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舒曼钢琴作品《蝴蝶》的演奏技巧

2016-05-14任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舒曼蝴蝶

任冰

摘要:舒曼钢琴作品在曲式上所表现的独特性,最主要来源自其音乐诗化之理想。他曾说过: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罗伯特·舒曼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评论家,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他的音乐创作具有想象力注重表达情感富有诗意和抒情性,风格大胆而新颖,文学性强,他创作了很多新颖独特的钢琴作品其中代表作之一,《蝴蝶》是一部具有非凡艺术性的钢琴套曲。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舒曼 钢琴 技巧 作品分析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是受到家庭和时代的影响而形成,这个时代流行的唯心主义哲学、浪漫主义文学以及浪漫主义音乐塑造了浪漫主义音乐家舒曼。舒曼是属于十九世纪的,也是属于后世的,舒曼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更重要的是他那种精神,对后世乐坛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舒曼最重要的钢琴独奏作品有4首《奏鸣曲》(第四首未完成);《C大调幻想曲》;《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狂欢节》《童年情景》《幻想小品集》《森林情景》等连篇套曲;《阿尔贝格变奏曲》《交响练习曲》《托卡塔》及为巴赫的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所编配的钢琴伴奏。《蝴蝶》是舒曼早期的钢琴套曲,全曲是由一个六小节的序曲和十二段小曲组成。这是舒曼比较有代表性的钢琴套曲,能都充分体现舒曼的音乐创作风格,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舒曼的音乐。

一、《蝴蝶》的创作背景

《蝴蝶》是具有极高艺术性的一组钢琴小品。《蝴蝶》写于1829-1831年间,是舒曼最早的杰作,灵感来于法国文学家保尔“假面舞会”片段,舒曼以此为灵感写下这部作品取名为《蝴蝶》。其特点是优美的散文形式。旋律上奔放诡异,感情上也是浓郁激烈。当时舒曼20岁,这部短小美丽的作品,揭示了他的作品基调:结合音乐与文字、诗与音乐的情感。舒曼本身有极高的文学造诣,除了艺术歌曲之外,其它音乐也常常流露出他结合文学与音乐的巧思。这部作品即是取材自李赫特(Jean-Paul Richter)的自传体小说中的一景,标题“蝴蝶”有双关的意味,一指真正的蝴蝶,另一个意义则是指狂欢节舞会上的蝴蝶面具。严格来说,这是一组由一个六小节的引子和十二段小品组成的钢琴曲,谱面上没有明确的标题,但每首音乐均具有标题性,每段的标题可以看成是:《化装舞会》《巴尔特》《布尔特》《假面》《维娜》《布尔特之舞》《交换面具》《招供》《愤怒》《卸装》《急忙》《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其中的人名都是小说中人物的名字。从整体上来说是假面舞会的热闹、生动、嬉戏的气氛。有些段落也有轻盈飘动,如同蝴蝶翻飞的形象。每个曲子表现各自的主题,表现手法,曲式及不同的表现情绪。虽然形式上沿用既有的圆舞曲形式,但是我们可以在最后一段听见舒曼的独特之处:渐弱的、一颗颗慢慢释放开来的音符,就像是描写舞会散场后,在黑暗中渐渐翩然消隐的蝴蝶。

《蝴蝶》的创作开创了音乐历史上又一重要的器乐体裁,就如同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无比浪漫的意境中更能体会到的是作品“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底蕴。

二、《蝴蝶》的音乐风格

苏曼对巴赫、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的作品都做过细致深入的研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有巴赫式的多声部音乐特点、贝多芬强烈的情绪冲突、舒伯特发自内心的歌唱及门德尔松具体生动的描绘手法。舒曼将这些前辈作曲家的特点熟练掌握并令其服务于自身的情感表达,创立了极具深度又富有个性的音乐风格。《蝴蝶》这部作品是一部学习浪漫派演奏手法的好教材。它对触键、音色音乐形象的表现等方面的训练,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舒曼的音乐虽然没有那种巨大的压倒周围所有东西的力量,但也是如此细腻,精心雕刻。他那梦幻似的吟唱渲染着每一个观众,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舒曼的幻想和浪漫主义风格,是他生活的真是写照,与自己的性格和思想也比较一致。他的音乐刨作之所以如此丰富而感人,实亦由此而来。蝴蝶啊蝴蝶,纵然你飞的那样自由,即便你的周围是漫山遍野的花草,可是你的生命永远是那么短暂,那样的不起眼,转瞬即逝……肯普夫这点把握得实在太好,尤其在分句的转换和节奏骤变的地方,以及速度变化之处,作者都特别注意,尽量让整个音乐的层次非常非常的清楚,也非常的自然。

