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矿:完美的师生关系
2016-05-14金蒂
金蒂
记=本刊特约记者 金 蒂
苏=苏德矿
“当你喜欢一个人,Ta的每一点变化都被你看在眼里,别人都变成了常数,Ta才是唯一变量”,这是在讲解偏导函数;“天气变热,要一件件脱衣”,这是在比喻复合函数要层层求导;“他是你的严格递增函数,你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这是在描述递增函数的特点……
在浙江大学数学教师“矿爷”苏德矿的高等数学课堂上,这样的段子层出不穷。戴着1500度的近视眼镜,课堂上热情洋溢,课后有时还会和同学们K歌,活力四射,这是“矿爷”的日常。因为课上得好,受学生欢迎,他还获得了100万元教学基金,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名师。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特邀“矿爷”,和我们聊聊数学,讲讲师生间的故事。
只要学生觉得我还有用,我愿意被叫成“矿渣”
记:浙江大学《新生手册》上印着这么一句话:“苏德矿的课,一定要上”。还有学生说:“能选上苏老师的课,就和中彩票差不多”。您的课这么受欢迎,有什么秘诀吗?
苏:我也没什么秘诀,也许是因为我比较注重小细节。我喜欢用投影仪,大学的教室比较大,投影可以保证任何一个角落的同学都能看得见我写的字。我讲课一般会准备两个话筒,一个放在讲台上,另一个是无线话筒,别在身上,确保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得到我讲话。这些都是让学生安心听课的第一步,我觉得我的服务工作要做好。
记:很多同学亲切地称呼您为“矿爷”,请问“矿爷”课后是怎样和同学们相处的呢?
苏:有这样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课上的交流多了,同学们会信赖我。课后,他们会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我该怎样谈恋爱?”我也会告诉他们:“首先你得保证学习,让别人看到你是优秀的,毕竟谁也不会跟没有前途的人在一起。除此之外,也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把你的特长发挥出来,让别人看到你的闪光点。”
这几年开始有同学叫我“矿爷”,我还在微博上和他们开玩笑:“前几年还叫‘矿哥呢,怎么这几年就变成‘矿爷了?”结果同学们安慰我:“称呼您‘矿爷不是因为您老,是因为大家对您的尊敬。”我觉得年纪大了,变成了“矿叔”“矿爷”没关系,只要学生觉得我还有用,我愿意被叫成“矿渣”。
记:在您的学生时代,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老师?
苏: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教我数学分析的老师,他永远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讲课特别潇洒,有激情,说热了就把衣服一脱,继续上课,还经常给同学们唱歌。我对他的歌声印象很深,受他影响,我现在也会在课上和大家一起唱唱歌。所以,老师真的会影响学生,哪怕是很小的细节。
记:您心中完美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按照这个标准,您给自己打多少分?
苏:我心中完美的师生关系是,上课时老师不唱“独角戏”,而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同学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师生一起互动;课后老师和同学就像朋友一样,老师也能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按照我的标准,我给自己打88分,因为我确实是这么做的。扣12分,是为了让自己能有进步的空间。
记:同学们可以怎么做,来帮助达成这样一种完美的师生关系呢?
苏:我希望课前,同学们能够预习老师要讲的内容,这样能有的放矢地听课,也能很容易地参与老师组织的讨论。只有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堂效果才能比较完美。另外,我也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对所学内容进行一番整理,看一些资料,做不同类型的题目开阔思路。大学一直很强调自学能力,我认为在中学也要强调自学,只有学会自学,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也能更好地成就一段完美的师生关系。
幽默是学习的“助推器”
记:很多人说您上的是“最有趣的数学课”。您如何做到将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呢?
