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天鹏:天才是一份社会责任

2016-05-14刘莉娜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茱莉亚作曲音乐

刘莉娜

毫无疑问,龚天鹏就是那种活在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打开他的“百度百科”,那一整页光彩夺目的履历中的任何一条,单独抽出来都足以让一个“琴童”被称为“神童”,但他一个人都占全了——1992年生于南京,自幼便显现出极高的音乐天赋,1岁后能哼唱所听之旋律,2岁多便拥有绝对音高的听力并能准确地识别三和弦;5岁开始正式学琴,师从钢琴教育家叶惠芳教授;8岁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师从王建中与巢志珏教授;9岁时参加厦门鼓浪屿全国钢琴大赛,演奏汪立三《东山魁夷画意》荣获第一名,随后飞往纽约,参加茱莉亚学院预科部面试,演奏巴赫《前奏曲与赋格》第3首和柴科夫斯基《杜姆卡》,被当场录取;到美国后,龚天鹏即成为茱莉亚学院钢琴系主任约赫维德·卡普林斯基教授的弟子,并同时向预科部校长托马斯教授学习作曲;三年后,这位13岁的中国少年被选为茱莉亚学院百年校庆全美直播音乐会上的压轴担当,与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歌剧天后芮妮·弗莱明、奥斯卡影帝凯文·克莱恩以及好莱坞音乐巨匠约翰·威廉姆斯同台;14岁被全球王牌经纪公司之一ICM签约,开始了国际巡演。他收到过欧美众多著名乐团的合作邀请,其中包括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匈牙利布达佩斯节日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阿斯本节日乐团等,并多次在美国和欧洲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然而,面对自己这份被乐迷朋友们称作“神一般的百度百科”,龚天鹏本人却并不以为然,“我发现百度词条的关注点越来越不在艺术本身,却更强调艺术家的个人地位,我觉得这是个危险的倾向。”这位外形和谈吐都比实际年龄成熟的90后如今的身份是上海爱乐乐团的驻团作曲家,和他那些名声在外的钢琴界的天才前辈们不同,他既没有长发古典美少年的偶像包袱,也没有激情四射爱跨界的表演人格,他甚至在十几岁时就通过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把自己硬生生从鲜花掌声的台前“争取”到了默默无闻的幕后,因为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后悔么?毕竟比起演奏家的风光与名利,做一个作曲家要承受太多寂寞,这简直浪费了你的天才。”对此这个今年7月刚满24岁的年轻人却看得通透:“所谓天才,对于我们搞音乐的来说,不就是上天赐予你的音乐敏感度嘛。而成为一个天才,也无非就是珍惜并运用起这份上天赐予你的礼物,既然拥有了,就应该有一份社会的责任。”

曾是“少数中的少数”

说起当初怎么会去美国报考茱莉亚学院,在龚天鹏的回忆里,一切都是偶然中的必然。那时候,已经在音乐上显露出超常天分的龚天鹏正在南京师从叶慧芳教授学琴,但叶老师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不能再继续教琴了,她不忍小天鹏的琴艺就这么耽误,于是便推荐他进入了上海音乐附小继续深造。进入上音附小的龚天鹏如鱼得水,很快就在第二年的全国钢琴大赛上得到了第一名,因此回南京开了一场演奏会,就此被观众席中一位来自美国的“伯乐”相中,自告奋勇地要推荐龚天鹏去美国参加茱莉亚学院的面试。“说起来,我的钢琴之路开始得很早,这一路走来当然会有很多艰难的甚至痛苦的回忆,”很显然,琴童们的“凄惨童年”总是相似的,但龚天鹏的却又有些许不同:“但总有那些单纯因为音乐而向我伸出双手的陌生人们,她们是我回忆里最珍贵的亮色。”于是,在这位热心人的百般坚持下,龚天鹏的父母同意让他去美国考一考茱莉亚学院,但十几年前举家出国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为了不浪费龚天鹏的才华,最后这位演奏会上出现的“伯乐”决定单独带上9岁的龚天鹏前去美国。“伯乐”的眼光是精准的,在茱莉亚学院预科部的面试中,这个独自从中国前来的小男孩用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和柴科夫斯基的《杜姆卡》证明了自己的才华,被破例当场录取了——因为学校担心这个独在异国的孩子,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境。

