“同一个梦想”的理念,并“从娃娃抓起”。毫无疑问,《小王子》的作者在这方面是一个先行者。他所表现出来的“全球意识”“全球关怀”,将在人类未来整整一个发展时期里,保持其生命力与影响力。

记者:晚年时候,亲情、怀念和追思是您散文抒写的恒常主题。您写下了的许多散文,在温馨和谐趣的文字下,总有一层的寂寥和悲伤之感,惹人垂泪。而《小王子》则也事关着如何在辽寂的宇宙之中孤独存活。在天地之间的“大孤独”中,您是否与《小王子》有着深层的共鸣?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柳鸣九:谢谢你看了我的不少散文,对我个人、对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都有所了解,但这篇访谈已经是超篇幅了,我只想讲两点:一是,人在本质上都是孤独的,即使他的人事关系、亲情关系都很和谐。因为,毕竟有些问题必须由自己一个人来承担、一个人来对待。第二,我自己的状况,的确要比一般的人多一点孤独感、沉郁感。因此,我翻译《小王子》最后一章的时候,我是带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受的,我译完全书的最后一句话,“别让我总是沉浸在悲苦的思念之中……”时,我突然感到眼前模糊一片。

猜你喜欢

小孙女小王子星球
除非在小朋友的监护下
小王子
我家有个小精灵
呆萌小王子
1号异星球
呆萌小王子
外星球来的小王子
1号异星球餐馆
蹭饭
米弯弯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