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走入生活
2016-05-14冯爽
冯爽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来学习数学,感受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小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到超市或商店里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上课时先听取学生了解情况汇报,教师有意识地记录一些价格。如30.50元、40.15元、2.70元、7.08元、108.00元等,然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30.50元、7.08元、2.70元、102.00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而商品的价格却没有改变?这样,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旨在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创造运用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师寓数学知识教学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学生就会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习了估算以后,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自己身体有多高、体重是多少?或估算一下全校一共有多少人,等等。
三、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
课前准备是授课的必经阶段,这一阶段非常重要,有了这样第一手真实的生活素材,教学当中学生容易接受。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教材中“圆柱的高是指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短短一句话。此定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之前,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的表述上,要结合生活现实,作适当的整合。例如,拿出硬币、铅笔、水杯、钢管子等圆柱形的实物,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圆柱的高除了有“高”这个概念,还可以用其他的语言来表述:硬币的“厚”即为高;铅笔、钢管子的“长”即为高等。这样一改以往的死板的数学教学,学生摒弃了平时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的心态,带着好奇,他们会为自己无意的发现而惊喜,这往往又激发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望,去探索,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模拟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探究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模拟出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就能变“枯燥地学”为“有趣味地学”,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
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首先出示了:星期六,我们班A和B两位同学去新华书店买书,相约下午1∶30在书店门口集中,如果求他们几时从家中出发还需知道哪些信息?学生畅所欲言,得出:需要知道他们家到书店的路程和各自的速度。在此基础上,我又改成:如果他们都下午1∶00从家出发,5分钟后相遇,你能算出两家之间的距离吗?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如果两人沿同一条路同一个方向走,两家的距离实际是两人所行路程的差;如果两人沿同一条路相向走,两家的距离实际是两人所行路程的和;如果不走同一条路,两家的距离无法确定。然后,再出现例题,让学生自主想出求路程的方法。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相遇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彩云.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