三、《蝴蝶》的演奏技巧和方法

前奏(引子)《化装舞会》。乐曲的前奏(引子)是以轻快华丽的圆舞曲开始,它贯穿全曲是整个乐曲的主题,级进上行的动机似乎象征着蝴蝶的飞翔。作品通过大调与小调的对比,表现了两种极端人性,不同性格。

第二段《巴尔特》(急板),是对巴尔特的细致描写。前4小节,用分解和弦的上下翻腾象征蝴蝶的飞翔。演奏时表现出奔放、潇洒的景象,充满了欢快、愉悦的生命活力。

第三段《布尔特》,是布尔特上场。这一段的结构为单三部曲式。调性变为柔和的升f小调与明朗的A大调的交替。节奏也变为稳重的三拍子,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这几点充分体现出布尔特的音乐形象。

第四段《假面》(急板)是描写假面舞会的场面,单三部曲式。它的调性旋律温柔含蓄内敛,音色柔和,弹奏时大臂感觉很轻,力量仿佛浮在上面,突出旋律音。

第五段《维娜》,以g小调渲染维娜的登场,中间出现的和弦与歌唱性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好似在抒情、欢快的情绪中透露出一阵阵的绝望和悲感。

第六段《布尔特之舞》,又是布尔特的舞蹈:这是一个小回旋曲曲式。这一段由d小调开始经过A大调又回到d小调最后结束在F大调上。前七小节使用很多切分节奏,丰富而有趣。

第七段《交换假面》:单二部曲式。其中,B乐段是一个平行乐段。第一乐句,曲调优美、流畅,好似主题的一个变奏。第二句的出现,像是一对对情人在舞曲的伴奏下窃窃私语。

第八段《招供》,是一首舞曲,用的是玛祖卡的节奏型。大小调交叉使用,并与主音大小调结合使用,突出了舒曼所擅长的乐曲特点,具备浪漫主义和色彩主义的幻想学派特征。第一句雄壮、有力,随即一改变为典雅的舞蹈。第二句运用了玛祖卡节奏特点,弹奏时应注意色彩的变换。

第九段《愤怒》,最能代表维娜的鲜明形象:文字标题是“愤怒”。开头一句由短促有力的十六分音符构成,声音干脆、剔透。下键速度敏捷,腕部灵巧。第二句由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弦级进构成,颇有神秘、诙谐之情趣。

第十段《卸装》A乐段从C大调开始,结束在c小调,给人感觉明亮而柔和。B乐段G大调,音乐色彩变为明亮热烈而强劲有力。

第十一段《急忙》是《蝴蝶》套曲中篇幅最长的一段,作者在这段采用了波兰舞曲的节奏特点,结构为ABACBA的回旋曲曲式结构,并且有三小节的引子。引子开始在d小调上,后转D大调,形成色彩对比。A段(4—11小节)是轻快的舞蹈,B段(12-23小节)是热烈的舞蹈,C段(32-39小节)是缓慢的舞蹈。

第十二段《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使用D大调。行尔特做出了崇高的选择,为了成就亲人的幸福,而独自远去。对这种美好品德的歌颂,意味着舒曼把道德即心灵美放在艺术的首位,第十二个小曲为全曲的终曲,这里风格变得辉煌,像铜管乐队在奏终曲,表示舞会即将结束。

舒曼在钢琴套曲《蝴蝶》中吸收了文学作品的精华,使之成为一个有生动故事情节、完整音乐构思的作品。在结构布局上,全曲由一个六小节的序和十二个乐段组成,每段音乐都有一个对应的小标题。在音乐风格上,舒曼运用了圆舞曲风格,同时又拥有着浪漫主义的唯美音乐内涵。这部钢琴作品是舒曼内心诗情画意的独白,它传递着灵魂的声音,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和听觉享受。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舒曼蝴蝶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为了蝴蝶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捉蝴蝶
捉蝴蝶
找找看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