“我总是被这种情怀感动,”提到这一段,一直表现得少年老成的龚天鹏有些动情,“之前帮助我去美国的陌生人也好,茱莉亚的老师们也好,他们之所以帮我,没有任何的功利与目的,就只为了不辜负一个孩子身上的音乐天分,或者说,就只为了音乐事业可以有更合适的人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会有勇气坚持梦想走到今天吧,因为我也不想辜负他们呢。”然而,学校虽然出于人性化考虑给了龚天鹏当场录取的殊荣,但毕竟他当年只有9岁,父母都在国内,哪能说留下就留下。最终龚天鹏还是先回到了国内,经过全家的认真考虑后决定举家前去美国,这时却突然发生了震惊全球的“911恐怖事件”。因为这个,龚天鹏一家三口的签证被美领馆连续拒签了4次,眼看开学报到的日期越来越近,全家一度打算放弃了。但爱惜人才的茱莉亚学院却并没有放弃,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校方直接找到时任纽约州议员的希拉里·克林顿和马友友为龚天鹏写了推荐信寄到领事馆,这才让他们顺利获得签证,得以成行。据说推荐信的内容是这样的:请不要耽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在属于他的世界里接受最好的教育……

之后的一切都看起来顺理成章,作为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龚天鹏在茱莉亚学院得到了最好的教育,更得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他入学的第三年,校长找到了这位年仅13岁的天才学生,要求他在百年校庆的演奏会上担任压轴,“因为他们想要找一个孩子,代表学校的未来”。毫无意外的,作为美国音乐界影响力第一位的茱莉亚学院,全美直播的百年校庆上来的每一位校友都是全球乐坛上最闪亮的名字,而在这样的场合成为压轴的“代表学校未来”的龚天鹏,一下子就被推到了万众瞩目的顶端。很快,14岁的龚天鹏被全球王牌经纪公司之一的ICM签约,开始了国际巡演。15岁时就受美国国家交响乐团之邀,与“世界歌剧天后”雷妮·佛来明作为特邀嘉宾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演奏,作为美国国家交响乐团2007年音乐季的开幕式,24小时以后,华盛顿邮报的总乐评发表评论,称他为“一个有着超凡信心、充满温暖和深沉、能够呼风唤雨的15岁艺术家”。总之,从那场一曲成名的校庆演出之后,龚天鹏在美国、欧洲、南美及中国国内举办了百余场独奏音乐会,且两次受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个人之邀为美国国会演奏。茱利亚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波里希教授曾这样评价龚天鹏:“像龚这样的人才,连我们这样对考学者万里挑一的世界音乐学府都是极少见的。他是少数中的少数。”

“那种掉下来的感觉”

谁也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背后,少年天才的音乐之路上却潜伏着一场巨变。“那时我已瞒着人偷偷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作曲。一架钢琴根本无法抒发我的疯癫愤青情怀。”就像心里的某一跟弦忽然被拨动,在钢琴演奏领域如日中天的龚天鹏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厌倦“表演”,却迷上了创作。其实也没有那么“突然”,就在那个给他带来荣耀的演奏会上,有些情绪就已经在默默地酝酿了:“那一天,在名流云集的林肯中心,所有人都在谈论‘鹏鹏‘鹏鹏,说我肯定是第二个郎朗。我心里特别慌,我知道自己发挥得其实很平庸,就从这一刻起,没有人知道,我开始想要推翻这一切——我不知道六七年后会干什么,但肯定不是别人想象中的未来,什么第二个郎朗,第二个李云迪。”我知道很多人都拒绝成为“xx第二”,因为骄傲的他们不想重复别人,但龚天鹏却毫不讳言的说自己不是因为骄傲,而是因为胆怯。“我非常有专业上的自知之明,很王牌的指挥有兴趣和我合作,我发挥又真的比较平庸,他们失望,口头上依然说你很棒,但种种迹象我自己知道。因此,即使一百个纽约时报把我捧上天,如果有一个发博客的无名网友骂我一遍,我都觉得他有道理。但父母、朋友都不理解,认为你弹得那么好,为什么经纪公司把你吊在那儿,一年一场演出都没有,培养你那么多年,你为什么不努力争取?”

