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及干预对策

2016-05-14关雪娇

医学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抑郁

关雪娇

摘要:目的 总结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相应有效的医患沟通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7例错合畸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对比本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经相应心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的HRS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患者中采用生长改形治疗20例,正畸掩饰性治疗57例,外形与功能恢复理想,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针对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治疗信心与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错合畸形;抑郁;心理干预

近年来,选择口腔正畸治疗来改善口腔畸形的患者越来越多,口腔正畸治疗是指通过持续、柔和的生物力作用于牙齿,使其移动至正常位置的方法,口腔正畸治疗的进程缓慢,而且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伴有抑郁、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1],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7例错合畸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4例;年龄6~46岁,平均(20.81±8.52)岁;其中安氏Ⅰ类错合32例、安氏Ⅱ类错合25例、安氏Ⅲ类错合20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

1.2.1未成年患者 ①在治疗中热情主动,态度和蔼,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正畸治疗的方法与目的,尽量减少治疗中的不适感,缩短治疗时间。②在佩戴矫治器的初期要指导患儿家长定期复诊,掌握佩戴情况,及时处理异常反应;③鼓励患儿,使其感觉到关爱,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1.2.2成年患者 ①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候诊区摆放正畸成功病例治疗前后对比照片,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欲望与治疗信心。②加强沟通:治疗前要向患者介绍治疗的方案、治疗周期、治疗预算以及治疗预期效果,告知患者避免过分强调对于容貌的改变而忽略了对健康的要求。③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听取患者的需求,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

1.3评价标准[2] 抑郁心理状况评价参照HRSD量表进行,共分为3种程度:①轻度抑郁:HRSD≥20,临床表现为言语迟顿、多愁善感、注意力分散等;②中度抑郁:HRSD≥27,临床表现为焦虑不安、少言寡语、消极治疗等;③重度抑郁:HRSD≥35,临床表现为幻想、对自己绝望甚至有自杀倾向。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所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相应心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的HRS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77例患者中采用生长改形治疗20例,正畸掩饰性治疗57例,外形与功能恢复理想,美容效果满意。

3 讨论

错颌畸形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现象,约占所有错颌畸形患者的29.4%[3]。错颌畸形对于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容貌:错颌畸形会对于鼻、唇、颏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容貌。②口腔健康:错颌畸形除了会对患者咀嚼食物、整体健康以及睡眠有影响外,还有研究认为错颌畸形会导致颞颌关节紊乱、牙周和黏膜炎症,影响发音与朗读能力。③心理影响:错颌畸形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使患儿失去自信心与自尊心。

口腔正畸科临床中收治的错颌畸形患者以未成年人为主,约占所有患者的70%[4]。在一项关于不同错颌畸形类型与程度的大学生焦虑与抑郁影响的研究中[4],采用特质焦虑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和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178例患有错颌畸形,结果发现错颌畸形患者的TAI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大学生,畸形程度越高,患者的TAI评分与SDS评分也越高,说明错颌畸形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畏惧、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

未成年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①对医生与治疗存在恐惧,治疗积极性差。②依赖:对家长的依赖程度高,不愿与家长分开。③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成年人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①焦虑担忧:女性患者最为明显,对个人形象重视程度极高,长期自卑、焦虑;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担心治疗效果不理想、矫正失败、治疗费用等。②心理预期过高:对治疗效果的心理预期非常高,求治迫切,过分强调自己的审美偏好而忽略了对功能性的改善。

本组研究中,经相应心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的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患者中采用生长改形治疗20例,正畸掩饰性治疗57例,外形与功能恢复理想,美容效果满意,说明针对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5],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加治疗信心与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银峰,白宏治,高桂霞.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点及干预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30.

[2]郑瑜.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4(7):551-553.

[3]徐萍芳,周霞蓉.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点观察及心理干预[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2):1025-1027.

[4]叶珊珊,吴忠,郭建峰.不同年龄段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对策初探[J].口腔医学,2008,12(6):462.

[5]王荣强.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72-73.

编辑/张燕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抑郁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