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实现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德育功能意义及对策

2016-05-14黄园徐胜利丁泽国

亚太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德育功能高校

黄园 徐胜利 丁泽国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救助无论是资助金额和帮扶人数都大幅度提高,在完善资助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中的德育功能,有效实现对受助学生的经济救助和精神指导,引导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实现学校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80-02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日益完善,制定实施了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资助项目,还在全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办理入学手续,这些资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帮助一些家庭及学生解决了部分实际问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经济资助方面,忽视了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德育功能,在受助学生的心理引导和思想教育方面关注较少。国家不断强调大学生资助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出资助是手段,育人是最终目的,一直鼓励高校探索新形势下资助育人的新方式方法。因此,将大学生资助工作与德育相结合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实现经济援助,还能鼓励受助大学生励志成长成才,解决心理及思想上的问题,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完备、知识全面的高素质大学生,实现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

一、 在高校资助工作引入德育的意义

高校资助工作以教育为导向,以育人为目的,担负德育功能,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播社会正能量

以资助为基础,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向学生传播中华民族点滴之恩、涌泉相报的优良传统,教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树立自强不息的远大志向,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国家历来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发挥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让受助学生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感受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温暖,铭记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力量。以受益人的身份传播正能量,不仅珍惜所受到的各种资助,还能化感恩为实际行动,努力拼搏,在同学中树立先进典范,促进优秀大学生群体的形成,打造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形象,不断激发社会正能量。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诚信意识,提高道德素质

助学贷款能够帮助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还款率低变成了突出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毕业后仍旧拖欠贷款;有的学生谎报材料、利用关系获得贫困生的资格,获得助学金。针对上述现象,将高校资助与德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自身诚信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扭转思想的误区,遵守自己贷款时填写的承诺,坚持自己诚信做人的品格,将诚信作为一种自觉行动,督促大学生做出的正确的选择和行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信念,励志成才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资助工作中发挥德育功能,不仅能够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救助,还能够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精神激励,有针对性地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有利于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积极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努力完善自我,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尽自己之所能回报社会。

二、 加强高校资助工作中德育功能的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管理,健全体系,保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中的德育功能

在高校的资助体系中,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具体工作的执行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将受助学生的物质帮助与精神指导相结合,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与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与运行体系,加强管理,分工明确,能够及时了解该类学生的物质需求、心理变化、对资助工作的建议以及受助后对学生的跟踪反馈,将资助体系既深入到学生中,也要能够建立级别清晰的管理制度,保证在资助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出德育功能,实现资助育人的双胜利。

(二)应用网络科技技术,完善资助与德育工作的信息管理

以网络技术为依托,运用微媒体时代的力量,切实改善资助育人体系的服务与跟踪功能,可以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网络信息渠道,一方面将有关国家、社会、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进行宣传,将励志成才的优秀大学生典型案例进行播放与宣扬,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既了解资助政策,也能感受榜样的力量,使他们在明白国家和学校的关心和帮助的同时,能够学会感恩,珍惜资助,奋发拼搏;另一方面能够增加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交流以及受助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反馈和后续教育,进一步保证学校的各项资助与教育措施有效的落实,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协助完善资助与德育的信息管理,及时调整各项制度与教育方式,切实做到让学生受益,增强他们的自立自强品质和感恩回报意识。

(三)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应当在资困助学过程中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德育渗透于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把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节俭教育等贯穿其中,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图报等优秀品德。实施感恩教育,通过公益劳动、爱心捐赠等活动,让学生懂得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道理;通过开展励志大学生征文、演讲和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的励志教育,不仅激发受助学生本人自立自强的意志,同时也激发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突出诚信教育,坚持诚信为本的理念,积极构建诚信教育体系,结合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诚信案例,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案例,加强对学生诚信品质的铸造。同时,制定相应的定期座谈和反馈制度,对受助学生予以诚信体系跟踪;在受助学生群体中开展责任教育,教育学生勇于承担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和服务人民的历史使命;实施节俭教育,尤其是在国家加大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资金的财政投入后,受助学生人数和金额大幅提高,要做好对受助学生合理消费的指导和有效的监督反馈制度,避免资助金额浪费。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建立便捷及时的信息反馈体系,及时对受助学生的德育内容和形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早日成才。

(四)适时沟通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指导,重视心理资助功效

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心理,及时了解他们面临的生活、学习和家庭方面的心理压力,在让他们减轻经济压力,接受经济资助的同时,要对他们进行额外的关注和关心,对发现的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引导,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比如定期对学生进行座谈,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情况,设立心理治疗室以及学生干部的定期反馈等,确保不出现问题以及尽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在资助体系中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关注和帮扶,重视心理资助功效,为其搭建健康成长的平台。

(五)增加锻炼机会,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主动参与性

在德育过程中,高校也要充分凸显出受资助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素质提升,道德品质进一步提升。例如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立学生组织,了解和结交相同处境和心理的同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充分发掘在组织中的先进事迹和案例并进行宣扬,使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自信自立自强,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学会服务同学,回报社会,传递关爱和温暖,学校和主管领导要能够为该学生组织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让学生在受到资助的同时,能够体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收获,使助人成为内在需要。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感染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也主动要求加入到这支公益服务队伍中,可以使德育工作的覆盖面便会更广。

发挥资助工作中的德育功能,让受助学生成为校园内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励志成才的典型案例,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实现校园内的和谐稳定。资助与育人的有效结合,将会使资助工作更加人性化,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充分发掘和实现资助工作中的德育功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完善资助育人体系过程中,仍旧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方式方法,无论如何,必须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落脚点,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永林,王哲.大学生资助体系:高校隐性德育资源中的重要一环[J].理工高教研究,2007(6):18-20.

[2]黄少玲.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8):7-9.

[3]唐丽娜, 王青耀.谈德育注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121-122.

[4]赵贵臣.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德育功能高校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