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2016-05-14李哲帅
摘 要: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是将传统的种植方向与垄距模式加之改变,以磁南偏西19°~20°的西南东北向和2.0m超大垄距的组合垄栽培方式,提高玉米透风透光质量,增大叶片受光面积和延长受光时间,从而达到群体边行优势为目的,以改善玉米密植后通风透光不好,群体郁闭等问题,为玉米密植高产提供新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玉米;高光效栽培;保护性耕作;通风透光;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35
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是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在2013~2015年下达给甘南县的试验项目,该项目是根据甘南县风向与光照的季风气候特点,计算出甘南县玉米栽培的垄向,以改变传统的东西或南北向为磁南偏西19 ~20 的西南东北向,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通风能力;玉米采用2.0m超大垄距的组合垄栽培方式,以提高玉米通风透光能力,提高玉米产量;通过休耕轮作及玉米秸秆还田的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1]。为验证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特对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做此试验示范。
1 栽培模式
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新型栽培技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新型作物栽培模式。主要是将传统作物栽培垄向南北或东西及其他不规则垄向改为西南一东北向,角度为磁南偏西19~20,作物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行与种植小行组成的组合行,玉米确定2m为1个组合垄,将传统(60cm或65cm)的均匀小垄,改为超大垄距种植,大垄行距160cm,小垄行距40cm。大垄为通风透光行,小垄为种植行,缩小株距,保证每公顷保苗密度不变。
2 项目设计与要求
2.1 项目设计
行距2.0m种2行,大行距160cm,小行距40cm,行向改为磁南偏西19~20 的西南东北向。
2.2 示范要求
项目区选择叶片收敛、耐密型品种先正达408,种植密度8.5~9.0万株/hm2。
3 主要技术措施
玉米是一种既需水又怕涝的喜光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需求不同,要求土壤肥沃,能灌能排。所以在播前要耕翻整地,为玉米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例,从而调节土壤水分含量,保证土壤肥力,为玉米的播种和出苗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1 秋耕整地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秋耕,可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并有利于积蓄雨雪,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一般耕深为25~35cm,对土壤肥力高、耕层厚、基肥施用量大的地块,可耕深一些;反之则易浅。
3.2 确定垄向和垄距
3.2.1 垄向计算
根据甘南县常年积温(2350~2450℃)、风向(东北-西南向)及经纬度(E122 ~123 ,N47 ~48 )计算出垄向为磁南偏西19 ~20 。
3.2.2 垄向确定
将罗盘平放放于种植地块,调试罗盘指针,使期对准0 和180 ,然后沿磁南偏西19 ~20 画一条直线,这条线就是此地块玉米播种的垄向。
3.2.3 垄距
按黑龙江省农委下达方案制定,确定改变以往的常规67cm小垄,确定2m为1个组合垄,将传统小垄,改为超大垄距种植,大垄行距160cm,小垄行距40cm(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种植时在2m大垄的一侧播种,垄上种双行,小行距为40cm,其余的160cm垄做通风透光行,原空垄的株数和肥量分配到种植垄上,总施肥量和总密度不变,通过大行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第2年播种在第1年原茬处挪40cm进行播种,第3年播种类推,第4年播种回到第1年种植的原垄上。
3.3 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技术
适时早播,甘南县在5月2日完成播种,全部采用机械精量点播技术,每公顷播量不低于27kg,播前试播,下种均匀,实现全苗,严格保证播种密度,保苗8.5~9.0万株/hm2。株距16~17cm.播深3~4cm。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3.4 科学施肥
以缓释长效复合肥为主,速效肥为辅,每公顷纯氮 200~250kg、纯磷 50~100 kg、纯钾50~100 kg。施肥方法:播种同时施入种肥于种子的侧下方5~8cm处,在播种的2行中间施入底肥,种肥施用量为(N15%,P2O515%,K2O15%)的复合肥500kg/hm2,硫酸锌30kg/hm2;定苗后进行追肥,追肥深度10~12cm,离根部10cm左右,追施尿素300 kg/hm2。发现缺钾、锌、钼、锰、铜等微量元素时,可采取根外追肥的方法即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锌及其他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3.5 加强田间管理
3.5.1 封闭除草
土壤处理,选用42%异丙草莠合剂3瓶/hm2(每瓶500mL)兑水750L喷施;或者喷施72%都尔乳油75mL加50L水进行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茎叶处理:在玉米5叶1心前用烟嘧磺隆1000mL加阿特拉津2000mL加2、4D丁酯200mL兑水600kg喷施。
3.5.2 深松
在雨季来临前在1.6m空垄中间进行深松,深度30cm,如此隔年交替种植、深松。深松能起到保温、保水作用,防止土壤干旱板结,增加土壤通气性,又可促使幼苗早发,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一般在墒情适宜时,及时深松,破除土壤板结。
3.5.3 田间作业
及时间苗、定苗,及时深松,放土增温,及时预防中后期出现的高温、秋吊,实现三铲三趟、放秋垄、拔大草、促早熟。苗期喷施复合型长效颗粒肥,壮根壮苗。6叶期至大喇叭口期及时化控、促早熟。适时延迟收获10~15d。
4 产量结果调查
经专家组会同乡镇技术人员及村屯科技示范户测产,其产量结果是:
4.1 甘南镇
3a累计项目实施面积200 hm2,平均产12096kg/hm2,
常规对照产10090.5 kg/hm2,增产2005.5kg/ hm2,增产19.88%。
4.2 兴十四镇
3a累计项目实施面积466.67 hm2,平均产11439kg/hm2,
常规对照产9973.5kg/hm2,增产1465.5kg/ hm2,增产14.69%。
4.3 长山乡
3a累计项目实施面积233.33hm2,平均产12171kg/hm2,
常规对照产10393.5kg/hm2,增产1777.5kg/ hm2,增产17.10%。
4.4 中兴乡
3a累计项目实施面积300hm2,平均产12276kg/hm2,常规对照产10327.5kg/hm2,增产1948.8kg/hm2,增产18.87%。
5 结论
通过3a的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能明显看出该技术的效果,且各乡镇及村屯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能够掌握本项目技术核心和技术路线,并能指导广大农户按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实施,使广大农户对于该项目的技术要领有了充分认识,转变了旧模式和陈旧观念,从而提高玉米生产的整体水平。基本达到了推广项目的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辽源市农网.玉米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要点[EB].2013-3-13.
[2]周文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1(06).
[3]赵涛.玉米施用配方肥试验效果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08).
作者简介:李哲帅 ,高级农艺师 .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