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实践将教育的效益最大化

2016-05-14黄静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9期

黄静

摘要:学校教 育不能仅仅将学生禁锢在逼仄的教室里,而要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张家港市锦丰镇引导学生大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生命意识的生长,提供了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周密计划 扎实实施 深入总结 社区实践

著名诗人陆游曾经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告诫自己的儿子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直接指明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必须要彰显在操作实践层面。无独有偶,我国自古以来也有“读万卷书,行千里路”的传统。因此,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将学生禁锢在逼仄的教室里,以保障学生的安全为幌子,将学生始终蜷缩在局限的空间里,而要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将书本中学习到的知识渗入到学生的自身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本着这种原则,张家港市锦丰镇引导学生大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生命意识的生长提供了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积累形成了较好的认知经验,现将我们在组织、开展活动过程中的所感所思,做一份总结。

一、依托周密的计划,让教育实践活动有方向

有人曾经这样调侃所谓的计划:“计划计划,墙上挂挂。”这样的话语貌似认为计划在从事某种活动中,并没有真正实则性意见。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在计划执行力上存在不足。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再次强调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事前周密而严谨的计划。只有围绕着计划进行安排与实施,我们的活动开展才能朝着最佳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活动开设之初,我们必须要让学生相应的准备,将所有的目标确定、流程设置、细节安排都一一落实到位,尤其是对每一个环节的过渡、每一处实施的细节都能考量在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以最佳的方式、最佳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来。很多组织者在计划安排活动时,常常因为对活动本质不够了解,对所有版块的设置并不十分了解,导致计划内容与实际效果相去甚远。因此,我们不能僵硬地恪守规则,而要灵动的处理与调整计划,从而让所有的计划都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2013年7月25日,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在滨江社区开展了“中国梦”主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而在活动开始之初,我们并没有草率行事,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我们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从活动的实效性考虑,拿出了主题活动方案,为整个互动的开展与实施,奠定了基础。纵观整个方案从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以及议程的顺序都作出了清晰而具有条理的规划,分别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授课(包括专家人员的落实、讲座主题的确定都逐一落实到位)、组织青少年双边活动的交流互动、书写“我的梦想”共同张贴梦想树、举行“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和绘画比赛、围绕“我的梦想”进行现场作画等多种形式。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不仅考虑到每个活动开展的细节,也将每个主题板块内容之间的融合与过渡奠定了基础。

正是有着这样整体性的规划,才能保障每个活动都能切实有效地落实与开展。当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性的意外因素,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就不能一味刻板地遵守,而是根据情况进行了及时地调整,从而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为他们更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依托扎实的实施,让教育实践活动有收益

计划是整个活动开展的基础与保障,但任何活动的开展,其关键与核心就在于活动内容的扎实开展。再好的计划,如果没有落入到实处,就等于空中楼阁,毫无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认真揣摩活动计划的实施要求,更要努力从实践角度来衡量学生的认知需要,多从学生的视角与立场对所有的实施步骤进行审视,在引领学生举行活动之前,就对所有的活动进行整体性地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帮助他们将课程的内容落入到实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改善。

如在2015年,我们利用暑期实践,开展了“百名教师进社区”活动,这项活动主要为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教育和专业的优势,提高社区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而在这一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并没有降低活动参与的门槛。首选,对进社区的教师进行严格的删选,以尊重教师个人意愿为前提,对教师师德师风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让更多师德师风好、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参与到我们这一活动中来;其次,在活动开始之初,我们对参与活动的所有教师进行了动员讲话,让每位参与到活动中的老师都能正确认识到本次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都能从积极、正面的方向感知本次活动对于实现自身价值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紧接着,我们紧紧围绕着本次活动的主题和要求,将所有参与的老师以两人分成一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设置了主题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内容。尤其是分配教师不同的任务时,我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活动内容与形式等出发,将活动的开展与教师的分配等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再创造,从而更好地促进活动效益的提升。

而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相机配置了若干的活动推荐表、设计方案,以便于教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不断提升,为活动效益的保障奠定了基础。这些记载性资料的补充与运用,不仅让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记录,更为教师的自主性反思提供了平台,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依托深入的总结,让教育实践活动有反思

“没有总结与反思,我们就无法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的生长”。的确,只有基于真正活动过程中的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才能不断完善我们在活动中的整体性效益。因此,我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是针对整个系列互动进行反思总结,也可以是针对某个板块与细节进行反思。大活动有大反思,小活动有小反思,在点点滴滴的反思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活动效益的不断丰实。

如在2014年暑假,我们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了“七彩的假日学生进社区”等活动,在学生开展完一系列活动之后,均收到了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让学生们在校外教育中获得了成长,让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暑期生活更加放心,也更加愿意让孩子到校外教育中来,参与度更高,好评更多,以后我村仍会积极配合上级要求,办好每一次校外教育活动,促进未成年人教育的发展。

西界港村在“和谐锦丰 平安锦丰”活动主题之后,就进行了这样的总结:此次活动,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提高了他们保护环境、爱护花草的意识。自暑期以来,西界港村为辖区青少年开展了道德教育、青少年法治大讲堂、爱国主义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并利用农家书屋、各类文体活动室,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帮助青少年学生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暑假。

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走向社区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促进学生综合性素养不断提升的一种质态。教育,只有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区,才能真正发挥出其拥有的价值和功效。我们将延续这条教育实践之路,义无反顾地继续走下去,更好地朝着应有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刘少芬.社会实践活动对中学生道德品质与实践能力的影响[J].教育导刊,2013,(01).

[2]金辉.放飞的思维 —— 浅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J].新课程导学,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