苏:如果说看清楚、听清楚是学习的第一步,那么对学习有兴趣、有持续的动力是学习的第二步。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我每讲一个知识点,会奉送一个段子,以加深他们的记忆。有时候我把相声小品的语言借用过来。比如,讲到某个重要的知识点,我模仿小沈阳的语气问:“这是为什么呢?”讲课时不要用一个声调,有变化,才有新鲜感,学生上课也不会走神。
记:您怎么看待幽默感?该怎样利用幽默,让日常的学习变得有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苏:幽默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平时会看赵本山的小品,也会听侯宝林、马季等大师们的相声,消遣娱乐。幽默也是学习的“助推器”。数学课程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如果按部就班地推导、学习,中间没有有趣的东西,很容易犯困走神,学习效果就会不好。
如果在学习重要的知识点时插入一些幽默的东西,集中注意力,会加深记忆。我建议同学们可以把生活的现象和幽默融入到学习中,因为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比如在讲到“复合函数求导要求尽”这一知识点时,我会讲个故事:某个冬天,我去一个地方旅游,穿了很多衣服。结果到了宾馆,有暖气反而太热了,我只得把衣服脱下,一件一件脱,脱到不热为止。这就好像“函数求导”要根据公式一个一个求导,直到不能求导。有了这样的比喻,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会印象深刻。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做。
不管将来学什么,数学都是有帮助的
记:您当初为什么选择数学这一专业,且将教授数学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苏:我们上大学时可选择的专业不是很多,理科生一般会选数学、物理、化学三个专业。物理、化学专业需要做很多实验,要动手,更需要用眼,而我当时眼睛近视度数很深,不适合这两个专业,于是我填报了数学专业,最后被淮南师范学院数学专业录取。毕业后,我先在中学做数学老师,后来考取了浙大研究生,然后就留在浙大任教。我的经历说明了一点:起点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后面要扎扎实实认真地学,一步步追赶目标。
记:很多同学常常吐槽数学好难,怎么学都学不好,就算书上的例题会做,也不太会举一反三。对于他们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建议吗?
苏:我送给同学们5条法则:公式要记清,方法铭记心,经典要熟练,题型要多练,考试省时间。首先要把教科书上的概念弄清楚,记住书本上的公式;经典的题目一定要熟练,如果考试时连经典的题目都做得慢吞吞,不可能会考好;数学的很多东西,你不一定能马上理解,所以要通过练习不同的题型,加深理解。
记:您觉得“刷题”“狂做练习册”这类方法对数学学习有效吗?
苏:很多同学说的“刷题”其实是指做很多题,很有可能“刷”的是同一类型的题。或者是做一题丢一题,这就很像“狗熊掰玉米棒”的故事:东北有个熊,喜欢在玉米地掰玉米,它见一个掰一个,掰下玉米后放在胳肢窝里夹着,又掰下一个玉米放在胳肢窝里夹着,结果因为多了夹不住,掰一个掉一个,直到玉米地里的玉米都被它掰完了,它才发现自己手上只剩下最后一个玉米。这就跟盲目“刷题”一样,只考虑数量,没有经过思考,不记忆,不纠错,“刷”的题目就是一个个掉下的玉米。
记:您觉得哪些才是效果比较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呢?
苏: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还是要围绕着教学内容,把概念和方法想清楚,在此基础上,再多做各种类型的题目。数学是灵活的,如果只会单种类型的题目,到了考场上,很有可能会想不到解题思路。课后要多与其他同学探讨。我们那时候的中学生活和现在很不一样,那时候没有电视、手机、网络,我们除了上课、吃饭,就是自习,同学之间经常讨论学习和时事上的问题,有时候甚至是七八个同学的集体争论。你说这样对,我说那样对,争得脸红脖子粗,但都有自己的思路。
记:有同学抱怨自己不喜欢数学,认为自己将来读文科专业,数学其实没什么帮助和用处。您如何看待这种想法?
苏:学数学有什么用呢?其实,不管将来学什么,学数学,对同学们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都是有帮助的。纯文科的定性描述是比较含糊的,但学了数学后,用数学语言进行定量分析,就能描述得比较准确。举个例子,用定性语言进行天气预报,说“明天可能要下大雨,希望大家注意”,结果第二天阳光灿烂,没有下大雨,大家就会说气象预报不准。但如果换成定量语言,说“明天降雨概率达到90%”,大家知道下雨的可能性很大,但也有可能不下雨。虽然第二天依旧是晴天,但这时候大家已经知道有10%不下雨的可能,心理感受就会好很多。
学数学能让你做事更加严谨、仔细。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无形间已经用到了数学课上学到的方法,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我说得更实际一些,数学就是块敲门砖,数学成绩不好,总分就不高,就不能进入你的目标学校。另外,数学是基础学科,数学学不好,不仅物理、化学等专业会受到影响,金融等文科专业也不可能学好。
记:您认为学数学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苏:最大的益处就是做事变得严谨,考虑问题周密。而对我来说,学数学最大的益处是——能够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