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的应用研究

2016-05-14裴静雷琳黄霜霞陈亚波

医学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

裴静 雷琳 黄霜霞 陈亚波

摘要:目的 对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标识措施,对照组患者未实施护理标识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情况、两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压力源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护理标识

目前在我国,护理标识程序被应用到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1]。手术室是指采用空气净化技术,使手术室内细菌的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空气的洁净度达到一定的级别,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2]。但手术室还可能存在一些风险情况,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3]。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控制方法的研究中[4]。因此,我院为进一步研究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0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0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223例,女性277例,年龄33~73岁,手术类型主要有:实施脑外科手术患者110例、实施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90例、实施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01例、实施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99例、实施骨科手术患者100例;观察组中男性210例,女性290例,年龄30~74岁,手术类型主要有:实施脑外科手术患者98例、实施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02例、实施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实施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105例、实施骨科手术患者95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患者能够独立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意识状态清晰,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汉语读写的能力能够达到要求,能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相应内容;患者的排除标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的全身麻醉处理,或患者存在其他科室的疾病情况等。确保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未实施护理标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并且实施护理标识措施,其方法为:①实施患者类的标识措施:首先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佩带标记有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多种患者信息的腕带,在患者为进入手术区时由病房护理人员为其准确核对信息并佩带,患者在进入手术区后,由手术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腕带以及身份信息进行准确的核对,且麻醉师在为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前准确核对患者的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再对患者实施麻醉处理,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腕带信息准确核对,核对没有错误后再对患者实施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需采用多个输液或引流管道进行处理,准确标记患者的输液等管道的置入日期、操作者姓名以及置入的长度,以确保管道的保留及应用等;②实施警示类的标识措施: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需给予多种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根据药物的种类及用法、作用,准确的标记药物的颜色,如:氯化钾类的特殊药物类型选用红色的标识,静脉药物使用黄色标识,外用的一类药物多采用蓝色标识等;③实施环境类的标识措施:红色区域标识为污染区域,绿色标识为清洁区域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措施进行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情况,并记录分析,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并且对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压力源进行统计,并记录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措施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情况 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23/500,4.60%)、用药差错率(26/500,5.20%)以及护理纠纷差错率(20/500,4.00%)与对照组患者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155/500,31.00%)、用药差错率(173/500,34.60%)以及护理纠纷差错率(1,62/500,32.40%)相比明显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情况 给予不同方法对两组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94.80%)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55.00%)相比明显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压力源情况 分别对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工作量与时间分配问题评分(3.11±1.01)分、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问题评分(3.13±1.09)分以及患者护理问题评分(3.16±1.13)分与对照组患者的工作量与时间分配问题评分(4.25±1.12)分、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问题评分(4.35±1.39)分以及患者护理问题评分(4.24±1.26)分相比明显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标识方法是通过对患者的身份信息进行准确的标识,及对治疗药物与手术室环境进行准确的分类标识,清晰的对患者、药物以及环境进行区分,进而确保手术过程中避免出现差错现象,保证患者的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护理标识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关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护理方法,其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护理标识方法措施,为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可靠有效的标识性护理,改善患者手术后的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求知欲,以便于提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进而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的护理标识方法施能够明显的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使护理过程更为安全可靠。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较大程度避免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且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为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3,157.

[2]杨素娟,周黎华,李梅.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9):135,136.

[3]魏玉兰.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101-103.

[4]陈美云,劳进娟.护理标识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68,69.

编辑/金昊天

猜你喜欢

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
护理标识在体检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