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浅析

2016-05-14韩再超张英俊

亚太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适应性新生对策

韩再超 张英俊

摘要:高校新生是大学校园中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刚脱离单一、紧张的中学学习进入多元、自主的大学生活,思想心理上出现较强对比与反差,有些新生在生活、学习与人际交往等方面容易出现适应性困难。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并恰当处理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健康积极的学习生活习惯,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新生;适应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236-01一、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表现

(一)大学学习环境适应困难

大学新生在经历高考残酷竞争后,一旦通过了招生录取,进入到大学阶段,学生们一个个就像长期被施加了高度压力的弹簧那样,瞬间彻底地从升学压力中解脱出来,从高度紧张的状态松懈了下来,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一时间感到迷茫无所适从。首先,对大学的教学硬件设施的管理不适应。同中学拥有固定的教室、座位不同,上课的地点是流动的。其次,对大学的课程设置不适应。中学阶段学习科目课程固定,而大学里,每个学期学习的课程不同。最后,对大学中的考试方式不适应。对于考试,中学阶段的教师会在考试之前花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而大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多在课后为同学们进行答疑。对大学教师的教法不适应。从中学到大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在大学的课堂中信息量大且内容集中,教师只做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自学空间很大;而且同中学时期机械简单的知识点运用不同,大学课堂更重视主动研究、挖掘事物背后隐藏的知识。

(二)大学生活环境适应困难

气候、饮食等变化的不适应。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崭新的生活环境与原住地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气候、饮食等突然改变,就会产生一系列“水土不服”。高等院校管理模式的不适应。中学阶段的管理模式通常侧重于“堵”,管理权多掌握在教师和学校管理层;而大学侧重于“疏”和“导”,强调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闲暇时间自主安排的不适应。大学生如何来填充和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展示了他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高校新生从高中升学那种高压力、高强度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大学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的过程中,身体及思想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在课余时间的活动之中体现。

(三)大学人际交往适应困难

与同学交往的障碍。大学生活是以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的,宿舍中每个人生活的家庭、身处的社会背景、形成的生活习惯都不同,难免出现摩擦和冲突。很多学生从小在家庭中就处于绝对的中心,容易形成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特别在大学开始独立生活后个人主题意识强化,无需学校强制性管理,萌生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的念头。但是由于对大学生活了解甚少导致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现实与梦想出现落差,新生尤其容易对高校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感到失落、迷茫、困惑,在班级、宿舍的集体生活中,不时产生摩擦,造成同学关系的紧张。高校中的人际关系比中学时更为复杂。

二、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原因

(一)中小学阶段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缺失

中小学阶段教育目标单一,评价体系失衡。迫于升学压力,学生除具体学习目标外,社会认知、社会生活能力极度缺乏,所以当大学新生脱离单纯的学校环境进入真实的社会环境,就会茫然失措迷失方向,没有基本社会适应能力和正确处世态度。受片面人才观、失衡用人观及对学历盲目崇拜的影响,目前中小学实际上普遍奉行教育功利性的原则,片面追求升学率,将智育放在首位,忽视对学生德、体、美和劳动技术、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发展极不平衡。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指导偏差

课程设置中大一这个学年,以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基础课为主,基本不涉及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新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主要课程、教学计划等的认识还不全面,因而专业思想很不牢固。但是目前高校中对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普遍采取专题宣讲会方式,对个别新生,尤其是学习适应有较大困难的新生关注不够。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小学学习,新生在制定学习规划时需要专业指导,有时需要个性化的辅导,由于高校教育工作者对于新生学习缺乏重视和关注,不少新生没有制定科学、合理、清晰的学习规划。对于独立生活能力弱的部分新生高校入学指导中缺少明确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

(三)新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部分新生自理能力比较弱,一方面是由于缺少相关的生活历练和经验,同时也因为他们未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存在强烈的依赖心理。这种缺乏独立判断和思考的依赖心理,使部分新生习惯于追随大众,没有针对自身的性格特点生活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概括起来就是,部分新生一方面在判断事物和做出选择时,习惯于从众,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判断和选择;另一方面,部分新生在处理日常生活事务时,惯于依赖借助外部力量,而不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依赖心理严重,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是部分大学新生出现适应性问题的内在原因。

三、 提高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体系;(二)积极引导新生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三)发挥大学新生自身主观能动性。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陶沙.从生命的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02).

[2]万艳玲.试析适应性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

[3]康丽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05).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生对策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