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14胡慧琼
胡慧琼
对很多高中生而言,繁重的课业压力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并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无关紧要,这是一个学习误区。语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改变学生对人生的认知度。而目前高中阅读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课改的需求,开放式阅读教学因为自身优势受到了很多教育学者的关注,它侧重于挖掘文本内涵,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锻炼学生的独自思考能力。
一、开展开放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的阅读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不太重视对文章的背诵和默写,而是要求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并进行探析。高中阅读更注重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使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逐渐提高。高中阅读的另一重点就是重视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对今后的学习成长之路产生积极影响。
开放式阅读教学是对教学模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由枯燥到丰富,由课堂阅读拓展到课外,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不拘泥于对语文成绩的评定,而是要求教师通过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的研讨成果和课外的阅读体验。开放式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对阅读背景的深入剖析,它满足了新课标的要求,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如何体现阅读教学的开放性
在学生对语文教学感到厌倦的情况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挖掘阅读教学的各种优势,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强化合作意识
阅读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上,这是一种重视知识合作共享的教学方式。开放式阅读教学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时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分组协作、互相分享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探讨结果检验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并对新颖的观点给予鼓励,使学生的不同思维可以优势互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囚绿记》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自然习性,然后将学生分组,给学生几种植物。例如:向日葵、仙人掌、芦荟等植物,让各小组同学研究探讨这些植物的生长特点,教师再将同学们的探讨结果汇总讲解,引入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理解植物的向阳习性,进而学习到不该为了一己之私根据自己的想法强迫他人做事。
(二)多方位挖掘文本内涵
阅读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为在教师引导下的文本精析,要根据文本内容开辟多种理解渠道。教师引入新型教学方式的原因就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而开放式阅读恰好能符合这一要求,让学生的大脑从枯燥的说教模式解放出来,多方位挖掘文本内涵,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必修二第四单元《我有一个梦想》一文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国际战乱给人们生活造成的伤害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然后再分析马丁·路德·金为了人类和平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同学们都应该学习他这种为了某些理想而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
(三)拓宽阅读广度
阅读教学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学生的阅读量上,不仅要重视课堂有效的阅读时间,还要重视课余时间的佳作阅读。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各类型的作品进行解析,将学生的情感思绪与之融合;在作品素材的选择上要迎合学生的喜好,选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资料开展阅读教学,丰富阅读素材。另一方面,在注重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课外的自由式阅读同样不可忽略。尽管教材作品是综合所有学生的成长需求而精心挑选的,但是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找些与课程要求相近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也可以选择教师推荐的作品进行阅读,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才能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近一步。值得强调的是高中课程紧张,教师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不能因为过多阅读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
开放式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高中生的个性特点,在满足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和文学素养具有积极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走进绚丽多彩的阅读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开放式阅读教学的运用和普及会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