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环境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2016-05-14李芳珍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意识环境

李芳珍

摘要:环境教育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环境教育就其教材内容、课程计划等方面已进入到了小学的各个年级,但实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环境教育重视不够,根本问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关键词:小学环境教育问题现状分析反思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指出:“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小学环境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从教材内容、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中的说明等方面看,已初步普及,进入到了小学的各个年级,但从实效性方面考察,从实际进行环境教育活动方面看,还远远没有得到普遍落实,这究竟原因何在?值得我们深思。

一、当前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

1.从思想上不重视环境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还处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对小学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工作重点放在了应试科目上,把环境教育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环境教育的发展。

2.教师的环保知识匮乏。多少年来,师范类院校的课程中没有环境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很少有环境方面的相关知识,也没有环境教育方面的要求。这些院校的毕业生走上讲台以后也不注重环境知识方面的学习,所以造成小学教师中有相当比例的“环境盲”,因而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准确有效地传递环境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环境道德素质的培养,环境教育几乎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3.不重视环保知识的传授。小学语文、科学、思品等科目的有些章节已渗透环保知识,并且内容贴近生活,也易于儿童接受,但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讲课时只是对这些知识轻描淡写地提说一下,没有引领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环保知识;也没有通过教学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更没有培养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所以,造成了学生的环境知识极度贫乏。

4.以分数为主的评价体制阻碍了环境教育的发展。按政策规定小学升初中是划片就近直升,是没有升学压力的,但这样一来,衡量一所小学的教育质量就成了一个大问号,并且目前还没有比较科学的办法,所以,教育管理部门仍旧用六年级的毕业检测成绩去衡量,这样就无形中造成升学压力,使素质教育变成应试教育,与应试关系不大的环境教育只好靠边站。

5.小学环境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各个学校对于学习、纪律方面的管理制度很细很健全,但对于保护环境方面的规章制度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句话,从不疼不痒处敷衍了事,在实际工作中也不注重落实。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环境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二、对小学环境教育的反思

1.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小学环境教育怎么搞,《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等纲领性文件已分学段从目标、内容、活动建议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从这些规定中足可以看出国家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但环境教育为什么迟迟不见效,关键是教育行政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观念没有转变。如果他们现在能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环境教育,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在实际工作中给环境教育一席之地,我们的环境教育肯定会结出丰硕之果。

2.加强环境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现有的小学教师以前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环境教育,自身的环境知识贫乏,环保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加强教师环境教育方面的培训,丰富教师的环保知识,提高教师的环境道德素质,是当务之急。

3.加强各学科渗透。《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阐述了环境教育的综合性特点,它强调:“从学习内容看,环境教育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环境教育可以跨学科的方式融入各科教学和学校管理中。”这就不难看出,环境教育需要各学科渗透。再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环境教育只靠某一科任老师的努力是很难取得效果的,常常是这头抓,那头放,最后什么效果也没有,所以它需要全体老师的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效果。

4.加强学生环境知识的学习。2014年10月,我对我校3至6年级的一部分学生做了一项环保意识调查问卷,结果96.9%的学生不知道世界环境日在哪一天;77.9%的人不知道工业三废是什么;63.5%的同学认为使用一次性筷子对健康有利,应提倡用,根本没想到浪费森林资源。96.3%的同学购物用卖主给的塑料袋。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环保知识非常欠缺,环保意识非常淡薄。所以,加强环保知识的学习是迫在眉睫的事。

5.努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目前,我国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就与他们从小没有接受环境教育、没有形成环境道德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有很大关系。心理学家说过,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形成雏形的关键阶段,此时形成的习惯一生很难改变。所以,抓住这一最佳时期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形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意义重大。

6.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强调了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小学环境教育也应该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制定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规章制度,去约束他们不环保的行为。2014年,我做了一个培养环保意识的课题,我原以为学生有了环境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环境技能,就有了环保意识。其实不然,有了环境知识,环保意识很难持久。尽管他们当时热血沸腾,保护环境的意识很强烈,但没有制度的约束,很快又回到原点。我又做了一个试验,一个班既传授环境知识,又用制度约束,另一个班只传授环境知识。结果前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者则不然。所以,制度的约束力对加强环境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7.评价机制要转变。评价机制是指挥棒,应充分发挥好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中没有渗透对环境教育方面的具体评价,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中也很少渗透环境道德素质的具体评价,所以,现在急需要做的是评价理念的转变,把环境教育内容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建立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环境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促进小学环境教育的顺利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意识环境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环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