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社科术语翻译的时代语境

2016-05-14高洁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翻译

【摘要】人文社科术语的跨语际传播日趋广泛、活跃,深化着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该领域的翻译也日渐成熟。然而,目前人文社科术语翻译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文化特征上,却忽略了其时代取向。

【关键词】人文社科术语 翻译 时代语境

【Abstract】With the extensive and active translingual communication, term translation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fluences the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 deeply, and becomes mature. However, most researches focus on its cultural identity but ignore the modernistic context.

【Key word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erm translation; modernistic context

一、人文社科术语的语境

术语作为一个客体,必须从属于某个学科领域,一旦离开用专门语言描述的特定活动领域,就不可谓术语。因此,所属领域的语境对于术语的翻译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书面语来说,语境包含术语在内的上下文论述,能够说明术语的所在领域,并将术语的概念具象化,更容易理解。

人文社科类术语贯穿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类术语的翻译影响着社会各界对中国现状的理解,同时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英汉双语互译本来就很难找到对等词,寻找人文社科术语的对等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该客体存在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来源于丰富的历史政治文化环境,有着比其他词汇更强的稳定性,因此,此类术语所处的语境即大时代背景,要透过时代背景找到最合适的翻译法。

二、人文社科术语的语境变化

汉语汇量随着中外交流增多而急剧增加,这种变化与中国清末民初时期的西方舶来品不同。很多词汇混合了英、韩、日等外语,网络俗语,甚至古汉语等,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人文社科术语处于多元文化环境中,具有诸多文化负载,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的跨文化因素也很多,既要将其作为特定语境中的术语做出准确、规范、简洁的译文,又要考虑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尽量不失去源语言的文化特性。

由于人文社科术语的这种承载性和多元性,官方译文的必要性才更加凸显。翻译是多文化交流的桥梁,译者是翻译的主体,译者所处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翻译过程,因此对语境进行选择、解读和适应,对翻译结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人文社科术语官方译文分析

下文分析2015年“中央文献重要术语译文发布”中的术语翻译,透视中央文献对于人文社科术语翻译过程中的语境考究。

1.历史性社科术语。基于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现状,逐渐形成并沿用至今的社科术语的翻译早已约定俗成,如:

扶贫脱贫——alleviate and eliminate poverty

持久战——protracted war

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s

小康社会——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此类社科术语自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用于各等级学校的政治哲学教材以及国家政经类文献,其翻译也是经过数代翻译员斟词酌句而成,我们需要做的是准确使用。

2.比喻义社科术语。对于具有比喻意义的社科术语来说,合理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才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如选择使用直译的“拦路虎(tigers in the road)”和“纸老虎(Paper-Tiger)”。

“拦路虎”比喻阻碍前进的事物,意译成“obstacle”或“stumbling block”足译出其喻意,而官方译文明确译出了“虎”和“路”,给予读者很强的画面感,也易于理解其中包含的汉语元素。“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最初也是毛泽东主席多次的使用才让这个词成为社科术语。这个词的翻译在维基百科中可以找到相应解释“Paper tiger is a literal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phrase zhilaohu (紙老虎). The term refers to something that seems threatening but is ineffectual and unable to withstand challenge.”,可见该词早已广泛应用于世界政治领域,而且译法也是让中外读者一目了然,易于理解。

而“硬骨头(tough issue)”却采用意译法,如果跟以上两词一样注重该词的语境化要求,译成“hard bone”即可,而且从多个电子词典的搜索结果来看,这种翻译的使用率也更高,但可以理解“hard bone”更突出其本意“坚强不屈,毫不让步的人”,但是官方译文却用其表达“困难、难题”的喻意,如“啃硬骨头”,所以“tough issue”更符合人文社科领域的需要。

3.时代性社科术语。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和时代发展衍生出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社科术语,翻译原则也变得开始符合人们对于时代的理解和憧憬,如:

有权不任性——Power is not to be used arbitrarily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

绿色出行——green drive

短板——the weakest link

雾霾——smog

以上例子中,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绿色出行”、“雾霾”,与经济相关的“中国制造”、“短板”,以及混合了俗语的“有权不任性”,它们应时代要求出现在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翻译的时代取向也清晰可见:官方译文用的多是简洁易懂的常用词汇,而避免了复杂拗口的搭配,这对于更崇尚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更易于接受。

四、总结

人文社科术语的更新一直追随时代进展,翻译更应该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译者在翻译和使用此类术语时,除了要充分了解术语的类别属性和翻译要素,有较强的术语意识外,不断总结前辈的翻译成果,同时掌握人文社科领域的语境和时代取向,以及目的语读者所能理解的文化范畴,才能保障人文社科术语的翻译质量和传播效力。

参考文献:

[1]Robert Dubuc,Andy Lauriston,Terms and Contexts,Handbook of Terminology Management[M].

[2]骆海辉,肖平.从纽马克翻译理论谈人文社科论文摘要的英译原则[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2:48-51.

[3]魏向清.国际化与民族化:人文社科术语建设中的翻译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10,05:116-121.

[4]光明网.中央文献重要术语译文发布.2015.05.

作者简介:高洁(1988-),女,山东淄博人,MTI硕士生,研究方向: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翻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