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氓》说课设计

2016-05-14徐金凤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娜拉爱情观婚姻

徐金凤

一、课题及教学难点

《氓》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而《氓》又是其中的一篇著名的爱情诗,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好教材。因此,如何把握尺度,掌控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女主人公被遗弃的原因(这也是重点)。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引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探讨古今中外女性对爱情婚姻的看法,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目的是引发学生兴趣。

第一环节,我带领学生“温故知新,整体感知文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1.《氓》中的“弃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由于有了第一课时的铺垫,学生总结归纳出:

痴情、善良、勤劳、美丽、自尊。

接着,我又追问:

2.这么一个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优秀女子为什么被遗弃了?(小组讨论探究)

根据第一课时的学习,他们很快地说出五点:

(1)氓之变心说 (2)年老色衰说

(3)风俗传统说 (4)社会制度说

(5)自身因素说

我又追问:

3.那这两个人是相亲而结合的吗?在我的启发引导下,有学生做了精彩的发言:“我觉得他俩是自由恋爱,诗歌开头就写他们俩约会,还私定终身。而且她的父母还不同意。家里人不同意,你偏要嫁,结果被休了。”于是自然地生成了第五条原因。

我又进行了启发引导:

4.那根据刚才的分析,你们怎么看待女子的行为呢?或者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为了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头脑中模糊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清楚,我做了如下小结:

这么一个优秀女子最终还是被抛弃了,无外乎大家刚才说的这五种原因:我有时也在想,负心汉是怎么炼成的?女子太痴情、太勤快,不懂得爱惜自己。种种因素造成了女主人公的悲剧。难能可贵的是,当这个女人发现自己的爱情梦想破裂时,她没有听任命运摆布,而是主动终结了自己的婚姻。

紧接着进入第二环节: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又往纵深处进行了拓展和拔高。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氓》中的这个女子也不是甘愿被抛弃的,那么女性该如何把握掌控自己的命运呢?下面就让我们以史为鉴,来探讨一下古今中外女性对爱情婚姻的看法。

老师列出了三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熟悉的一种,来跟同学交流,分享一下你的阅读体验(小组合作讨论):

针对第一种情况:学生很容易想到《红楼梦》中的迎春;《家》中的梅表姐等。

针对第二种情况:学生讨论后说“有《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等”。

刚才大家都对古今中外智慧的女子对于爱情的看法有了了解,由此引发了你对爱情婚姻的哪些感悟?

1.时间是考验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我认为,对一个人要多了解,别太急于做决定。

2.选择另一半不应只看外表,要更关注性格、人品。还有,选择的那个人一定要有责任心,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始乱终弃的。

3.女人也应该学会爱惜自己。无限制的付出,就会让对方觉着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乞求爱情是不能有好结果的。

在讨论接近尾声时,我又一次进行了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对爱情观的认识,也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珍惜自己现在的学习环境,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四、作业

课后延伸拓展:

1.写读后感(字数不限):从《氓》中的抒情女主人公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2.推荐阅读: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五、教学收获

1.本堂课,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一直到晚上,我看在班级群里,学生还在互相分享着学习的体会,谈论着陆游的《钗头凤》,有的学生第二天就借来了《玩偶之家》和《娜拉走后怎样》,还有的开始读《家》,谈鸣凤,有个学生把网上刚发的一个帖子《陆游&唐婉:爱情,需要两个人的勇敢》粘贴上去,分享到了班级群里。

3.教会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要我学”真正变成了“我要学”。大家可能也会有疑惑: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学生会很喜欢,可是用这种方式探讨,课堂的时间不够用咋办?我想说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了,他们的视野就不可能仅仅在课堂了,通过课外的很多途径,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变得更加主动,在不知不觉间,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娜拉爱情观婚姻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勇敢出走的娜拉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对婚姻的忠诚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爱一条狗需要理由吗?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