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切入
2016-05-14孙敏
孙敏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之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在课堂中很好地体现这些理念,必须找到有效的实施中介。通过探索与实践,我得出以下拙见:
一、抓“拨动心弦”的导语渲染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教师在课前创设情境,或心旷神怡,或沉郁悲伤,或晓之以理,或言尽而意无穷。学生通过谛听教师真切生动的导语渲染,心弦会被拨动,审美情趣会被激发,带着这样的审美情趣去体验文章,感受文章,会达到更好的审美效果。例如:我在教《三峡》时,随着三峡风光片的放映,我配乐朗诵:“不知何年何月,唐古拉山脉各拉丹东雪山之子,耐不住青藏高原的苍凉与寂寥,横切深山峡谷。它像一股势不可挡的铁流,所向披靡,冲破苍莽连绵的峻岭后,便有了‘云雨归来带异香,人间来就楚襄王的巫山云雨;‘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问的壮丽三峡。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驻足于此,留连忘返。仰望蓝天那一线岚蒸雾绕杳冥无际的云天,俯视脚下深不可测被大山挤压得无可奈何奔突而下的大江,便恨不能泼墨如江,走笔如龙。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便是其中一人。今天我们就沿着郦道元先生的足迹,游览这壮丽的三峡。”
二、抓语文教材本身的形象感染
文学是以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实验教材的选文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新课标明确:“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语文审美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把握外观想象和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其中艺术感受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这些又与语文能力(字、词、句、章等)的培养密不可分。所以,审美教学必须结合着感受——联想——想象及其所形成的审美意象。
(一)叙事文体
叙事文体的语言艺术形象,一般指的是人物形象,即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分析典型时,当然就应该从人物本身的语言形象方面来分析,诸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都应该细致地进行分析。另外,要注意典型性格与典型环境的关系,这样可以从人物性格来揭示人们何以形成如此性格的社会历史根源。只有这样,记叙类文体的形象分析的审美教学才比较切入。
(二)抒情文体
抒情文体的语言艺术形象,一般指的是某种饱含情感、情趣和理想的景观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境域,即“情景交融”。但更应该有这种情景交融所要达到的境界、境域,也即是“象外之象”和“味外之旨”。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情景交融之中体验出来,体验无限回味的言外之意。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从情到景再到意味,一是从景到情再到言外之意。如我在执教《陋室铭》时,先让学生朗读原文,让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描绘自己想象的陋室之后,我说:“我觉得介绍陋室单靠嘴巴来说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该多好。幸运的是,我请老师把陋室分三张画下来了,让我们欣赏欣赏。”要求学生用课文语句描绘画面内容,讨论图画中有创意的地方,想象是否合理,画面的主调是什么,有什么用意等。通过直观的视觉感知,经过讨论,学生逐渐领悟作品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重点字词“铭”、“馨”等的理解,读出作品中的言外之意,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最后总结: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运用修辞、情景交融。
三、抓作文教学中的真切体验
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要进入五彩斑斓、自然活泼、血肉饱满、情韵隽永的生活图景。我深信,作文即生活,在生活中作文。所以就经常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在调查中,有学生听其父亲讲所在工作单位公务员考试招生中,有一名考生只因扶起了一个考场公备笔筒,而幸运地成为录用者之一。他以这样—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写成文章《扶起自己》,其中有这样一段:“过去,我们常常批评那种油瓶倒了没人扶的现象。我想,做一个不去故意踢倒油瓶的人并不难,现在还要提倡的是不仅自己不小心踢倒油瓶要扶起来,而且见到了别人踢倒油瓶也要扶起来。扶起笔筒这件事虽小,却能体现出一个人潜在的高素质,表现出文明和负责踏实的品质,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不停地与自己交流、赛跑,就都扶起了自己,我们整个民族就立起来了。”让学生深入认识对象产生理智感,同时挖掘对人的伦理关系中产生的道德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耳闻目睹,潜移默化。只有这样在完整情感的作用下进入构思和写作过程,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言之有物,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在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运用现代化的审美手段(歌曲、录像片、绘画、实物等),集文字、音乐、录像片、表演于一体,创设生动、直观、形象、愉悦的教学情况。形象地展示有关文章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把想象到的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文章的意境美,让学生获得更贴近生活的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乡愁》这一课时,我先引入歌曲《故乡的云》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让学生朗读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配上情真意切的文字。然后我又播放几个与文本情景相似的感人催泪的录像片段,通过比较感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语文教学应该而且必须是美的。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语文教学将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留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求索的漫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