那一段时间对龚天鹏非常难熬,心魔袭来,又正是少年叛逆的年龄,于是“不平则鸣”,创作音乐开始逐渐成了他宣泄感情的唯一出口。发展到后来,演奏专业的龚天鹏开始为了作曲旷课——演奏和作曲虽然关系很近,但所需要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平行甚至同时做出同样成就几乎不可能。“于是我渐渐荒废了练琴,作曲成了我的‘毒品,知道不该碰,又控制不住。”在这样的状态下,高中最后一年,龚天鹏终于因为本末倒置而演砸了一场音乐会,“虽说是很小的城市,影响不至于使我身败名裂,但成了我心中最可怕的一个污点。台下欢呼声剧烈无比,但这只使我更难过。因为我觉得我欺骗了他们。”对于今天已经成熟的龚天鹏来说,这一场自己对自己的“一个人的战争”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无非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觉醒时的必经之路,亦或是所谓“成长的阵痛”,但对于当时还是少年的“鹏鹏”来说则未免有些残忍。“那时出现过很多不愉快的演出经历,比如因为心态问题,曲目分量又那么重,一下慌了神,整个演出几乎乱套。别人说我听着很好,你对自己要求太苛刻了,但你心里一清二楚,昨晚的演出就是一坨屎。同时我又是个很不稳定的人,这种情绪累积久了,已演变成在舞台上的生不如死——比如小时学跳绳,明知脚离地稍微一点点,完全不会绊倒,但永远做不到,必须狠狠一跳,然后跳两三下就继续不下去了。在舞台上也是这样,这就是一种恐惧症。”

龚天鹏在这种巨大的恐惧下,向经纪公司告病谎称自己有精神崩溃倾向,取消了一年的演出。而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父母,当龚天鹏鼓起勇气一五一十地告诉父母自己并不适合做演奏家,真正才华是作曲时,当初卖了房子辞了工作举家“美漂”的父母几乎要崩溃了。特别是龚天鹏的父亲,这个音乐从业者从儿子还在娘胎里就为他规划了音乐之路,为此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大半人生才陪着儿子走到今天这一步,然而儿子就一句“觉得不合适” 就要任性地推翻之前的一切?“我父亲一方面觉得之前十几年的心血等于白费,一方面他也知道作曲这条路比演奏还艰苦,成功率极低,很多人都处于靠专业没饭吃的状态——你说一个时期能出几个谭盾?”然而,即使龚天鹏能够理解父亲,却也说服不了自己就在演奏道路上将就下去,那段时间龚天鹏因此非常痛苦,“自从取消了很多合约,家里的经济也比较困难。之前接演出最少一场也有两千美金的收入,一个月的房租就解决了,不演,我妈就得没命地去打工挣钱。当她问我你就忍心让妈妈这么拼命工作么,我的心都在流泪,她问我‘你就演上半个小时,会要你的命吗?她不知道,真的会要命的。”

“上海有中国最好的艺术壤”

我想,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必然有一颗与众不同的心吧,比如,他不会向现实妥协。可以想象在那一段时间里龚天鹏父母的内心也非常奔溃吧——别人家孩子的青春期最多来一场叛逆,自家的儿子却掀起了一场革命。就在这场令所有人都痛苦不堪的亲情与梦想大拉锯愈演愈烈时,又是茱莉亚学院给了龚天鹏支持和力量。虽然他的导师、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对他在演奏方面的天分非常看重,但当他得知龚天鹏主意已定时,还是在惊讶与惋惜之余,全力支持他“听从内心的声音”,选择自己的道路。为此,卡普林斯基教授与龚天鹏的父母进行了多次沟通和调解,最终让他的父母接受了这个现实。对于学校和恩师所做的这一切,龚天鹏充满了感恩和感慨:“回想起3年前茱莉亚曾把莫大的光荣给了我,我却逆他们的期望走上了一条冷门的路,这让我惶恐不安。但我没想到的是,当我把意愿告诉院长,他却二话没说,当场帮助我准备转作曲系的材料。我顺利考取后,学校便与我的出版代理签订了条约,许诺将在茱莉亚图书馆收藏我未来出版的所有作品,我知道这是学校在表达对我的支持。”

选对了路,沿途的荆棘也会变成风景。在接下来的4年,龚天鹏投到作曲大师阿德勒门下,并与老人度过了愉悦的4年时光。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天灾之悲与大爱之暖带来的感情冲击深深打动了龚天鹏,他为此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纯专业作品:《悲情天台山》。这支曲子的钢琴版在成都的第一次演出就获得了成功,也让龚天鹏觉得达到了自己所有的抱负,从此更加坚定了作曲的决心。之后龚天鹏又有几部大作品完成,并因连续六年入围全美作曲比赛而吸引了美国音乐出版商协会主席的关注,在作曲这条路上渐渐走出了自己的新天地。

