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2016-05-14张宗兰
张宗兰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由于数学的学科性强、逻辑性严密。因此,如何转化“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对症下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转变学困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各异,但只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是可以促使学困生不断转化和进步的。我通过对所教学生的状况分析,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就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课题做了一些探索。
一、探明学困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是学困生转化的基础
要有效转化学困生,必须探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何在,以便使我们“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根据笔者长期观察,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础知识不过关。小学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学科,数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精确性,推理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实际上,一部分学生数学知识根本不过关,该记住的知识没有记住,该掌握的内容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一串串似懂非懂的知识点在心理上长期积累,成为学习上的“拦路虎”。二是学习方法与习惯不当。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学习习惯与方法的不当,严重阻碍着数学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导致成绩不理想。三是思维能力发展滞后。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短,每个人的智力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智力因素,思维能力发展滞后,数学成绩极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因人而异,通过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促进学困生的长足发展。
二、只有尊重学生人格,才能激发学习热情,这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们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只有对他们抱以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时,常常对学困生投去一束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用爱唤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之余,要经常找他们促膝谈心,放弃休息时间为他们“开小灶”,帮他们补课,为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高兴。比如,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平常考试考十几分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已经上五年级了,但是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都不会做,更不要说我们现在学的小数乘除法了。每天放学后,我都留下她,和她谈心,给她鼓励,从最基本的题目开始,教给她方法,再适当地出题目给她练习,令我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她终于会做了。
三、只有不断改进教法,才能培养学习兴趣,这是学困生转化的核心
由于学困生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讲授速度要适合学困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节奏。讲课时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强,小学生又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而那些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所以教师应借助动手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手巧促心灵。比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动手操作,探索其中的奥秘,通过剪移拼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计算公式。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困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与评价。评价时,特别应注意学困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学困生上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分层教学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困生的智能、学习基础、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别。针对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具体做法是:
(1)通过查阅每个学生档案,以及问卷与笔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类,建档案。将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困三个层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变化进行上下调整。
(2)对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制定基本目标:理解教材内容,按所给示例解答课后练习题。对中等生制定中等目标: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与课堂有联系的所有试题。对优等生制定较高的目标:能够运用新学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解决有一定难度的培养学生能力的试题。
(3)在制定目标时,我们还注意目标质量的层次性,把讲解再现作为第一层次,问题答疑作为第二层次,再现探索作为第三层次,创造发现作为最高层次。通过多种的思考和教学,使学生从模仿记忆到规律掌握,又从规律掌握到创造发现,一层层地深入下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
(4)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进行分层辅导。对优生进行目标延伸,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索。对学困生,对他们学习课本中的疑难要诊断,要采取有效方法补救。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不断纠正学困生学习数学时不良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努力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书写工整,自觉验算、预习、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分层布置,不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五、弥补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结构
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主要是因为基础薄弱,知识缺陷较多。正是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此教师必须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完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辅导和补差。具体做法:
(1)要求放低,适当补差。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能达到“小目标”弥补漏洞。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小目标,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
(2)开展一帮一,互相学习的活动。每个学困生和优生结成一对一的小组,开展优生个别辅导学困生的一帮一活动。优生带学困生,因为认知水平比较接近所以从操作到练习等随时都可以帮助。而且学困生与优生之间无隔阂,无拘无束,讲的认真,学的透彻。这样既弥补学困生的知识,也使优生得到复习和巩固。
(3)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如果还有个别落伍学生,还要采取课后补习辅导,使他们能尽量弥补知识缺陷。
总之,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放弃学困生,更不能排斥他们,应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找准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他们的心田。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坚持不懈地辛勤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成为最可爱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