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趣味性的途径
2016-05-14尹猛
尹猛
摘要:从背景资料工业化、实验教学更优化、问题设置时代化、类比举例生活化、问题提出故事化五个方面,并结合苏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限度”教学片断,探讨了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趣味性的途径。
关键词:化学;理论课教学;趣味性;途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9-002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9.008
一、研究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高中化学知识来看,理论性较强,生涩难懂,枯燥无味。从广大学生来看,学生学习的动力性不强,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对课堂不感兴趣是重要的原因;从近些年发表文章来看,大多是泛泛而谈,很少与具体的一堂课教学相结合,指导性不强。故本文结合了具体的章节内容,谈一谈加强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趣味性的途径。
二、具体内容
1. 背景资料工业化,增加趣味性
合成氨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反应原理,其经济、社会价值不言而喻,也是考试经常会出现的存在反应限度的反应,是考试的热点。我们可以以工业背景为素材,以化工技术数据为载体,向学生呈现出科学研究数据,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用武之地,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因为目前很多学生都迷茫于学习能干什么,这里通过相应的素材告诉学生学了相应的知识我们可以到社会上做什么,学生就会乐于去学,就会感兴趣。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师】 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学了不少化学反应了,可你们知道吗,具体的反应离咱们的工业生产还有遥远的距离,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情况往往比想象中的复杂。
【生】顿时抬头,两眼盯着老师,等待着“为什么”?
【投影】 (表1)
【生】 原来实际生产中的化学反应那么复杂啊?(议论纷纷,探讨数据中反馈的问题)
通过这个表格对化学平衡的认识,不仅能真实且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平衡的数据,对化学平衡的认识有着初步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工生产的奥秘,领会到小小的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竟有那么多的学问,从而能产生较高的兴趣。
2. 实验教学更优化,增加趣味性
教材实验很多都是严谨的,有着规范的操作步骤,重点是以知识的教学为载体,是为了说明某个具体的科学问题而设立的,在“化学反应限度”中一开始即介绍了KI与FeCl3溶液反应的实验,为增强实验上颜色变化的特征,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在做实验过程中,经常会有超出学生预期的发现,这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关的教学片断示例如下:
【师】同学们,放在大家实验桌上有一些药品,请大家对照教材上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生】取5mL0.1mol/L 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 5~6滴,取等量上层清液两份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一份加入蒸馏水,另一份加入等量KSCN溶液,其他操作步骤同教材中一样。
【师】大家根据看到的实验现象,看看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说明FeCl3与KI发生了反应。
【生】说明FeCl3有剩余。
【生】KI好像也有剩余。
【生】好像还生成了I2。
【师】那通过实验确认一下。
【生】加入淀粉溶液,惊讶地发现,变成了蓝色。
从上面可以看出,通过创新实验,学生思维间碰撞更为频繁,同时对教材实验的研究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 问题设置时代化,增加趣味性
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的化学知识,在每一个学生身边发生,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在化学知识中,可以通过学生已经接受或熟悉的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是相同的,从而热爱化学,兴趣盎然地学习。我们此处暂且以生态平衡为例,引导化学平衡的知识。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师】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其实就是生态系统中各个生态要素达到生态平衡。在印象中,一个生态达到平衡了,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纷纷说着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主动举手发言。
【师】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化学平衡与生态平衡相当,大家类比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
【生】根据类比,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经过类比以后,如果学生还不是特别能接受平衡思想的话。可以再举例物理中的“力的平衡”,甚至是心理学中讲的“心理平衡”,还可以是“占卜术”中的阴阳平衡,学生饶有兴趣地听一听非化学知识方面的东西,更有利于他们接受平衡这个概念,然后再谈一谈化学中所讲的平衡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学生会更加感兴趣。
4. 类比举例生活化,增加趣味性
高中生在抽象的理论面前,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若是就知识讲知识的话,思考难度太大,且枯燥无味,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很难。化解这一难题的方法,就是通过生活类比,让深奥难懂的理论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打比方讲解,会让学生豁然开朗,饶有兴趣。此时不仅不会觉得化学很难,而且觉得很有意思。相关教学片断示例如下:
【师】化学平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生】一脸疑惑。
【师】 在黑板上画一个盛有一定量水且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池,让学生们想一下:当进水的速率和出水的速率一样时,水池中的水面会怎样?那池中的水还是原来的水吗?
【生】化学平衡是表面静止的。
【生】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师】引起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生】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而不是等于零。
【生】老师我还是听不懂,特别是“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量保持不变,而不是指彼此相等”不太理解。
【师】一个可逆反应体系就如同我们这个教室及其教室内所坐的同学,在某个特殊情况下,一分钟从外面进来了10个学生,在这同一分钟内又从室内出去了10个学生,我们说此时应该是相当于平衡状态了,那么此时班级里的男生数和女生数一定相等吗?
【生】恍然大悟,惊喜地点点头。
从上面可以看出,空洞的理论教学,不如活生生的生活实例,让具体事例为学生搭建一个思考的桥梁,让学生心领神会,触类旁通,产生浓厚的兴趣。
5. 问题提出故事化,增加趣味性
为了完成平衡这个抽象概念的建构,单靠硬生生的死记硬背是不可以的,虽然背上了,却没有理解透,很容易又忘记,在做题的时候,会在同一个错误中不断地反复。只有在概念学习之初,逐步完成建构,才是可取的。其中讲故事最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将具体的化学知识寓于故事当中,是首选之道。具体教学片断如下:
【师】一只小熊跑回家,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喝甜水”。妈妈给小熊一杯水并加了一勺红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小熊说:“不甜———妈妈,妈妈我还要”。妈妈又给小熊水杯里加了一勺红糖,搅拌,杯底有糖剩余,小熊说:“甜———妈妈,妈妈我还要”。熊妈妈说:“不能再加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小熊奇怪地问:“为什么?”熊妈妈替小熊擦了擦汗:“问问你下面坐着的哥哥姐姐们,他们会告诉你其中的奥妙。”
【生】糖已经饱和了,质量分数不变了。
【师】说明糖的溶解有一个限度,那么化学反应呢?
这个小故事形象而逼真地道出了生活中常见的溶解平衡,这个既与同学们生活经验相吻合,又和初中的知识相衔接,同时对化学平衡又有启发,还具有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化学平衡不会感觉到太枯燥抽象。
三、教学感悟
现代中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动力显著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知识呈现方式或手段没有让学生感兴趣,而主要靠学习责任和升学压力所驱使,时间长了以后,学习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加强高中化学理论课教学趣味性的途径研究很有必要,当下更为重要的是将提升学生课堂兴趣的方法、途径、策略与具体每一节课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个具体的微小的教学片断,这样更有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当然化学基本理论涉及面广,不同章节内容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刘翠兰.苏教版必修 2“化学反应限度 ”中的实验改进[J].中国校外教育,2010,6
[2] 冯秋红.多媒体辅助下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3
[3] 徐星汉,庄君豪.化学平衡与生态平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