接下去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在2014年,刚从茱莉亚学院拿到毕业证书的龚天鹏又一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回到了阔别十年的上海,接过了上海爱乐乐团的聘书,成为乐团首位90后驻团作曲家。驻团作曲家的职位通常是给予一定年资、拥有一定作品的成熟作曲者的,特别是上海爱乐这样的名团,成为驻团作曲家更是一项殊荣。年纪轻轻的龚天鹏究竟何以被青睐?对此,上海爱乐的前团长吴孝明表示并不值得奇怪:“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只要龚天鹏写了新作,就会录音、出唱片,随后被学校图书馆收藏,能有这样待遇的人是很少的,这已经充分说明了他的实力。”而艺术总监汤沐海则表示,非常期待“年轻人的创作能给成熟的乐团带来新鲜的风格”。对于团里的信任,龚天鹏回应的俏皮而真诚:“上周,我刚刚过了22岁生日,其实我很不愿意看到这个数字,特别不想自己很‘二。不过,人可以二,生活不能二。很感谢上海爱乐乐团对我这样90后的无限信任和支持”。

玩笑归玩笑,这位坐在“驻团作曲家”位置上的年轻人工作起来可是一点不含糊,刚签约不久,龚天鹏就交出了第一部作品、大型原创交响乐《复兴交响曲》,主题是关于“中国梦”——对于为何选择这样一个看上去很主旋律的题材,耿直少年的回答很实诚,“这是应上海爱乐副团长张亮之邀的命题作文,去年圣诞节,他在微信上和我说,需要一个作品在国庆65周年期间推出,当时我正处于创作低谷期,想换个方向,于是就一拍即合的答应了”。当然,在龚天鹏看来,“主旋律”并不是某种条条框框,更不该对此持有既定印象,“旋律就是音乐,音乐有无数种可能”。而作品取名为“复兴”有着两层意思,一层是指民族的总体复兴;另一层则是对古典音乐与艺术传统的复兴。民族的复兴自然是“中国梦”构想的最高目标,也是人民对社会平等、世界和平与文化繁荣的向往。而对古典传统的复兴,龚天鹏认为这些虽起源于西方却是早已被世界平等共享的美学思想,并坚信它们的艺术魅力永远不会过时。龚天鹏告诉记者,国际上对中国音乐一直存在误解,认为所谓的五声音阶就是中国音乐,“这样的理解很肤浅”。在他看来,交响乐、古典乐不是西方的专属品,它应该是无国界的,“现在中国的音乐创作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从纯技术出发,不考虑可听性;要么就是俗得过了头。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在技法和可听性上寻求一种平衡”。

于是,在龚天鹏的演绎中,“中国梦”被分为了“环境之梦”和“精神之梦”两部分,“环境之梦”代表我们理想中的生活质量;而“精神之梦”则描写了人的心境从煎熬到开悟的全过程。上半场以“梦之摇篮”开篇,贯穿了多首描写自然美景的乐曲,最后以激扬的交响宣言“永别了,武器”与柔情的大提琴梦幻曲“净土颂”结束。“净土颂”是由日本大提琴家松本爱琉协助完成的一首梦幻曲,为大提琴独奏与弦乐伴奏而作。这把大提琴仿佛是一名旁观者在目睹了一场战争悲剧后而坐在废墟上吟唱着一首安魂曲,情绪从悲凉逐渐过度到憧憬,悄然地在梦境中结束上半场。下半场的“精神之梦”,前三段是“心魔三部曲”(心魔——孤愤——升华),描写的是人的内心灵魂与自身心魔之间的斗争,最后获得了精神开悟而逐步走向升华的情感途径。后三段是“复兴三部曲”(古典复兴——民族复兴——家园复兴),首先是向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致敬,随后是对民族团结的祈祷,而最终是对亲情和家园的渴望。对于为何将“家园复兴”放在终曲,龚天鹏的解释感性而真挚: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最终的复兴任务无非就是重新珍惜起自己身边最亲的人,“当我们再次被他们的存在和陪伴所感动和震撼,那就是高于一切的伟大复兴”——我想,这也是他经历过梦想与亲情的冲突与和解后,最终获得的情感领悟吧。

如今,这位在业界拥有“天才”与“大师”双重美誉的低调少年终于在上海找到了可以实现自己“中国梦”的一席之地,在爱乐乐团那个著名的花园洋房办公楼里,他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独立工作室——这间顶层的小屋面积不大,一排老式的皮沙发使它看起来满当当的,但小洋楼独有的挑高设计却又使得内部的空间一下子开阔敞亮起来,小屋因此显得不大不小,用来装一个年轻人的梦想刚刚好。

猜你喜欢

茱莉亚作曲音乐
Task 1
AI作曲的诺亚方舟将去往何处?
藏在掌心里的感动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
藏在掌心里的感动
音乐
奇特的征婚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