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16-05-14林义兵
林义兵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主要担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现阶段,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不断探究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
0 前言
“有效教学”的理念出自于20世纪初期西方提出的“教育科学化运用”。当时产生了关于教学性质的争论,主要是关于教学属于“艺术性”还是“科学性”的争论。在争论过程中产生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初中生的身心处于发育阶段,他们会受到外界社会和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们的性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1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内涵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内涵指的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学习的结合。关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发现学生有任何方面的问题,都要及时纠正。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教师需要不断探究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以下具体分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效果联系紧密。因为教学理念关乎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机械式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和记忆知识,并没有激起学生内心对初中思想政治的喜爱,学生对课堂内容并没有兴趣。记笔记也只是为了应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从教学理念入手,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自身素质和发展着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死板的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互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这样学生掌握知识也会更加牢固。
2.2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我国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和快捷的特点。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传递量和形象直观等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将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氛围。这一教学方式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例如:教师给学生讲关于“法律”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法制节目,通过一些图片和文字展示违法犯罪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让他们明白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这样就能使课堂内容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透彻,并且会有更深的体验。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做一个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
2.3组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摆脱课堂上“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感受更深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增强。例如:教师给学生讲关于“生命”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孤儿院”,“敬老院”,看望这些弱势群体,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和生命需要关爱。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戒毒所”,让学生了解毒品对生命的危害,从而在生活中做到远离毒品和珍爱生命。此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生命的力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3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有效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学生要发挥自己课堂的主体地位,放下对教师的依赖,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首先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内涵,再从“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组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等方面探析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康英.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02:199.
[2]陈秀丽.浅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理论,2012,08:209-210.
[3]张智英.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J].学周刊,2012,19:61.
[4]李秋红.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J].学周刊,2012,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